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只有在举目无亲的时候, 才能真诚的活着

 欧阳忆箫 2022-12-16 发布于广东

SIMPLE LIFE

2022

持之以恒

(   简约   )  (   高级   )

“正是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大多数人生活在无言的绝望中。所谓的委曲求全其实是积重难返的绝望。就连各种所谓的游戏和娱乐,也隐藏着一种反复出现然而谁也没有觉察的绝望。智慧的特征之一就是不去做绝望的事。”——《瓦尔登湖》

其实坚持日更一段时间后,不继续写会觉得绝望,感觉自己抛弃了粉丝,以及抛弃了对自己的坚持。继续写也会绝望,因为深度剖析一些东西,会忽略旁人感受,而过于顾虑他人感受则会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写出来的东西就没有灵魂,适合揉烂草稿纸扔进厕所。

每次一个人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我思索了两个命题。小时候是公平与正义,如今是爱与自由。为了想明白这些东西,甚至会陷入某种虚无主义的误区。然后为了对抗这种虚无,选择了务实。这种务实,是为了更好的务虚。

PEACE LIFE

01

红酒与可乐

Simple living

我最近和一个朋友聊起“可乐”和“红酒”的问题。因为对方喜欢可乐,而我喜欢酒(为了治疗失眠症,今年多出来的嗜好)。我们都让对方少喝点,毕竟这俩玩意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似乎也存在鄙视链,听起来酒比可乐更加大逆不道一些。然后我跟对方说,酒精能产生多巴胺,可乐里含有咖啡因,都是能让人变得快乐的东西罢了,且都具有成瘾性。然而跑步也能让人快乐,因为产生了内啡肽。也具有成瘾性。只是似乎跑步听起来更加健康一些,也更加的光伟正,拿得出手。所以同样是快乐,同样是瘾,为什么只允许你喝可乐而不允许我喝酒呢?既然如此,不如一起跑步吧!


人活着,就是用一种瘾去戒断另一种瘾。
当你沉迷于感情,世人说你恋爱脑,不务正业;当你沉迷于搞钱,世人说你物质女,冷漠无情。其实都是一种沉迷其中,忘乎所以的感觉罢了。可人们硬生生要分出个高下,似乎只有搞钱才符合社会主流,才是人间清醒,而恋爱脑只配跟着王宝钏一起去挖野菜。所以儒家似乎不会出错,寻找平衡,允执其中。虽然接触不多,但我老觉得斯多葛主义和儒家中庸思想如出一辙。如果想要一生平安顺遂,搞明白并去实践就好。如果想要点不一样的,似乎只有极端主义,哦不,极致才能做到。


每次觉得我思想要走偏的时候,都会拿出阳明先生的《传习录》和毛爷爷的《毛选》,自我催眠一下,正本清源。毕竟一个是圣人中的圣人,另一个是伟人中的伟人。谁敢站出来说一句,那都是大逆不道。我以前以为读书是规范自己的,后来发现读书是为了规范读书的人的。你打开了一本书,也就找到了相应的书友。你打开的书越多,你的书友也就越多。在规范与被规范之间,就是知识的诅咒。人一辈子都无法挣脱的,就是思想上被烙上的钢印。


朋友问我你这是经历了些什么,都过去了这么久还在失眠。我说其实并没经历什么,是在自我较劲。不是过往痛苦,而是那一瞬间的痛苦所带来的契机,让我掉入各种思想和概念的坑。困住我的不是别人,而是脑子里千奇百怪的念头。无数概念在脑子里碰撞和打架,想要留下最后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可以信若神明。简单来说就像武侠小说里那些练功走火入魔真气在体内乱窜的人一个样。更加确切地说,就像段誉刚开始学六脉神剑无法完全打出六脉剑气,时灵时不灵的样子。

(   简约   )  (   高级   )

