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之下,智能家居系统能帮点什么忙?

 九把叉 2022-12-16 发布于上海

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春节期间,大部分人隔离在家,与“家”这个“伴侣”有了更长时间的相处。非常时期,自然也产生了对家居的很多“非常”需求,这其中的一些需求,恰好可以由智能家居系统来满足。我们不妨沿着疫情期间的一些关键词,来仔细的寻找一下。

关键词一:免接触

相信很多人都收到了这样的短信:“您的包裹正在火速运送途中,疫情期间采用免接触快递方式,包裹将放在指定地点,请您自取。谢谢。”除了跟快递小哥的免接触,我们在此期间,还有哪些免接触的环节呢?

电梯:

电梯是被反复提醒需要注意的病毒重灾区,为了免接触电梯按键,各路高人各出奇招,有用纸巾的,有用牙签的,有自制脚踢连动杆的,有自制消毒笔尖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智慧尽显功力。

其实,智能家居系统里的“呼梯功能”恰好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这个功能目前已经成为了大部分智能家居对讲系统的标配。

所谓“呼梯功能”,就是用户可以通过家里的对讲控制屏,在出门前呼叫电梯提前开到自己所在的楼层,甚至也可以告诉电梯你准备去几楼,省去了按电梯按键的麻烦。

你可能会问:“这是出门前,那我从外面回来的时候怎么办?”这也简单,每个单元门口都有刷卡的门禁系统,现在的大部分系统都已经具备了人脸识别功能,系统自然知道你是住在几层的住户。等你来到电梯间,电梯已经在那儿等您了。

访客怎么办?可以通过主人临时发送的二维码刷开楼下的门禁,等电梯自动把TA送到要去的楼层,同样免接触。电梯里也可以设置刷码环节,甄别不同乘客的不同目标楼层。

户内:

刚从外面回来,如果是晚上,进了家门,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应该先开灯呢?还是先洗手呢?”不开灯看不见,不洗手去开灯怕手不干净。这个时候,人体感应自动控制功能就大显神通了。人体感应控制这个功能,在智能家居里是很常见的功能,经常会用在玄关、过道、楼梯、衣帽间等区域,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自动控制效果。

现在,灯亮了,赶紧去洗个手吧。

当然,家里的免接触控制方式不仅仅有人体感应,还有很多,比如说声控。老实讲,我一直觉得目前的声音控制在用户体验上还有很多差强人意的地方,不过进了家门喊一嗓子让它帮忙开个灯,这个功能比较简单,还是完全没问题的。况且,非常时期,要是一个人在家,有个声音陪你说说话也是好的,哪怕是一板一眼的“小X小X”“我在”“打开洗手间灯”“洗手间灯光已打开”......

关键词二:隔离

对于普通的自觉把自己隔离在家的人来说,只是行动受到约束。但是对于一些处于被观察期的隔离者,比如有发热症状的人,或者从疫区过来的人,官方有些特殊的要求,比如必须单独隔离生活,并且每天要测量体温等等,对于这些要求,智能家居系统或许可以发挥一点作用。

远程数据采集

比如针对被隔离者,社区要求每天测温并进行登记,这个工作一般是由社区工作者上门来完成的。如果社区中这种情况被隔离人比较多,对社区工作者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而且对上门采集者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那如果在家居中安装测温计,不仅能够自动采集隔离者体温,而且可以远程发送到社区服务中心,则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降低了感染的风险。虽然我在市场上暂时还没有看到类似功能的产品,但是相关组成元素,比如说测温仪、远程传输装置等等已经都很成熟,相信如果有厂家有心,做出来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我觉得这种装置用在医疗机构也同样非常有用,可以有效减少医护工作者的工作量,同时降低他们的感染风险,如果能够推而广之,功德无量。

当然,考虑到对一个人健康状况的全面检测,不仅仅是温度一个数值需要采集和上传,还有很多重要的指标,比如血压、血糖、心跳等等,但是这一领域的家用传感器还比较缺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这次疫情之后,或许会迎来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空间变换

关于隔离,除了数据采集,还有一个需求是空间上的隔离。对于需要被观察的人,即使是在自己家里,也最好有一个单独的空间,与其他的家里人形成相对隔离。这对家里的空间使用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在此之前没有规划多余空间的家庭。

在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曾经提到,智能家居系统应该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我们的环境管理系统,也就是对照度、温度、湿度等等这些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还有一个就是空间管理,也就是让空间也是可控可变的。通过一些可移动的家具,一个书房可以变成一个卧室,或者一个客厅的局部可以被分割成房间。这就为一些临时空间的需求提供了解决方案。

小结和展望

总结起来,由于特殊时期的特殊要求,人们平时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发生了一些改变,平时觉得没有那么显眼的需求,此刻变得突出起来。上文提到的一些功能,其实都是智能家居系统一直在提供的功能,设计初衷并非为了“免接触”和“隔离”,是为了用户的生活更方便。这个“方便”,在平时或许是锦上添花,到了特殊时刻,它的价值就被凸显了出来。

进一步的,在这个特殊时期,有些需求暴露了,但是并没有很好的被满足,这为今后的市场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由于隔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协作受到了限制,用机器作为媒介的解决方案被进一步重视起来。

比如快递不能进小区,这最后100米的传送就可以考虑用机器来代替,类似无人机、送货机器人等等。事实上,机器送货,不仅仅可以解决免接触的问题,它更多的是可以提高效率,因此即使是在疫情之后,也一样会有很多的需求。

再比如由于隔离,各地养老院的护工出现了大量的短缺,用机器人来代替护工的某些工作内容,这个进程或许也会被催化。

刘润老师在《得到.十日谈》的直播节目里提到,疫情之后,一些低频、高教育成本的行业会有一波发展的机会。因为平时没有那么显眼的“痛点”,被疫情放大显现出来,而且变得更容易被市场所接受了。而一旦被市场接受,这种需求的改变往往是不可逆的。借用刘润老师的话说:

经济一定会恢复,但绝不是原路返回。

那么,你认为还有哪些可能的机会呢?你为这些机会做好准备了吗?欢迎留言,与我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