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色编年史(10)陶瓷的釉色

 大馅儿说瓷 2022-12-15 发布于北京

我们看到的瓷器五颜六色,光彩照人,这一切都是因为釉的存在,釉就像瓷器的衣服,在瓷器外面施一层釉,烧制出来就会五彩缤纷。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矿物原料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使器物具有光泽,产生美观性。

釉也是慢慢发展的,刚开始的瓷器并没有这么多颜色,青瓷是最早出现的瓷器,随后是白瓷,此时整个陶瓷颜色较为单一,青白为主。随着颜色釉的出现,工匠们发现在釉中加入不同金属元素会产生不同颜色,这才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年代。

【红釉】

寓意吉祥的红釉素来为我国人民所钟爱,其珍贵程度被誉为“千窑一宝”。宋代钧窑的铜红釉灿若晚霞,玫瑰紫釉蓝紫交叠,典雅端庄。元代釉里红纹饰细致,层次分明。清朝“郎窑红”,色彩绚丽明艳,具有强烈的玻璃光泽,釉层薄处色如鸡血红,釉层厚处色如初凝牛血,越往器物底部红色越浓艳,亦称“美人醉釉”。除此之外还包括霁红、豇豆红、牛血红、胭脂红、盖雪红等釉色,均为传统釉红器中的佼佼者。

红釉的诞生,结束了青瓷独占鳌头的局面,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为陶瓷的装饰工艺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黄釉】

黄釉最早出现于唐代,当时安徽淮南寿州窑、河南密县窑等都烧造黄釉。

隋唐以来黄色成为皇帝的御用色,黄釉瓷器也从诸多色釉瓷器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室的御用瓷。民窑不得生产.违者重罚。

到了清代,黄釉器的使用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国朝宫史》卷十七记载:“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器,贵妃、妃黄地绿龙器,嫔用蓝地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五彩红龙器。”

这不仅说明黄釉瓷器是皇室的专用瓷器,同时说明黄釉瓷器在皇室中还是等级制度的象征,这为黄釉瓷器烧造奠定了深厚的历史背景。

【绿釉】

绿釉瓷作为我国瓷器传统釉色之一,最早现身于汉代。宋代定窑所烧造的绿釉被后世称为“绿定”,釉色均匀而青翠。明代绿釉以孔雀绿色为主,色如孔雀尾翎上翡绿羽毛,碧翠雅丽。清代康熙的“郎窑绿”,釉色呈稳定的翠绿色,釉面上带有如玻璃般的光泽。另外,清代绿釉瓷还包括瓜皮绿、鹦哥绿、湖水绿、苹果绿、松石绿等丰富釉色。

绿釉在古代不是很受欢迎,原因有二:

其一是绿色在古代被认为是间色。《广韵》言:“绿,青黄色”,这种不纯粹的间色并没有得到古人的重视。

其二是绿色在古代有卑贱的含义。汉代常以绿帻为贱者之服饰;唐代亦有所沿用,按唐制,六、七品低级官更穿绿衣;元、明两代规定娼妓及乐人家的男子,裹青碧头巾。

正因如此,绿釉一直被大众所忽视,绿釉的造烧,也直到明清时才发展到了巅峰。

​【青釉】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青瓷在古往今来的各色瓷器中无疑是“瓷器之花”。唐代越窑密色青瓷被茶圣陆羽誉为如冰似玉,唐代诗人陆龟蒙也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歌颂这种青中带灰,柔美恬静却不谄媚夸张的稀见颜色。

三国两晋南北朝后,南方和北方所烧青瓷开始各具特色。南方青瓷,一般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常用“类冰似玉”来形容。北方青瓷胎体厚重,玻璃质感强,流动性大,釉面有细密的开片,釉色青中泛黄。

而在中国青瓷历史长河中,将青瓷推向巅峰的当属南宋时的浙江龙泉青瓷。龙泉青瓷始于南朝,兴于北宋,盛于南宋。古代龙泉名窑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历史悠久,驰名中外。龙泉青瓷蜚声海内外,是中国瓷器史上一颗璀璨的“瓷国明珠”。

【蓝釉】

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元代出现了高温蓝釉;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釉、天蓝等多种新品种。

高温钴蓝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新品种之一,它是明代霁蓝釉的前身。明代霁蓝釉盛于宣德朝,《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

康熙时,创烧了天蓝釉瓷。它是从天青釉演变而来,釉色浅而发蓝,莹洁淡雅,像蔚蓝的天空,故名“天蓝”。

天蓝釉因其色彩淡雅清醒,有凝神沉着之感,一直被作为小件文房用器。直到雍正、乾隆两朝,才见瓶、罐等器型,且大部分都是官窑产品。

【紫釉】

宋代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其中均窑的玫瑰紫釉十分出名。玫瑰紫釉又称“海棠红釉”,是均窑窑变的精品釉色,色调红、蓝、紫交错辉映,绚烂绮丽。

钧瓷以窑变为神,“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乃皇室的传世宝,唐玄宗立令“钧不随葬”,所以墓葬出土的文物甚为稀少,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说,倍加珍稀。

不过,玫瑰紫釉为窑变所得,不能算完全的紫釉。真正的紫釉瓷为明代景德镇窑所创。紫釉亦称"茄皮紫",是明代的官窑文物之中除了青花、五彩、斗彩、釉里红这“四大金刚”之外的又一稀世珍宝。因其数量稀少,所以尤其珍贵。

民国许之衡的《钦流斋说瓷》中提到过,“茄紫一色始于明末,康熙继之,皆系玻璃釉。淡者比茄皮之色略淡,深者比煮熟茄皮之色略深,故有淡茄,深茄之分。”。

紫釉又有“紫气东来”的寓意,备受皇室喜爱,成为宫廷瓷器中十分受重视的瓷器之一。

【白釉】

当釉料中铁的含量降低到1%以下,白瓷就诞生了。南北朝时期已经能够烧制出成熟的白釉瓷,到唐代时,白瓷已经和青瓷分庭抗礼,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

唐宋名窑邢窑、定窑都以烧制白瓷闻名,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卵白、甜白,以及德化窑的象牙白都是白釉瓷中的精品。

白瓷是汉民族的传统瓷器,最早创烧于东汉之前。白瓷是画作及烧制色瓷的基础瓷,是五彩瓷,青花瓷,斗彩瓷最好的底背基础瓷。因此,它在各色瓷中烧制量最多,市场占有率最大。

白瓷的色度随着朝代的发展不断进化。唐代最有名的是邢窑的过渡性灰白瓷;北宋早期的是定窑和汝窑的白瓷;元代白瓷出现倒退现像,白中含青;明代白瓷又恢复了本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