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将的标准

 mynotebook 2022-12-15 发布于湖南
一位将军,职业生涯中要赢下几场战役的胜利,才能跻身名将的行列呢?

其实并不需要太多。

既然是评选名将,那么这里的“战役”不妨就定义为相对有名、一般军事史书上会记载的那种,以这样的标准来考量,赢下一场就足够。

在一场势均力敌的战役中,因为一方将领的出色指挥赢下了胜利,称之为名将足矣。

如果能在1:1的赔率下连赢三场,那将是汉尼拔、亚历山大、韩信、拿破仑这种震古烁今的人物。

图片

以林彪为例。

一般朋友对林彪军事生涯的记忆大概只有平型关大捷和辽沈战役这两场仗。

前者115师以绝对优势兵力伏击了日军辎重部队,歼敌1000余,自损600多;政治意义巨大,不过规模有限,只是太原会战中的一朵小涟漪。

后者经过特殊年代的一番考究和宣传,非但没给林彪加分,反而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他的一大污点。

林元帅引以为傲的指挥作战水平备受质疑,被扣了许多“胆小”“缺乏战略眼光”“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大帽子——大家去知网或者百度上搜“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关键词,可以找到大量文章。

实际上,除了这两场战役外,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中活捉张辉瓒的龙冈伏击战、长征中的飞夺泸定桥之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之战、平津战役、衡宝战役等都是林彪的代表作。

按照开篇处提到的标准,赢下一到两场可以左右战略局势关键战役+若干场不掉线的精彩战斗,便足够跻身名将行列。

图片

再以粟裕为例。

聊粟裕的军事生涯要比林彪容易的多,在《粟裕战争回忆录》中有详细的章节介绍。

和林彪类似,粟裕的战果也可以用“两超多强”来概括:“两超”是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多强”包括黄桥战役、苏中七战七捷、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上海战役等等。

孟良崮战役是我军第一次全歼国军精锐王牌,对解放战争初期大家坚定信心、打破对山东根据地的围攻都有重大意义。

淮海战役则是中原地区的战略决战,华野和中野在没有外部生力军参与的情况下单挑国民党重兵集团,一锤定音。

图片

聊完林彪和粟裕两人,下面举个国外的例子——美国军人的表率、四星上将巴顿。

巴顿将军的一生只打过四年的仗,一战打了一年,二战打了不到三年。

一战时期巴顿是潘兴的副官,战时曾被授予临时上校的军衔,战后又恢复了少校,并不是多么大的咖。

1918年一战收尾的时候,巴顿曾指挥一个装甲旅参与著名的阿贡纳森林战役,这场战役美军和德军拼得非常血腥,各阵亡了数万人,巴顿在其中算是个冲冲冲的龙套。

其真正大放异彩的时期是在二战。

1943年7月,巴顿和蒙哥马利率领大军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三十余万意大利军望风而降,四万德军且战且退。

盟军方面原本计划由蒙哥马利担任主攻,巴顿助攻,怎料英军一路进展非常不顺利,而美军却在巴顿的率领下抢先拿下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

变助攻为主攻,巴顿将军一战成名。

巴顿的下一场经典战斗发生在诺曼底登陆后的阿登战役,当时他担任直面德军主攻方向的美军第三集团军司令。

阿登战役是纳粹德国在西线针对美军发动的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战略级别攻势,面对三倍兵力优势的盟军,希特勒没能够逆天改命,巴顿将军又赢了。

连赢两场——名将。

行文至此,个别朋友或许会有疑问:名将也太水了吧,只要打赢两场仗便可以?

如果这样想便大错特错。

99%的军人其实一生都没有打过仗,军事力量的存在很多时候仅仅只是为了威慑。

能经历一次惊涛骇浪、参与指挥一次决定战局走势的著名战役,对一名将领来说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

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总共不过三场,其中一场还是以“半和平”方式结束的,真正让人屏气凝神的时刻并不多。

图片

想象一个场景,在某个胜负攸关的节点,众人目光齐刷刷投向指挥战役的将领,等待他做决定。

无限荣耀与万丈深渊,从未如此接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