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元勋人物,点评另一元勋:不久后少了一个开国元帅和一个大将

 冬不拉拉 2022-12-15 发布于安徽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416期。1955年9月的全军授衔工作,由于准备时间长,并且由罗荣桓等经验丰富的同志牵头负责,总体上非常细致公正。不过出于种种原因,当年有一部分军队元勋人物并未获得军衔,比如陈云同志和李先念同志。

1955年的一次国务院会议上,讨论军衔授予问题。身为第一副总理的陈云直截了当地提出:像李先念这样的同志,不应该获得军衔。什么意思呢?按照李先念在军队中担任过的职务和实际贡献,理应被评为开国大将,对于这一点,在场干部基本上心知肚明。那陈云在公开场合反对给李先念授衔,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图片

陈云当时是主动发言:授衔应当针对在军队任职的同志,有些干部战争年代有功劳,但新中国成立后不在军队体系任职了,建议不授予军衔。比如李先念,他虽然军功很高,但现在是副总理,主要工作是抓财政工作,跟军衔没有直接的联系。陈云的这次发言,是有很大影响的,跟后来中央对于评衔工作的指导意见基本相符:已经没有实际军职的干部,原则上不参与1955年的评衔。

图片

李先念在红四方面军时就是军级干部,抗战期间奉中央之命,重回鄂豫皖老区拉起新四军第5师,后来还出任过中原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这种杰出的军队履历,评大将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他在中原军区时的副手王树声,1955年获得了开国大将军衔,更不要说李先念这位正职司令员了。然而李先念又是位非常难得的“全才”,不光军事素养出众,抓财政后勤也是把好手。毛主席在建国后钦点他担任财政部长,从此无暇分心军队事务了。

图片

陈云是一位性格耿直的革命家,在这种场合指名道姓地拿高级干部李先念举例,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出来的。而有了陈云的这番话,李先念肯定是不会再授衔了。当时陈云不光是国务院第一副总理,还是中央五大书记(递补任弼时)之一、正国级领导人,比李先念的地位还要高一些。在分管工作领域内,李先念有时还要向陈云汇报、请示。所以对于陈云拿自己公开举例的事,李先念并没有提出不同意见。

图片

而陈云的这次发言,不仅提前“取消”了李先念的军衔,事实上还是很大公无私的。陈云虽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干部,但解放战争期间也出任过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东北军区副政委等重要军职,加上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身份,评元帅的基本资格是具备的。少奇同志、邓公也曾进入过元帅的候选名单,战争年代他们都不曾担任军事主官,而是以政治和组织工作为主。

图片

所以陈云的一番话,看似是在点名李先念,其实是在讲一批人的情况,包括自己在内。一个元帅候选人,和一个大将候选人,就这样被基本拿掉了。应该说陈云的表态解决了一个不小的问题:如果有军功的人都授衔,那参评人数将大大增加,给整个工作带来难度,且会影响到评定军衔的合理性。

图片

不过话又说回来,陈云副总理的军队经历不算很显著,没授衔比较正常;而李先念没评大将确实有点可惜,他1954年之前还有一定的军职,担任湖北军区政委,是完全符合授衔条件的,但在1954年彻底“转业”。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