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娃·记 | 亲子共读,如何教孩子使用“学习方法”?

 贾老师语文笔记 2022-12-15 发布于山西

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很好理解,方法比内容更重要!

但是,这个“渔”,要怎么“授”,也是有过程的~

就好像很多年前,我一直觉得“学习方法”,那是个很玄的东西。

上周末,李老师给西西和贝贝安排了要在本周给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个小东西,并做成视频,分享出来。

周二晚上,我很早上了床,在翻书,两个小家伙也趴在我跟前玩。西西拿了手机,放在床头,准备给自己录视频。

我一边翻我的书,一边听到西西在我旁边,拿着一本书假装在给别人讲故事。

她最近手机刷多了,会经常模仿那些主播怎么给别人讲故事。另外,看着妈妈每天对着屏幕讲,她也来了兴趣,而后,又拿妹妹试讲了一段时间。

这些因素,迅速让她上手了~

她一边录,有磕绊了就停下来。大概反反复复七八遍之后,她终于录好了视频。

她拿给我看,我问她:“你在录之前,有没有想好你要怎么给别人介绍这本书?

她顿了顿,没有明白我的意思。

“比如说,你开始录制前就要想想我是不是要做个自我介绍?”

她这才开口:“对啊,我就是想着,我先介绍自己,再讲这本书里的故事。”

“书名要不要专门说一下?”

“介绍完自己,就要说”

“最后呢?故事讲完,是准备直接结束吗?”

“不然还讲啥?”她问

“那你为什么要选这本书,不是别的书呢?”

她想了想:“因为,我最喜欢这本书啊”

“为什么喜欢呢?”

“我就是觉得这只小蛇很搞笑,表情也很丰富。”

“那你可以在最后跟别人讲一讲!”

她于是,低低的重复了一遍我的话:“先介绍自己和书名、再讲故事,最后说我喜欢这本书。

“对了,我觉得是这样的,你要给别人讲一件事情,介绍一个东西,都可以提前心里面想一下,我要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这其实是一种方法。可以让你心里有底,说的更清楚哦!”

她没搭理我,转头和妹妹玩去了~

今天,西西大早上洗漱结束,让我帮她把手机支架摆好位置,我就去上我的课了。

第一节课结束,西西拿着手机,告诉我,录好了视频,她从头到尾一遍过。

并且自己跟我说,她发现我告诉她这个方法,让她讲起来非常快,非常清楚。

这是她全程自己录,自己加了特效的,也是第一次正式录好讲故事给别人看,可能同龄的很多小孩子要比这好太多了,但是对我来说,还算不错的啦!

她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故事,当然也有一个小故事~

养娃·记 | 我是个妈妈,正好教语文,这些绘本共读小技巧,希望你拿去就能用

下午,她已经着手要帮助妹妹录视频了,我在一边批作业,听到她在隔壁房间教妹妹:“你准备介绍啥,你可以介绍你的挖掘机。

那你怎么说,我觉得,你可以先介绍一下自己,再介绍介绍你的挖掘机是什么样子的,最后说一下这个挖掘机很厉害,他可以随意转方向,可以怎样动,这样说,好不好?”

我很难想象,西西是否听懂了我说的方法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确定她能不能在以后的很多事情上学会这样。

但这是一种思考事情的逻辑方法,也许,一次明白不了,那就说两次,两次还是不行,那就三次。谁也不知道,也许50次,100次的时候,这个思维方式就被她吸收了呢。

那当然太好了!

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一直在说,要掌握一些方法,都觉得自己在教孩子方法,但我们从来没想过,孩子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是方法?为什么要学习方法?方法到底有什么好?

这件小事,让我颇有感触。我要教她讲故事,但不只是讲故事。

我想教她方法,这个方法怎样能被吸收,到形成思维惯性,确实是需要一些过程的:

01

直接告诉她,这是一种方法

好多时候,其实是我们自己感动自己,觉得自己很厉害,是在教孩子方法。但孩子根本就不知道。

所以,讲方法,要直接告诉孩子,我们是在教一种方法。

在学校的时候,比如,阅读主观题目,直接告诉孩子,遇到思维导图类型的题目应该怎么思考,遇到需要用长长的横杠来回答的主观题目怎么思考。并直接告诉孩子,这是一种方法和小技巧。

02

制造机会,让孩子感受方法的益处

告诉孩子们,学会了方法,在遇到很多同类型的事情时,你这样思考,就会更高效。

试卷讲评,尤其是阅读题目,不只是让孩子们回答结论,制造机会,让他们来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孩子们不断的强化方法和思考过程。

如果能在这时候,给予孩子一些正向的刺激,孩子就能充分感受方法的益处,这会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争取学习方法,并逐渐形成习惯。

03

制造机会,去应用方法

学习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学会知识和内容,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也都是非常重要的目的。

学会了,不去运用,就没有办法真正的掌握。

所以在多个地方去应用它。比如,让孩子给别人讲题,他会把解题的过程表达出来。让孩子给我们出题,他要思考以哪些知识点来做考点,用什么样的方法思考题目。制造更多的机会去应用,方法就会在这个过程中习得的更牢。

西西同学的小任务,让我有了一些思考,分享给各位妈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前提是,在这个过程中的双方,我们和孩子,都知道那是“渔”,并通过“渔”收获到了很多很多的“鱼”。

由此,孩子才会有意愿去学习“渔”,并终生受益啊!

你好,这是我

一位二胎妈妈,同时也从事了多年的互联网教育和一线教学,践行教学新理念,在学习方面异常爱“折腾”。

这里是贾老师的语文笔记,也是一个小小的成长联盟,欢迎你的到来!我们一起终身学习和成长!

我把每一个“点赞”和“在看”

都当作一份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