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常被问这两个问题,今天专门写一篇专题

 小猫倩倩 2022-12-15 发布于江苏

喵~大家周四好呀~今天的主题是“如何明确自己的标准”。

我经常被读者问到一个问题:“倩倩姐,现在做什么赚钱?”

这个问题中隐含了一种假设:是做什么“事”决定了赚不赚钱,别人赚到钱的事,我去做也能赚到钱事实上,如果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同样一件事,有的人在这里赚到了不少钱,大部分人去做,大概率是赚不到的。不信你回想一下过去几年听说的“风口”……数字货币、跨境电商、自媒体、直播,是不是在这里“赚到钱”的只是一小撮人?

还经常有人问我职业选择的问题:诸如,A工作和B工作,选哪个更好?考研和考公,哪个更好?到毕业季了,回老家县城做父母安排的工作好,还是留在大城市寻找更多工作机会好?

这时候我通常会问对方一个来自丁老师的经典问题:你对“好”的标准是什么?

这样问之后,通常对方都会愣住,因为他自己也没想过自己觉得啥好。都是别人说啥好就跟着走,但“别人”说的又不一样,所以就陷入了纠结。

我特别理解问这些问题的同学,因为我自己也是从这个阶段走过来的。因为17年的时候抓到了所谓的“自媒体风口”(这个事后来被证实还是前期积累的因素更大一些),一下子体验到了收入暴增的冲击,后来就总是想追求这种感受。我当时还加入了一些圈子,有人专门研究“风口”在哪里,一有风声就告诉大家,一群人去追。我也有同在一个行业的创业者朋友们,大家都很乐意分享,赚到钱了都很想“带带你”,来给我提各种建议。我跟了2年多下来,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

以结果导向的角度来说,真正带给我成长的,还是在自己经营公司的过程中,用心去处理各种事情的经历——不管是处理财税法的琐事,还是解决具体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和市场上其他竞争者斗智斗勇,这些经历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能力与心智提升;真正带来主要收入的,还是主营业务的基本盘。

而那些“跟风”的种种行为,因为是“无觉知地尝试”(没有觉知,意思就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大部分的力气都耗在了对未知的焦虑和对失败的挫败感当中。

这一段经历是有必要的。因为只有被“跟风拿不到结果”伤害得足够深、足够痛的人才会“幡然醒悟”,下决心再也不要这样了。不然,就算你今天看了这篇文章,知道了“噢,要有自己的标准啊”,你过两天就把它忘了,还是会去到处问“选什么工作好”“做什么赚钱”。

我是这样折腾了2年多之后,突然有一天觉得很累很累很累,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心累。感觉自己特别好笑,怎么80%的心力都花在这些意义不大的事情上,越做越觉得自己差劲、干啥啥不行,关键再也没有出现下一次“迎着风口大爆发”。然后我就陷入了一种非常消极的躺平阶段,躺了大半年,之后遇到了丁老师,又重新点燃了内在动机的火苗,再之后就到现在了。

因为有这样的一段经历,所以现在无论别人说啥,我都是很用心地先听着。大部分时候是别人对我提的建议(一般对方并不了解我的情况,但人家是关心我嘛,我得收下对方的好心),还有拉着我去做各种合作的,描绘种种美好的愿景。听完,在心里默默跟自己的标准对照一下,礼貌地接受好意并且拒绝建议。

今天在正式讲“怎么确定自己的标准”之前,先和大家分享了这么一段经历,是想说,要是你还是忍不住去跟风、别人说啥就是啥,你就继续跟吧,没关系的,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等被“跟风”伤到足够深了,你再回来看这篇文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既然不是谁做啥都赚钱,那“我”做什么赚钱?“好”的标准是什么?

这里需要复习三篇之前的文章:

一篇是关于终极价值的:分享一种治愈“选择困难症”的办法~

一篇是关于信仰、信念的:我上过的最重要的一课

一篇是关于成功冥想的:一想到这个,内心就瞬间充满了力量

这三篇文章会帮助你思考,你做一个选择背后,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希望自己具备哪些特质、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在未来理想生活的具体场景和画面是什么。

“确定自己做某件事的标准”,诸如做什么工作好、读什么学校好这些非常具体的事,它们是在“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大框架下面的。

比如,咱们还是来看“回老家考公务员好,还是留在大城市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好”这个问题。

你可以先去思考:未来10年,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然后可以去观想一些很具体的画面。例如,公务员的工作,工作内容有一些典型场景(根据你想报的具体岗位来想),可以做关于这个场景的画面想象。不了解的话,可以问问你身边已经在做公务员的亲戚朋友,问问他每天工作内容大概是啥。业余生活,例如和父母住的很近、周末去父母家吃饭、下班后去散散步,可以想象一些类似的场景。

类似地,再找一个在大城市工作强度比较大的朋友,问问他的工作和生活是啥样。如果没有这样朋友的话,可以去小红书、b站上面搜搜,很多博主有做工作体验分享的。再观想一些画面,例如加班了很久,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收到一笔不菲的年终奖;在大城市的高楼中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房子。

然后你把这两组画面放在一起比较,不用通过理性评判,就问你自己的心,更向往哪个。

还是“回老家考公务员好,还是留在大城市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好”这个问题,你也可以问自己:未来我想成为一个具备什么特质的人?

