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德镇百年——新中国手工陶瓷技艺的继承和发展

 大馅儿说瓷 2022-12-15 发布于北京

国家轻工业部按照历史上形成的中国陶瓷“南青北白”瓷系,即南方硬质瓷系、北方软质瓷系的近代陶瓷生产分布形成的状况,把陶瓷业恢复与发展工作的重点分别放在了南方的景德镇产区和北方的唐山产区并以这两个产区的生产带动南北方陶瓷产区的发展。

在各产区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中,景德镇制瓷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播及唐山陶瓷机械化生产工艺的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唐山、醴陵等产区先后派团组赴景德镇学习青花、粉彩、雕镶装饰等工艺,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产区研究机构和艺术室,丰富和发展了唐山新彩、喷彩刷花装饰传统工艺和醴陵传统的高温釉下彩工艺与装饰风格,推进了我国陶瓷产区的日用陶瓷从手工业走机械化大生产,并恢复了大量的传统陈设艺术陶瓷的制作技艺,为我国陶瓷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3年12月,文化部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展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行的全国性工艺美术展览,景德镇、石湾、宜兴、德化、唐山、醴陵、邯郸等产区和钧窑、建窑等的作品参展,观众达18万人次。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参观了展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巩固民间美术工艺的成就”的文章。展会首次组织产区艺人来京参加观摩会议,陶瓷窑口的代表有石湾的刘传、宜兴的朱可心、建窑的向逢春和钧窑的沈明阳等。 

1954年,文化部与景德镇政府组织中央美术学院陶瓷科(专业)师生,同景德镇艺术瓷行业的诸门派、风格著名艺人和名工约百余人聚集一堂,交流、探索恢复名瓷技艺与传统艺术,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艺术瓷创作与交流活动。与此同时,文化部还调拨了故宫博物院典藏的景德镇历史名瓷近千件作品,作为恢复瓷艺的参照品。这项活动历时一年,研制、烧成名瓷数百件,参加了首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后来还分别赴前苏联、印度、东欧十国进行对外文化交流。

主要作品有:景德镇珠山八友刘雨岑的粉彩《水点桃花》、王步的青花釉里红《葡萄大盘》、曾龙生的瓷雕《观音》、祝大年的釉里红《鸡冠花大盘》、高庄与陈东瓜合作研制的乌金釉《蝴蝶盘》、青瓷窑变花釉《葡萄果盘》、段茂发的古彩《荷花梅瓶》、王锡良的《采茶捕蝶盘》、张松茂的粉彩《牡丹瓶》等,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景德镇陶瓷馆(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1957年9月,首届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提出了“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和“适用、经济、美观”的生产原则,为陶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59年10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国家轻工业部在北京故宫午门举办了全国陶瓷美术展览。本次展览展出了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全国各陶瓷产区、陶瓷名窑及艺术院校共同参与设计制作的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工程使用的建筑琉璃制品(石湾、铜官、宜兴和北京琉璃厂烧造)、陈设艺术陶瓷和日用陶瓷等千余件(套)富有产区、窑口地方风格的代表性产品,展示了新中国陶瓷业在经过恢复与发展后取得的阶段性丰硕成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