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图来自Bing 最近关于退烧药的讨论一直非常热烈,前天我们写了布洛芬的使用注意,今天再来说一下很多情况下作为首选退热烧的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这两个药作为最常用的退烧药,其实属于两类不同的药物,各自有其作用特点,大家不要把这两个药物混为一谈,认为是同一类药物。二者都能退烧止痛,但布洛芬还兼具抗炎作用,而对乙酰氨基酚是没有这个作用的,所以当需要治疗改善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性疼痛时,可优先选择布洛芬。一直以来,对乙酰氨基酚都作为孕期唯一可以使用的退烧药存在。但近年来有一些研究称对乙酰氨基酚对于胎儿发育可能存在不利影响,所以很多孕妈妈就担心,如果在孕期发烧了,还能不能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给大家说一下目前学界的共识:对乙酰氨基酚是可用于妊娠全程的,与妊娠期任何药物的使用原则一样,都应当仅在需要时适量使用,并且最好要先咨询医生。翻译成大白话来说,如果孕妈妈在这一时期发烧了,最好先咨询医生看看有没有必要使用退烧药,如果医生觉得有必要,或者出现比较严重、难以忍受的头痛、嗓子疼和其他发热带来的不舒服,可以短期内使用最小有效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这个是比较安全的。一些药物或者化学制品可能引起氧化损伤,导致G6PD缺乏者急性溶血发作,比如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等)、磺脲类降糖药(格列美脲等)。而对乙酰氨基酚属于可能安全的药物,即常规治疗剂量,可能不会导致严重的急性溶血发作。但出于对退烧效果的追求,和安全性兼顾的考虑,蚕豆病的患者发热时,可以优先选择布洛芬进行退热治疗。如果本身肝功能就不怎么好,比如有长期活动性的肝病(像乙肝、脂肪肝等),导致肝酶不正常的,或者因为服用他汀药物出现肝酶升高等情况,最好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这主要是考虑到超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引起非常严重肝损伤, 甚至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和死亡风险。在这里也要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遵医嘱和说明书来使用药物,说明书建议的对乙酰氨基酚口服,一天最大剂量不超过4g,但最好不要超过2g/天。儿童的使用剂量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体重来计算。 关注公众号,并发送关键词【儿童用药】,立即获取儿童退热常用的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具体剂量,记得一定要对照体重来看。 如果是普通胶囊:一次1~2粒(300~600mg),若持续发热或疼痛,每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 如果是片剂、泡腾片:一次1片(500mg),若持续发热或疼痛,每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 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 如果是缓释胶囊:一次1片(650mg),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8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得超过3次。
有一些药物会使患者更容易出现急性肝功能受损,即使是在常规使用剂量时也会增加这种风险。主要是下面这些药: 抗癫痫药: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等; 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等; 阿片类药:曲马多、吗啡等; 复方磺胺甲噁唑; 齐多夫定; 某些草药。
长期口服华法林的人,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要监测凝血功能 现有研究证实,长期口服大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4g/天)会导致一些原本就在吃华法林的人出现凝血功能的改变,表现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增加。由于现在还没有研究评估口服抗凝剂的患者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会有什么影响,所以说明书建议这种情况下,需要监测INR值。对乙酰氨基酚是非常经典的退烧药,有非常多的剂型,比如口服的普片、缓释片,口服的混悬液、滴剂,通过肛门给药的栓剂等等,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一定一定要注意看看自己买的到底是什么剂型,在用药前一定不要弄混了。下面两个都是栓剂,千万千万不要吃了。 复方制剂里面成分复杂,有药物过量、重复用药等风险,大家尽量选择单纯的对乙酰氨基酚。除了之前说过的感冒药之外,比较常见的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还有复方对乙酰氨基酚(散利痛/散列通)、酚咖片、阿咖酚散(头痛粉)、维C银翘片等等,这些药孕妇、哺乳期女性和儿童都是不能用的,老年人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有的时候由于算错剂量,或者大人没有看好小朋友或失能老人,都有可能出现过量服药的情况。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中毒剂量可能都有所不同: 由于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后,会迅速且完全经由胃肠道吸收,所以在出现过量摄入后应该立即送到医院,去看急诊,并且最好带上吃的药,给医生看看,不建议大家先在家进行催吐耽误时间。到医院后需要检测血清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如果能在过量用药的4小时以内到医院,这个时候通常会给予口服活性炭去吸附过量药物。如果是4小时后,则需要根据血清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来确定后续是否需要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解毒治疗。最后再次提醒大家,退烧药不能重复叠加使用,用药前一定注意阅读包装、说明书,切不可超说明书用药。如果是老人、小孩、孕哺期女性建议参考下列推文,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1.《老人得了新冠,如何应对?》 关于用药建议的文章,也推荐大家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