比如,你想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你希望自己的言行和生活方式可以影响到更多的人。你发现,其实两份工作都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无论是做公务员还是做一份更有挑战的工作,你尽自己所能让跟自己打交道的人感觉到舒服,帮助在工作中遇到的人解决他们的问题,经常和在工作中遇到的这些人讲你解决问题的思路,他们都会被你影响。

那在这种情况下,既然两条路都走得通,也就是走哪条都行,就不用特别纠结了。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了,我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想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怎么办呢?是不是我就没有自己的标准了?

这个好办,抄作业。

找一个你特别向往成为的某个人,去看他的标准是什么,模仿就行了。

比如,你想成为一个有影响力、自信、善良的人,那你就去找一个目前你自己认为已经是有影响力、自信、善良的人做对照。

比如,问怎么赚很多钱的同学,我通常会问他们一个问题:在你认识的比较有钱的人中,有没有哪个人的生活状态是你比较向往的?(这个问题就是在找对照的人)

注意问题问的是生活状态,而不是“他们做什么具体的工作内容”。我身边还挺多有钱人的,大部分我都挺欣赏的:儒雅、慷慨、真诚、对身边人好、工作生活平衡;也有少部分我不是很喜欢的:傲慢、低俗、不尊重人,或者生活里只有赚钱什么都没了。

如果答案是“没有,我都不喜欢”,可以肯定,这个说“自己想赚钱的人”只是说说而已,心里并没有真的想。他心里真正的想法是赚钱一点都不好,有钱人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来问这个问题,多半也是被别人的观点带着走的。内心都不想,对话到这里就可以终止了。

当回答完这个问题之后,我通常会问第二个问题:你认为他身上的哪些能力或者特质,是他能够赚到很多钱的主要原因?

答案比方说可能是勇敢、坚持、慷慨、自信、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强、处事不惊种种。

然后我又会问第三个问题:你打算用多长时间、怎样练习达到这样的能力/特质?

这个时候一般就可以落实到行动层面了。大家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我都会鼓励去尝试。

只有发自内心想要去做的工作才会长久、不内耗,不然你和你的老板就是互相折磨。你把白天最清醒的时间都消耗在了工作上,同时摆一张臭脸、上班摸鱼,并且怀疑这份工作的意义;老板给你发工资,收到一份勉强能过关的工作成果,他也很无奈啊。你终于有一天对这份工作忍无可忍,换了一份,然后重新再次开始循环一遍。

只有发自内心想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带来的收入,才可持续且可增长。不然,要不就是赚笔快钱就走(然而世界上哪来那么多的快钱),要不就是你自己也没兴趣在这里投入更多时间,很难赚到更多。

之前说过鼓励毕业10年之内的同学都去勇敢尝试(我自己也还在这个时期),这里重要的就是“有觉知”、“有标准”。

你可以换很多种不同类型的工作,也可以转行,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比如,一种情形是,你知道自己接下来一系列工作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销售能力”,你为此而做了好几种工作;另一种情形是,什么都不管,讨厌了就换。这两种情况同样都是做好几种工作,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简单总结一下:

1.被“跟风”伤到足够深的人,才会更笃定地建立自己的标准。足够痛,才有足够的动力去改变。

2.小事上的标准,是在“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大前提之下的。人生方向想清楚了,小事就有标准了。

3.想不清楚具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找个你比较希望成为的人来抄作业。

4.无论做什么事,保持觉知。

我们下周四14:00见呀~

我出了一本新书,链接在这里:

适合大学生以及毕业0-5年的职场新人,以及对未来规划感到迷茫的同学阅读~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购买~

截至本周一14:00评论区留言赞数最高的5位小伙伴是:Dimple,M,Lian,Anna,魏彬。喵已经私信要过地址啦,安排寄出中~

今天会继续在评论区选5名留言点赞最高的小伙伴赠送这本书(截止到下周一14:00),欢迎积极参加呀~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启发,可以帮喵点个“在看”,动动小手让更多人看到喵~感恩~

我们下周四14:00见~

如果想围观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话想和喵说,可以加这个微信号哦(如果加过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复加啦)~

我的这些文章也值得你读一读


01 | 我是怎样找到自己未来10年方向的~

02 | 我有一些开心的事想和大家分享~

03 | 我把「讨厌的事情」变得超有意义

04 | 很想跟大家讲一个奇妙的体验

05 | 一想到这个,内心就瞬间充满了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