分享

扫地僧那么强,金庸为何不围绕他写一本书?你看他创出了何等神功

 耳东话史 2022-12-15 发布于湖南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将这十四部经典之作通读下来不可谓不过瘾,但武侠迷们总是贪婪的,金庸的故事越是精彩,读者就越是其他能读到他的新作,奈何直至金老仙逝,他也未再创出新作。

其实读者之所以会期待金庸写出更多的作品也不仅仅只是因为其现有的故事有多精彩,而是在于他在故事中埋下了诸多悬念尚未揭晓,比如扫地僧这个角色就神秘感十足。

(扫地僧剧照)

《天龙八部》中,那天龙四绝就是明面上的武学天花板了,但藏经阁一战,扫地僧的出现让那四人身上的光环尽失,扫地僧一出手便如同降维打击一般,三下五除二便解决了这几人的杀招,这老僧就究竟是何来头?金庸为何不围绕这个角色写一部作品,说一说他的过去?莫不是他有什么难言之隐?

一、扫地僧一战封神

作为主角,萧峰自然会有不俗的战绩,即便金庸没有把萧峰习武的过程一五一十地写出来,但从他师从少林玄苦和丐帮汪剑通这两位高手就能知道他的底子一定不差,而他也用一次次实战诠释了何为“绝顶高手”。

而“大轮明王”鸠摩智则先后挑战了大理天龙寺和嵩山少林寺,两次踢馆都可以说是灭了对方的威风。

至于萧远山和慕容博,那就更不用多说了,他们就是整本书中各种阴谋的幕后推手,书中超过半数的悲剧都与他们有关,论罪孽,这二人不可饶恕,论武功,这二人难有人能匹敌。

如此四人被读者称为“天龙四绝”也是合情合理的,可无论他们有多强,当扫地僧登场之后,他们都沦为了绿叶。

扫地僧在藏经阁中对众人说教了一番,在场群雄都难免被他的气场镇住,唯有同为得道高僧的鸠摩智不服,于是他暗中发动无相劫指攻击扫地僧,哪料那老僧甚至都没做出任何反制动作,只用一道无形的气墙便将鸠摩智的杀招给化解了。

(鸠摩智剧照)

而慕容博和萧远山更是直接被扫地僧弄得陷入假死状态,再度醒来之时,早已忘却了过往,直接被那老僧点化了。

而一向战无不胜的萧峰虽然一掌将扫地僧打得吐血,但从结果来看,他那一掌基本如隔靴搔痒,并未危及扫地僧的性命。

是的,天龙四绝甚至都没能探出扫地僧的武功究竟有多精妙,这也是读者对这个角色感到好奇的地方,他究竟是何方神圣?

二、扫地僧的经历

关于扫地僧的过往与后来的经历,金庸是一点儿都没提及吗?

倒也不是,至少从明面上看,他是提到过扫地僧的过往的,当然,也仅仅只是一笔带过,书中是这么说的:“那老僧屈指计算,过了好一会儿,摇了摇头,脸上现出歉然之色,道:'我……我记不清楚了,不知是四十二年,还是四十三年。这位萧老居士最初晚上来看经之时,我……我已来了十多年。后来……后来慕容老居士也来了。唉,你来我去,将阁中的经书翻得乱七八糟,也不知为了什么。’”

扫地僧是四十多年前入的少林寺,但少林寺中却没有一位僧人知晓他的存在,可见他不是通过正常途径拜师进入少林派的,多半是与萧远山、慕容博一样,只是藏在此处,偷学武功。

不过他的目的是什么?其实从他点化萧远山和慕容博的剧情就能看出些端倪了,他极有可能是在研究一门能够让人起死回生的武功。

(萧峰、萧远山剧照)

比如萧远山和慕容博死后,书中明确提到那老僧是提着他们的“尸体”飞身离去的,而后又将他们二人救活了。

原著道:“那老僧在荒山中东一转,西一拐,到了林间一处平旷之地,将两具尸身放在一株树下,都摆成了盘膝而坐的姿势,自己坐在二尸之后,双掌分别抵住二尸的背心。他刚坐定,萧峰亦已赶到……过不多时,慕容复、鸠摩智、玄因、玄生以及神山上人等先后赶到,只见两尸头顶忽然冒出一缕缕白气。那老僧将二尸转过身来,面对着面,再将二尸四只手拉成互握。

就这么一番让人看不懂的操作之后,萧远山和慕容博还真就被他救活了,这不免让人感叹,世间竟然还有如此神功。

三、一门不该存在的武功

而金庸后来在《连城诀》一书中就提到过一门能够实现让人起死回生的神功,即《神照经》。

《连城诀》中,那丁典就用神照功将已死的狄云给救活了,但这功能其实也就展现了一次,金庸也没有展开细说,至于《神照经》是谁创的,书中便未写明了,若无意外,这门神功多半就是扫地僧传下去的,毕竟能够起到同样作用的武功,也只有扫地僧用过。

(狄云剧照)

换言之,扫地僧这个角色所追求的并不是与武林群雄争雄,而是在研究一门能够让人起死回生的武功,这也是他为何要以“扫地僧”的形象藏匿于少林寺藏经阁之中的原因,只有这里才有最精妙的武功秘籍。

而这也是金庸为何不能将扫地僧的过往写出来的理由,道理很简单,金庸写的始终是武侠故事,而让人“起死回生”的武功明显是有些超出了武侠范畴的。

金庸自己也在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十回末尾提到过:“本书叙事,多有虚妄想像、夸张之处,盖以'天龙八部’为名,多有象征抽象,已踏入魔幻之神奇境界矣。”

(金庸)

显然《天龙八部》是金庸在武侠与仙侠、魔幻边缘地带不断试探的产物,但他心中始终还是更偏向创作武侠故事,而非仙侠或者魔幻故事,所以对于那些“越界”的内容,他只能尽量少的去写,甚至一笔带过。

所以金庸若要写扫地僧的故事,其剧情多半就不那么“武侠”了,那些过于夸张的设定也未必能让读者买账,他没将这个角色的故事展开细说,反倒是避免了这个问题,同时也保持了角色的神秘感,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做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