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考古学之父:发掘殷墟轰动世界,却隔海相望成为被遗忘的大师

 小白兔日记 2022-12-15 发布于辽宁
1949年,去与留,是民国大师们必须做的一个选择。但对李济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艰难抉择,因为他永远选择与文物在一起。

李济,字济之,1896年6月2日出生,湖北钟祥县人,人类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15岁入清华学堂,是首批考进清华大学的学生之一,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中国民族的形成》被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大段引用,这让年轻的李济迅速蜚声世界。

李济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待遇跟“清华四大导师”一样高,工资都是四百块大洋一个月,这在当时,绝对是天价薪酬了。
但是,李济的志向却并不在上课当教授,他从1924年开始从事田野考古,是绝对的中国考古第一人。这才是他真正热爱的事业。
当时,欧美正掀起来中国“寻宝”的热潮,亟需一位知识渊博的中国向导,早已享誉世界的李济无疑是不二人选。美国史密斯研究院弗利尔艺术馆诚邀李济加入他们的考古队,热爱考古的李济自然十分心动,但身为国人,却帮着外国人挖掘中国宝藏,岂不是卖国贼?
于是,李济提出两个条件:其一,在中国做田野考古,必须与中国的学术团体合作;其二,在中国发掘出的文物必须留在中国。

1926年,李济在美方的出资下,主持挖掘了山西夏县西阴村史前遗址,发现了半个经人工切割的蚕茧,由此把中国人养蚕的历史上推到了新石器时代。这半枚蚕茧后来被李济带去了台湾,至今仍是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成立,李济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挖掘了位于南省安阳市的商都遗址殷墟。

从1928年到1937年间,李济共主持挖掘殷墟15次,出土了大量有字甲骨、青铜器、石刻以及商朝人的骨骼等,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由此将中国历史向前推进了几百年。多年以后,中科院评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殷墟的发掘高居榜首。

1948年,国民政府在大厦将倾之时决意将故宫博物院和中央博物院里的珍贵文物运往台湾,李济当仁不让,受命负责督运工作。不曾想,这一去,就是永别。

1949年,李济创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继续考古研究与教学。李济毕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对殷墟的发掘与研究。但“新史学宗师”范文澜在总结殷墟发掘功绩时,却只字未提李济其人,只是一笔带过写道:“解放前也有人做过一些发掘。”

而台湾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长、美国科学院院士张光直则说:“迄今为止,在中国考古学这块广袤土地上,在达到最高学术典范这一点上,还没有一个人能超越他……就中国考古而言,我们仍活在李济的时代。”

1979年8月1日,恰是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成立30周年纪念日,创建人李济却在这一天突发心脏病去世,终年84虚岁。无论被称颂、被遗忘、被唾弃,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