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背诗 | 连州阳山归路

 谷山居士 2022-12-15 发布于上海
Image

重温那些年

我们一同背诗的时光

Image

解读作者:原上,古诗词爱好者。

Image

连州阳山归路

吕本中〔宋代〕

稍离烟瘴近湘潭,

疾病衰颓已不堪。

儿女不知来避地,

强言风物胜江南。

 · 注释

1、连州、阳山:连州,治所在桂阳,即今广东连县。阳山,连州属县名,即今广东阳山县,与湖南省毗邻。当时作者避地岭外,正从广东返归,途经湖南。

2、湘潭:代指湖南。

3、避地:迁移居地以避灾祸。

4、强言:强说。

5、风物:风光景致。

 · 简析

这是一首苦涩但又颇真性情的诗,我们来看一下:

“稍离烟瘴近湘潭。”

“烟瘴”,南方山林中湿热之气,古代认为能致人疾病。唐人不少诗中,即使江南,也常常视作烟瘴之乡。后来到了宋朝,随着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烟瘴就多用于指岭外两广和西南云贵了。这次吕本中为躲避中原战乱,远走岭外,现在又要返归,因此他才说刚刚离开烟瘴之地的广东,走到与湖南接壤的地界,湘潭,这里代指湖南。

“疾病衰颓已不堪。”

应该说同作者要返归的长途相比,现在刚刚走近湖南,只能算一个开头,然而即便如此,他却已被疾病,衰老,旅途跋涉之劳累,折磨得有些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此前是一直有病的,这可以从他《春日即事》一诗中得知,他写道:“瘐病才苏休强酒,良辰虽好少题诗”,意思就是,自己的病刚刚有所好转,所以就不要逞强饮酒了,良辰虽好,美景虽佳,为了身体起见,也尽量少题诗吧。试想一个诗人,爱诗嗜酒如命,现在自己苦劝自己,若非病情沉重,当断不至此——明乎此点,我们也就更能理解,作者第二句所言,确是当日之实情。

“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不知吕先生的儿女,当时到底多大了,我觉得有可能比“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儿童”要稍大一点,但绝对还没有成年,因为他们不知道“避地”这个概念,其实是个很文雅的说法,换句话说,也可以叫做“流浪”,是在某地实在没办法生存了,另找个地方,暂时对付一阵子,将来还是要流浪回去的。可能吕先生的家底,那时尚能对付,因此儿女们才没有享受颠沛流离的物质之苦,因此一看到稻谷满田、流水潺潺的三湘风光,由不得不同江南吴越加以对比,并认为三湘要更胜于吴越了,这个本来并没有什么,问题在于他们叽叽喳喳的议论,欢呼雀跃的情形,却刺痛了他们的父亲,那位“疾病衰颓已不堪”的老人,他饱受折磨,所以孩子们这些不合时宜的言论,听起来就有些刺耳,他自然不好当场指责、呵斥他们,因此写入诗中,让人通过他的诗,来体会他彼时彼地的真实心境,一语胜千言啊。

然而孩子们又有什么错呢?他们阳光、纯真,爱美是天性,纵然生活有磨难,他们却更爱捕捉阳光,纵然前途渺茫难测,他们看到的依然更多是阳光,他们可能确实不理解自己的父亲,不理解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苦难,然而父辈们又为何一定要将这些强加他们呢?他们正是无忧无虑的年代,等过了这段时期,即便父辈们不说,他们也会慢慢的懂得什么叫责任,并勇敢的承担起来,一代一代,前赴后继,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和职责,而在此之前,还是多一些宽容,让孩子们尽情的笑吧,毕竟笑是人这一生最缺乏的东西,人生能得几开怀呢!

读过此诗,几许酸涩,父亲也好,孩子也罢,活着是累的,珍惜这累的生活中,难得的那几声笑吧。

是为诗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