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塘有个“活地图”

 苏迷 2022-12-15 发布于上海
姑苏晚报》2022年12月11日 A03版

  本报记者 李浛芃 刘达 陈兆帅

  近日,苏州市教育局公布了2022年苏州市学习之星名单,76岁的徐文高名列其中。徐文高被称为山塘“活地图”,其收集、阅读过的关于山塘的书不下两百本,还出版了《山塘钩沉录》《山塘名人录》书籍。

  这两年,他不仅保持读书学习的习惯,还致力于社区教育工作,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文化活动,开设寒暑假青少年讲学班,带领市民穿越时空,玩转精彩的山塘老街,了解苏州历史文化。

  76岁老苏州“寻宝”山塘

  被亲切称为山塘“活地图”

  多年来,徐文高的一大爱好就是在山塘老街走街串户。“这不是逛街,而是'寻宝’。”徐文高说,很多人不理解,以为他在山塘街每日兜兜转转就是漫无目的地逛街。实际上,他在实地察看、访问居民时,都会刻意留心做笔记,逐一记录沿街的名胜古迹、文化遗存。今年76岁的他也被邻里亲切地称为山塘“活地图”。

  昨天,徐文高与记者漫步山塘街。“跟我走山塘街,绝不是像听一般导游似的景点介绍,而是文化深度行。”他颇有自信地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在山塘街骑行,正巧看见有一间房屋正在翻修,在隔墙上的石灰脱落处露出了一块石碑,他走近一看,发现是乾隆年间撰写的张公祠堂碑记。随后他又仔细查找,在一处墙角发现了一块撰有“张公祠碑记”的青石。如今,这块碑就静静地竖立在新修复的张国维祠堂内,成为重要的历史见证。

  在“升级”成为山塘“活地图”的路上,徐文高还查阅史实、读史修书。在2002年,他出版了地方志类书籍《山塘钩沉录》,全面记录了山塘的堤塘、溪桥、古迹、碑刻、时俗等宝贵内容,成为保护和研究山塘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同年,他被修复山塘历史街区领导小组聘为顾问,一同为古街的保护性修复工作出谋划策。后来,徐文高还以“山塘顾问”身份参与山塘街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起草工作,并编著出版了第二本书籍《山塘古诗词》,全书共收集整理了上自唐代下至民国年间100多人、300多首有关山塘的古诗词,是首次系统编注的山塘古诗词,其中三分之二的诗词来自古籍善本、孤本。

  不但要藏书还要读透藏书

  翻烂两百本“山塘文献”

  关于山塘的点点滴滴,徐文高都稔熟于心。这不仅是因为徐文高对山塘很痴迷,还得益于他对读书的痴迷。

  上小学三年级时,他就喜欢买书、看书。只要口袋里有钱,徐文高就会跑到观前街上的新华书店买书。“那时候交通还没这么方便,要先坐船再步行,来回路上的时间就得小半天。”徐文高说,他舍不得在读书之外花钱,所以都是步行,虽然经常一来一回要花一天时间,但完全不觉得累,“能有书捧着读就很满足。”

  徐文高珍藏时间最长的一本书是他在五年级时买的《邓尉风景》,记者看到,这本当时七分钱的书已经被翻烂,虽然装帧的订书针早已脱落不见,只剩下锈迹斑斑的订痕,但每页书纸都很平整。“这是我买的第一本讲苏州名胜的书,翻看了几百遍是有的,内容基本都背下来了。”徐文高说,大概20年前,一次机缘巧合,他还遇到了这本书的作者,他特地请作者在书上题了字。

  这些年里,徐文高收集、阅读过的关于山塘的书不下两百本,“光《红楼梦》我就有17个版本。”徐文高说,他引以为傲的就是每本书他都读过3遍以上,“别人只藏书,我不但藏还要读透。”徐文高说,他喜欢沉浸在阅读中那种内心的愉悦,阅读的积淀让他成了山塘“活地图”,他还有个心愿——读更多的书,成为“江南文化通”。

  致力于社区教育工作

  持续传播江南文化

  藏书、读书、研究苏州历史文化,这三件事,徐文高坚持了几十年。而这几年,他逐渐意识到不能“独善其身”,要将他掌握的知识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苏州、爱上苏州。

  他的第一步就是从社区入手, 通过开展文化讲座、带领市民体验沉浸式微旅游路线、举办主题展览等形式,提升本地居民对苏州传统文化的了解,“关注社区教育是因为有次我在某个社区讲课,问了居民关于山塘七狸的问题,竟没有一个人能把七狸说全。”徐文高说,如果连本地人都不清楚苏州文化,外地人就更难知道了。这几年来,徐文高坚持每个月到姑苏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地社区给居民讲授苏州的历史名胜、文人雅士、特色古建等。此外,他还建了几个线上答疑群,解答群友们提出的和苏州文化有关的问题。

  2019年,他应苏州市社区教育游学项目之约,主笔撰写编著《山塘名人录》,收录了名臣白居易、名医叶天士、名伶陈明智等13位山塘历史名人的故事。同年,他被聘为“姑苏区终身学习智库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今年年初,徐文高被聘为姑苏区校外教育辅导总站“银发宣讲团”成员。11月末,在2022年苏州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上,他还被评为2022年度“苏州市学习之星”。

  在徐文高的协助下,姑苏区虎丘街道不断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多渠道拓宽终身教育内容和载体,开展了各类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终身教育活动,形成了多个社区教育品牌活动。“江南文化是挖不完的宝藏,我们要不断学习、持续研究。”徐文高说,他会将社区教育和传播江南文化这两件事继续坚持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