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0年7月,秋七月,曹睿诏大司马曹真、大将军司马懿伐蜀。 堂堂大魏连续被蜀汉袭扰,面子下不来啊,再加上东线石亭之战的失利,魏国急需通过一场胜利来找回自己的军事自信。 曹真一开始计划由他率主力由褒斜道进攻,再派数路魏军从其他方向进攻,让蜀军无法兼顾,最后在汉中腹地会合,一战收复汉中。 魏明帝与众臣商量,司空陈群反对到:“武皇帝过去经阳平关攻张鲁,收割了敌人占领地区大量的豆子、麦子作为军粮,然而敌人还没有打败,粮食就吃光了。如今到敌人那里抢不到粮食,而且褒斜道地势险峻,进退困难,运送粮食又容易被敌人抄了后路,如果留下太多的兵力保护运输通道,又会分散兵力,这些都不得不深思熟虑啊!” 一句话:伐蜀得不偿失。 但曹真很执着,既然你们认为褒斜道不可靠,那我就改为子午道。 子午道之前魏延曾和丞相提过,但被丞相否决了(子午谷之谋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丞相北伐的核心目标是哪里)) 对魏军有利的是,子午谷对接汉水,魏军可以水路并进,合力攻打汉中郡的东部。 ![]() 230年秋天,曹真精心策划的汉中之战开始了。 第一路由他亲自率领,由长安以南入子午道,出子午谷后直取汉中的南郑; 第二路由张郃率领,由郿县入褒斜道,经斜谷出汉中。 第三路由大将军司马懿率领,由新城郡沿汉水溯流而上,水陆并进,然后经魏兴郡进攻汉中。 第四路由郭淮自陇西出动,攻打武都。 ![]() 这一次曹真可谓倾国而出,集合了魏军西线、南线共约20万大军,魏军级别最高的三位大将全部出马;大司马曹真、大将军司马懿,车骑将军张郃。 对于再次充当辅佐任务的司马懿来说,溯汉水而上他肯定很不满,走水路逆流而上攻打汉中之前根本就没听说过。 因为顺流而下与逆流而上完全是两回事,更何况汉水汹急,且只有部分河段可通航,魏军还得一边走一边开路。 但司马懿上次消极配合曹休作战(至荆州,会冬水浅,大船不得行,乃还屯方城),令曹睿很不满,再加上这次选在八月出兵,汉水水位上升,司马懿找不到其它理由,只能硬着头皮执行诏令。 面对气势汹汹来犯的四路大军,丞相开始执行他的运动战防御策略,首先将汉中地区的蜀中主力集结起来,驻扎到汉城、乐城,同时派出精兵驻守赤阪(子午道南出口) ![]() 此外丞相督促李严速从江州抽调2万人马北上,大敌压境下,李严居然跟丞相讲条件,得先同意开府才愿北上。 丞相顾全大局,只得将他的儿子李丰封到了江州接他的班,李严才带着两万部队到了汉中(汉丞相亮闻魏兵至,次于成固赤坂以待之。召李严使将二万人赴汉中,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 陈震出使江东,和孙权缔结盟约时,曾路过白帝城,回来后对丞相说了这么句话:李严腹有鳞甲(孝起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李严这家伙要坏丞相你的大事,再结合他的这些无理要求,按说丞相应该立刻拿下他才行。 丞相不知是考虑李严同为顾命大臣的缘故,还是坚持依法办事,没有证据绝不动手的原则,放了李严一马。第五次北伐,眼看就要拿下司马懿了,结果被这货给坑了,哎。。。。。。 回到汉中战场,曹真率大部队走子午谷,结果刚入秦岭,就连下三十多天大雨,无论子午道还是褒斜道,都要借助修建于崖壁上栈道,结果从山顶倾泄下来的洪水,把部分栈道给冲毁了(会大霖雨三十馀日,或栈道断绝) 路本来就不好好走,现在还要冒着大雨维修栈道,士兵们怨声载道,行军速度极为缓慢,以陈群为首的大臣纷纷建议曹叡下旨,命曹真撤军。 看到大家一致反对,魏明帝知道不能再坚持了,九月,曹叡下令班师。 此时东线的司马懿自西城那斫山开道,水陆并进,溯汉水而上攻拔新丰县,已经推进到赤坂前线。 ![]() 收到撤军命令后,司马懿火速撤军,丞相也没有趁势掩杀。 因为司马懿是逆水而上,进军的时候未必快,但退起来却可以很快,而蜀汉在汉中似乎没有强大的水军,追不上魏军,丞相与司马宣王的首次交锋就这么错过了。 