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振兴在开封

 方塘智库 2022-12-15 发布于河南

文丨方塘智库区域战略研究中心

【一】

在针对开封的区域描述和定义中,最广为人知的当然是“古都开封”,但除了古都之外,“乡村开封”可以说是观察和理解开封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

这可以从一些具体的统计数据中明显看出来:开封市乡村振兴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在2021年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位于全省第三,属于“好” 等次。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61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7.4万亩,常年种植粮食作物75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0万吨以上,并连续几年获得河南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等次。

具体来看,开封是小麦、玉米、水稻、红薯、大豆等粮食作物的重要产区,市域内的杞县、通许县、尉氏县、祥符区均为国家重要的产粮大县。

此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开封市城镇化率为51.83%,居全省第12位,依然处在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其城镇化率也依然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还有就是,包括兰考在内,开封在脱贫攻坚阶段的任务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就意味着开封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过渡阶段的任务也是比较重的。

一旦明白了这些背景和特点,对开封推进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情势、需要遵循的逻辑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和可以尝试的路径等,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比如,在开封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对粮食安全重视,这是推进乡村振兴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也是底线所在;要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进行统筹考虑,优化城乡要素的互动,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构建更加合理与平衡的城乡关系;尤其需要对脱贫攻坚阶段贫困家庭和人群的关注,不仅要防止返贫现象的出现,更要通过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为之前的脱贫人群和家庭找到更可持续的增收致富的方式和途径;当然,还需要注意补上乡村发展中所面临的明显的短板,比如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质量不高问题,卫生和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以及包括新基建在内的基础设施的配套问题。等等。”方塘智库创始人叶一剑分析称。

而事实上,这也正是近年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家层面被正式被提出并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以来,开封所努力推进和实践的。

通过对相关资料和公开报道的梳理,我们对截止到目前开封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和主要做法,进行了一些总结,以有助于我们相对完整和系统地了解开封市在这一轮的乡村振兴实践中,做了什么和做对了什么。

其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积极推进种业技术攻关,开展小麦、花生、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226个新品种试验,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9%以上。

其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在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一方面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另一方面持续开展产业、就业及消费帮扶,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帮扶率居全省第1位,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连续4年全省“优秀”。

其三,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加快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塑造和标准化生产,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形成市、县、乡三级监管体系构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实现全覆盖。

其四,积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由“短期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由“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由“一片美”向“全域美”转变。全市10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开封市西姜寨村、余店村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其五,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提升。“五星”支部创建提升是河南省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对照乡村振兴五个方面和基层治理主要任务,开封市在各村(社区)开展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等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水平。

其六,积极拥抱互联网尤其是电商平台。以开封市祥符区为例,积极搭建全区性的“数商兴农”服务平台,在该区数字产业园打造了5000平方米的直播带货基地,开办了脱贫致富能手创业培训班,稳妥推进“村村通直播,一村一优品,一村两网红,手机变农具,农民变主播,直播变农活”的电商帮扶目标。

其七,全链条推进金融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比如,以农业特色产业化为抓手,开封市深化细化“一揽子”支持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特色产业集群等领域信贷支持,推出农户“富民贷”等各具特色的金融产品,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和上下游企业融资可得性,为加速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其八,高标准提升乡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这不仅体现在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方面的资源倾斜,还表现在以宽带为代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在乡村地区的普及,以及以燃气管道为代表的公共服务设施在乡村地区布局,并通过一些技能和理论培训,重建基层干部和村民对新时代背景乡村发展模式的理解和认知。

“哪怕是仅从以上八点来看,就可以发现,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且,仅有工程和项目思维也是无法做好乡村振兴的,还需要有更多软性的、认知层面的甚至是思想层面的改变,才能让乡村真正的迎来振兴。通过开封的乡村振兴实践,我们也应该看到更多值得重视的内容和东西。”方塘智库创始人叶一剑表示。

【二】

和全国其它城市和地区一样,开封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除了会表现出对国家战略一脉相承的践行和对普遍性问题的解决之外,也会呈现出一些特色化的做法,这既与开封所拥有的以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代表的独特资源禀赋有关,也与当地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甚至是村民自身在实践过程中所能调配的市场化、多元化的资源有关。

在我们看来,这些特色化的做法和实践有时候可能更值得做出更深入的讨论和分析——这不仅带有因地制宜的色彩,也更容易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实践出来,反而会为全国层面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尤其是一些与开封具有相同或类似在地资源禀赋的地区的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更直接的镜鉴和启示。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在观察开封乡村振兴的时候,特别关注了三个方面的案例或者说样本:一是兰考的乡村振兴实践,二是基于地方特色产业的乡村振兴实践,三是鲜明体现出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乡村振兴案例。

之所以说兰考的乡村振兴实践尤其值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这里地处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弯,无论是从自然地理角度来看,还是从黄河治理文化层面来看,以及从地域性的黄河文化表达和当地特有的以焦裕禄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积淀来看,兰考都是一个显著而独特的地理存在和文化存在,这都将为其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直接而强大的支撑。