02

亲密与公平,自由和热爱

Happy living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有一句话很入我心,他说:人只有在举目无亲的时候,才能真诚的活着。用前些年很火的一句话来诠释:一线城市容不下肉身,十八线城市容不下灵魂。或者说,只有当你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成为你自己。否则你就是某某的女儿或者儿子,某公司职员,某某的挚友,某某的老婆或者是丈夫,以及某某的父亲或者是母亲……在任何一个角色中,你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否则都要接受自我的谴责以及公众的舆论。然而这些旁枝错节的关系,在某种时候会让人感到窒息。共情社交因为关心则乱,共利社交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乱,既共情又共利社交因为拎不清感情与利益之间的关系而乱。


我最近发现亲密关系的本质是自由的置换,需要让渡一部分自我、时间和空间给彼此,才有交互的可能。且在你来我往的交互中,慢慢构建出熟悉感,又因为熟悉而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尤其是在动荡时期,面对朝令夕改,面对黑天鹅事件,种种不确定之下,人们会不由自主的去依赖一种熟悉的感觉,确定感。


所以我最近在考虑的是如何给最好的朋友安全感,同时兼顾各自的自由。我如今不太喜欢交新朋友,不是自命清高,也不是看不起人。只是因为人的精力确实有限,再加上坚持自我势必有棱角,有棱角势必伤人。但是对于有的人,一直惺惺相惜。享受过十多年时光沉淀下的深厚友谊的人,是不屑于随便去开展一段新的浮皮潦草的关系的。然而要是深入下去,独处时间会被无限压缩。但是我看好的人,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只是人在不同时期,真的会有一些调整。就像我一好友跟我分享的,除工作外,结婚前精力更多在集体活动,结婚后精力更多聚焦在三个家庭(丈母娘家、娘家、小家),感觉稳稳的很踏实。此情此景,虽尚未至,心向往之。所以在最初得知她们结婚消息时,我哭了,在那时就已经做好了以后她们的重心会逐渐偏移到家庭和孩子的准备。而我的重心也会有所偏移,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那么总要竭尽全力得一样。


如今少了很多拧巴,多了几许从容。允许自己做自己,也允许别人做别人。人们一边吐槽这个世界不公平,另一边忙着走后门。人们总是一边自己不讲道德,另一边道德绑架别人。人们总是一边自私着,另一边要求别人无私待人。我们在抱怨不公平时,只是因为天平没有向我们倾斜。所以在天平的两端,就是两个立场。人活着就是一个不停给自己加码的过程,一点一点的压秤,不说让自己成为重量级人物这种大话,最起码让自己被“公平”的砝码眷顾。在极端环境之下,私以为道德感这种东西,就像内裤一样,不太适合四处宣扬,反而像是某种隐私。一旦道德外露,就有被道德绑架的风险。除非你是超人,哈哈哈。


梭罗说,“这种花了一个人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来赚钱,为了在最不宝贵的一部分时间里享受一点可疑的自由。”人生也就两种状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或者是享乐在前,吃苦在后。所以年轻时不遗余力地赚钱,是为了可以安享晚年。人一辈子都被困在年少不可得之物中。不美的拼命整容或者塑形,缺钱的努力赚钱,缺爱的全力寻爱。每个人内心都有缺口,每个人也都有补偿心理。我们如此憎恨负能量,整个世界都在宣扬光伟正。然而人有的时候是靠着负能量的支撑才能活下来的。社会的进步,来源于人的欲望。虚荣是女人成长的动力,不满足是进步的车轮。比起死气沉沉烬如灰,我更偏爱着那些野心勃勃的脸。


其实我现在没有野心,只是沉浸其中的对象变了。以前是人,后来是书,如今是钱。或者说理想状态是把书里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财富,然后再用所谓的财富去关爱更多的人。

(   简约   )  (   高级   )

作者简介:

欧阳忆箫,云南玉溪人,现居深圳。

生平最爱,肉与豆腐;生平所求,诗和远方。生平所愿,爱与自由。行千里路分享游记,读万卷书交流心得。以一颗玲珑心,品百味人生。

风一样的女子,爱跑步,爱读书,爱旅游,身体和灵魂都要在路上。爱写诗,爱养花,会理财。人生理想,左手财经,右手诗经。

希望每个关注我的朋友们,健康平安常相伴,物质精神双丰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