三路魏军都安全撤回境内,但是最西边的郭淮却遭遇了惨败,因为他遇上了蜀汉最能打、也最具主动进攻意识的大将:魏延! 刘备称汉中王后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刘备有次大会群臣,问魏延道:“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 魏延回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掉了他。” 有人可能以为魏延说大话,但这次魏延真正践行了自己的话语。 陇右的中心是祁山道与陇关道交接点:上邽,平时也是雍州刺史郭淮的驻地。 如果魏延要追击郭淮的话,应该往天水方向追(下图1),但魏延出奇兵,转向西北方向,攻打天水隔壁的南安郡郡治:豲道县(下图2)。 ![]() 郭淮这次失算了 1、没想到,主力还在汉中的蜀军居然敢主动出击 2、魏延出击的方向预判错误。 已经撤到上邽的郭淮赶紧救援南安,双方的实力看账面的话旗鼓相当: 1、郭淮统领的是凉州的郡兵,不是曹魏的中央军,魏延也是偏师。 2、魏延的副将是关中都督吴懿,郭淮的副手是之前出过不少镜的费瑶(此时已经位居后将军) ![]() 四方将军:即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分掌各方兵权,类似于各战区司令,在前面就是车骑将军、卫将军等超级高官,可见费瑶的重量! 双方于阳溪会战,最终蜀军大获全胜。 ![]() 说起来,这场战役还是蜀军在丞相时期第一次在正面战场战胜魏军! 1、第一次北伐,主力基本都在围城,唯一和魏军交手的马谡因为违抗军令被张郃击溃。 2、第二次北伐,围攻陈仓。 3、第三次北伐,郭淮不战而退。 战后,魏延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进封南郑侯并假节。 而曹真这次无功而返也给整个魏国的军界带来了一次超级大的震动! 曹真的子午谷计划破产,活生生的案例,也堵不住魏延吹的子午谷计划。况且曹魏可以发动四路大军伐蜀,蜀汉只能发动一路大军,赌注也不在一个档次。魏延对刘备的承诺是“敌人来十万愿吞之,举国而来愿拒之”,而诸葛亮指挥下不也拒了曹魏? 曹魏攻蜀,蜀好守魏不易攻曹真才败,魏延子午谷奇谋是易攻难守这情况下难道不能成功?长安守将被赵云一合就活捉,如此情况下难道不会成功?魏延判断如此准确有些人总是疯狂吹奉诸葛亮死不承认!陇西三郡望风而降,这幺好的机会难道看不出? 你也知道陇西三郡望风而降啊?那你知不知道陇西有五个郡,有另外两个郡在负隅顽,陇西背部的凉州郡也在准备出击?这些不搞定,大军能轻易推进? 只要拿下长安,诸葛亮完全可以不要后方,大踏步前进,与魏延会合。 怎么,拿下长安,陇右五郡就投降了?凉州郡其他地方就投降了? 去读一读曹真传。 长安一下,潼关一守,曹魏大军进不来,他们不投还能昨办。就算不投,以关中为基础东拒曹魏西平陇凉不行吗?再有第一次北伐曹魏在雍凉地区可没多少兵,这才让诸葛亮在前期取得了一些成绩。 曹真伐蜀跟蜀防守有什么关系?箕谷打的蜀国全面溃败,不是连下数十日暴雨蜀道被毁蜀国都灭了 箕谷之战是孔明第一次北伐,用赵云当作疑兵吸引曹真,由于马谡丢了街亭,第一北伐失利,赵云箕谷败退。所以说,这场战役发生在第一次北伐,而不是发生在曹真四路伐蜀时期。 你记忆混乱了。诸葛一伐的时候,派赵云少量兵马去箕谷当疑兵牵制魏军,被曹真识破被击败。另外,张郃击败马谡,曹真大军到达安定郡,所以安定郡才又投降。后来曹真主动发动四路大军伐蜀,自己主力困在子午谷一个月雨季动弹不得,其他三路又攻不进去,只好撤军。 给你科普一下,诸葛亮攻陈仓是四年春攻打不足一个月而曹真伐蜀是四年八月,第二曹真伐蜀,诸葛亮只是说箕谷之战敌强我弱并没有说少量兵马,三国时期强弱多寡用词自己去翻翻,差距太大就不会只是用弱,参考街亭之战诸葛亮用的词我军数倍于敌,这里只是多一倍的兵力诸葛亮都说数倍,弱能弱多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