另一方面,这里作为曾经最知名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无论是在脱贫攻坚阶段,还是在乡村振兴时期,都是相关国家战略实施的主战场之一,从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和相关资源的配置广度来看,这里的乡村振兴实践大概率会表现得比较活跃,也将是很多市场机构积极进入的地区,客观上也会推动兰考当地的乡村振兴实践可以在较高的起点展开。

就我们目前所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兰考的乡村振兴实践也确实进行的如火如荼,并出现了以黄河湾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徐场村乐器产业集群为代表的典型案例。

公开的资料显示,开封兰考县黄河湾乡村振兴示范区立足现黄河湾景区,项目位于东坝头镇,计划总投资11.38亿元,占地面积约470亩,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主要建设内容:培训学院及培训学院住宿区(温泉酒店)、黄河安澜科技馆、游客服务中心、景观广场、黄河乐集、停车场。 

该项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国家战略,依托兰考县的焦裕禄精神、黄河湿地资源、生态农业资源和周边产业资源等,深度挖掘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和黄河治理文化,建设兰考县黄河湾乡村振兴示范区。

通过构建以生态产业为基础、文化产业为灵魂、教育产业为核心、旅游产业为抓手、康养产业为配套的五大产业体系,激活片区乡村资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国家城乡融合试验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景区。

立足区域内现状农田、水域、道路和村落等资源,根据项目总体定位和产业体系设计,因地制宜将兰考县黄河湾乡村振兴示范区整体规划为三大功能区:“一景区、一社区、一平台”。其中“一景区”(黄河湾景区)包含旅游集散中心、农业观光园、黄河文化园、铜瓦厢古村、麦咭亲子园;“一社区”(生态社区)包含教育培训区、宜居社区;“一平台”包含乡村振兴展示平台、康养度假公社等。

目前,项目已被列为河南省 “982”工程。无论是从外部游客和参观者的反馈来看,还是从公开的媒体报道来看,以及从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来看,该项目都已经是兰考乃至开封市层面的在乡村振兴领域的一个标志性,对其后续的发展,值得持续保持关注。

关于兰考县徐场村乐器产业集群,甚至在乡村振兴战略正式提出以前就已经大名远扬,这与当地丰富的桐木资源有关,而当地桐木资源的积累与黄河岸边的盐碱地和当年的治沙有直接关系,所以,无论是从产业发展所带动的村民致富角度来看,还是从乡村振兴实践在兰考的高起点推进角度来看,也算是对当年老县委书记焦裕禄的一种跨越时空的告慰了。

公开的报道称,“兰考县立足本地桐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族乐器产业,从业者多以自家庭院为主要生产、展示场所,将民族乐器元素融入庭院、街道设计之中,一户一景将农家小院改造成古朴雅致的“游园”。民族乐器的制作以兰考县徐场村最为集中,全村共有95家家庭式作坊,生产古筝、古琴、琵琶、阮等20多个品种30多个系列产品,每年经济效益达1.2亿元。”

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兰考县共培育发展壮大各类民族乐器生产企业219家,年产各种民族乐器70万台(把),带动从业者1.8万人,年产值30多亿元,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三】

无产业不振兴,产业振兴乃是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与关键所在。而在产业振兴的实践和案例中,大多都是依托其当地的特色产业来实现的,尤其是特色农产品。

在开封也是如此,只不过有些特色农产品是很早以前就在当地有种植传统,有的则是在最近这些年才有规划性地引进的,并从一开始就按照产业链延伸的做法加以推进。

但不管怎样,在产业成长和与乡村振兴的互动方面都普遍表现组织化的种植、产业链的延伸、附加值的增加、龙头企业的带动以及品牌化的发展等。

比如,公开的报道显示,开封市尉氏县大桥乡采取“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方式,栽种红薯2000多亩,年产红薯1000多万斤,近60户村民从事粉条制作,从业人员800多人,产品远销河北、北京、陕西等,产值达1100多万元。

开封杞县围绕“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基地产业化、营销市场化”,实施“大蒜富民”战略,打造从种植到储藏,再到研发、精深加工、运输、销售等全产业链条,破除了“蒜周期”收入不稳定难题,有关做法更是获评了“全球减贫案例”最佳案例。

此外,在我们看来,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开封市祥符区西姜寨村,该村成功创建了河南省第一家以农业旅游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批创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成功探索出农旅融合新业态。

这在文旅资源丰富和旅游目的地属性明显的开封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方塘智库创始人叶一剑看来,无论是从开封市既有的文旅项目和产业布局来看,还是从既有的文旅产品和服务的类型和结构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也有很明显的战略合理性和市场合理性,而对于像西姜寨这样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来说,如果能够融入到整个开封的大文旅体系中去,也将会获得较多的流量导入,从而与其它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相比,可以在更高的起点推动其乡村旅游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践,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开封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实践中,完全可以在更多的乡村以农文旅融合的模式加以推进,这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问题,还将是助力开封文旅产业新一轮转型发展的一块重要拼图,而包括乡村旅游在内的开封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新格局的构建,从来都对开封整个区域和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独特和不可缺失的价值,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尤其明确和主张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在开封协同推进和融合发展的原因之所在。”方塘智库创始人叶一剑表示。


编审:张梦欣丨编辑:徐丰超丨设计:孙月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