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弓箭、火枪和机枪,你在用什么?

 九把叉 2022-12-16 发布于上海
(本篇文章来自于《技术与文明》的读后感想)


给你五秒钟,快速的思考一个问题:弓箭和火枪之间的差异更大,还是火枪和机枪之间的差异更大?

我随机尝试的问了几个人,给我的答案都是弓箭与火枪之间的差异更大。我想,大概是因为名字上的原因:火枪和机枪都是枪,所以感觉上是同一个物种,而火枪和弓箭是完全不同的名字,因此差异性看上去更大一点。

如果你的答案也是这样,那你就错了。



01

弓箭和火枪之间的差异

先来让我们看看弓箭和火枪之间的差异在哪里?

很多人可能会说,弓箭是属于冷兵器,火枪是属于热兵器,其杀伤威力差异明显。但这其实只是表面上的差异,更加深层次的差异在于对使用者的要求上。

弓是一个对力量要求很高的武器,在中国古代,对于一员猛将的评价,往往以他能拉”几石弓“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比如《三国志》中讲吕布的武勇,说他“便弓马,膂力过人”,而不是说他“便方天画戟,膂力过人”。我们现在对弓箭手的印象,大多来自影视剧,例如《指环王》里的的精灵射手莱格拉斯,以为相比于穿着笨重铠甲冲锋在前的战士,弓手们更加敏捷,也更加优雅。其实这种印象是错误的。在现实中,一般人或许可以拿着刀剑挥舞几下,但是却很难承受拉弓作战所需的力量。拉弓的难度不只在于拉弦,要拉开之后”弓如满月“,而且要在拉弦之后保持不动,以等待合适的时机瞄准发射。这一点,有过健身经历的人应该都有所了解——让你双手举起一对哑铃相对容易,但是让你平举哑铃保持稳定,是非常非常难的。所以弓箭对人的力量要求很高,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才能够胜任。

相比之下,火枪的使用门槛就低了很多,只要经过简单的训练,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很快掌握,它可以使大量身体素质原本达不到弓箭手要求的人,经短期训练后就可踏上战场,成为兵源。这才是火枪之于弓箭,给战争带来的最大改变之处。

02

火枪与机枪之间的差异

那么,火枪和机枪之间的本质差异是什么呢?

表面上,二者都是热兵器,无非就是火枪是一发一发子弹的打,而机枪则是可以连续发射,自动的打。然而,就是这”自动“两个字,让机枪成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让我们来讲一个故事。

1900年,义和拳乱,慈禧太后错判形势,向多国宣战,导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清朝被迫签下《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是中国历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在八国联军打入北京之前,慈禧太后曾经命令清军攻打当时各国在北平的大使馆——东郊民巷使馆区。奉命发起进攻的,是以彪悍著称的甘军。甘军首领董福祥,土匪出身,对”洋人“心狠手辣。手下约一万人,都是配备了雷鸣登枪与毛瑟枪等当时的”现代武器“,训练有素。但是,这样一只凶猛强悍之师,面对使馆区的弹丸之地,里面只有900多外国人,其中只有几十人经过军事训练,居然攻打二十几天没能拿下。这是为什么?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当时在大使馆内的三挺重机枪,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据当时被困使馆的人员记载,这几挺机枪对清军士兵造成了巨大的杀伤,而且还端掉了清军的一门火炮,导致清军伤亡惨重却仍然没能攻陷大使馆。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当时的非洲。19世纪末有一个战例,东非某部落的土著士兵伏击了一支德国殖民部队,几乎将其全歼,然而一名德国军医却靠着一挺机枪击杀了大批土著士兵,反败为胜。

以一敌百,这就是自动化发射的威力。火枪相比弓箭,虽然子弹威力更大,使用更加简单,但毕竟还都是完全依赖人工手动的装置。但是机枪之于火枪,则一个是自动,一个是手动,效率的提升带来质的变化。在一战之前,欧洲战场上的打法,都是两军排起整齐的队形,向对方发起攻击。但是一战战场上,由于有了机枪,这种排队冲锋的战法被完全压制,战场成了彻底的屠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仅仅持续了四年,却造成了1600万人的伤亡。其中,一线作战的士兵大概有900万人。而根据英国方面的推测,其中有80%都是死于机枪之下。一个自动化的武器,让战场彻底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03

打造属于你的“机枪”

其实,在商业战场中也是一样,如果你手里有一个类似于机枪的自动化武器,而对手还拿着火枪甚至弓箭这种完全依赖人工操作的武器,你的优势将是压制性的。

说起自动化,很多人会想起工厂的生产线。全自动的生产线上,几乎看不到人,全都是各种自动化的机器在操控着各个环节,从而效率大大提升,企业竞争力大大加强。

但其实不仅仅是这些制造产品的生产线,很多公司的流程,也可以通过让它“自动化”,减少人员的干预,比如订单流程、各种审批流程、等等。从而提高一个公司的整体工作效率。

对于个人来讲,尽量把一些重复的事情,交给自动化程序去做,比如说每个月的自动还款,一份报价表的自动生成和自动修改,等等,也会提高个人的效率,从而提高个人的竞争力。

但是,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人们不知道自动化的好处,只是懒得花时间去建立这个“自动化武器”,或者陷入到了惯性思维之中,没有意识到建立一个自动化武器所能带来的革命性的改变。

比如前面故事里提到的清军,在此之前并不是没有见过机枪。早在1884年的马克沁机枪展会上,李鸿章就亲眼看到了机枪的威力,也采购了几台样枪。四年后,当时的金陵制造局还造出了仿制版的马克沁机枪,当时称为“赛电枪”。但是,金陵制造局真正大量生产的,还是笨重而又落后的火绳枪,因为清军训练都是使用的这种枪,因此制造局收到的生产需求也就以这种枪为主。清军官兵,以及高层决策者,都没有意识到机枪的重要性,于是就在惯性路线上越走越远了。

有时候,制造一个“自动化武器”,需要暂时牺牲掉眼前的利益,所以很多人为了短期利益,就一直得过且过,错失了武器升级的最好时机。比如你每天都要重复性的处理一些数据,如果有一个小程序能帮你,可以省掉不少时间。但是如果要写这样一个程序,你可能需要花点时间来学习和编写,手头的工作进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假如只是涉及到几个数据,你可能觉得还不如粘贴拷贝来的快,于是也就顺着习惯的做法做完了。但是一旦数据多起来,程序的威力就会立刻显现出来,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肯为了写这个程序花一点时间,以至于在需要的时候也就没有这样的武器可以使用,于是就永远的陷入了来回粘贴拷贝的低效工作中。然后还要抱怨,琐碎的工作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经常需要加班。殊不知,是自己没有使用更为先进的“自动化武器”而已。

所以,是时候检视一下你的武器库,把你的弓箭或者火枪升级成机枪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