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谈》系列丛书学习体会(二)——思考与积累

 九把叉 2022-12-16 发布于上海

今天来聊聊《详谈》系列里的另外两个人物:杨浩涌和赵鹏。两个人分别是《详谈》第二本和第五本的访谈人物。杨浩涌的副标题是”在大赛道里持续迭代“,赵鹏的副标题是”向农民种地一样默默干一件正事“。看上去好像有很大区别,内里其实有很多共通之处。

01

杨浩涌

杨浩涌在2005年创办了分类信息网站赶集网。2015年,“赶集”同它最大的竞争对手58同城合并。合并时,市场给“赶集”的估值超过了30亿美元。半年后,杨浩涌辞去了公司联席CEO的职务,创办了二手车交易平台——“瓜子”。2017年,在“瓜子”的基础上,杨浩涌又成立了新车零售品牌毛豆新车。在“瓜子”和“毛豆”之上,是一家集团公司车好多。除了新车和二手车交易之外,车好多的业务也包括汽车后服务,如车辆的维修保养,以及跟汽车相关的金融、保险服务。

杨浩涌给业界的印象就是“打法犀利”,被评价为“杨浩涌进入到哪个行业,哪个行业就会变得腥风血雨”。因为他的典型做法就是凭借资本优势,大规模投放广告、获取用户,由此获得公司的高速增长,进而逼迫整个行业都要跟上他的速度。

如果仅从这个评价来看,你可能以为杨浩涌是一个“猛张飞”类型的人物,但事实并非如此。李翔评价杨浩涌是“今天还活跃着的思考能力最强的创业者之一”。以李翔的见闻之广,能有此评价,可见杨浩涌的思考能力肯定非同一般。从《详谈》所记录的几次对杨浩涌的访谈中,的确可以看出这一点。

比如,关于一个企业护城河的思考,杨浩涌说他总结过两句话:第一句,任何一个伟大的商业模式都是要提升行业效率的。第二句,消费者要因此而受益。这两件事都做到了,一个企业就有护城河。

具体来说,杨浩涌认为瓜子的护城河有三层:第一层是前端的服务,瓜子现在有规模化的线下团队在近200个城市,服务能力消费者是看得见的。第二层是品牌。那如何判断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呢?杨浩涌提到一个指标,叫“无提示第一提及”。也就是说到一个品类的时候,消费者在无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第一个想到的品牌。瓜子的无提示第一提及是50%,杨浩涌说继续做下去,有可能做到百分之八九十。第三层是数据,这是瓜子更深的一个护城河。杨浩涌说,靠资本打赢的战争都是低级的。之所以依靠资本挑起战争,原因就是你无法在用户端产生差异化的竞争。瓜子会利用数据的积累,通过算法给每一辆车定价。比如算法会预测出这辆车在平台上以什么样的价格、什么样的概率和几天时间售出。这样,瓜子给出的价格就更准确,从而效率更高,因此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杨浩涌总结说:“这是长期的三条护城河,前端是服务,中间是品牌,后端是数据。可能未来大的领域,只要是比较重的商业模式,都是这三条护城河去支撑企业不断往前走。”

可以看出,杨浩涌对于这三条护城河的思考是非常有层次的,是一个由浅到深,逐步递进的关系。没有什么护城河是牢不可破的,只有深浅程度的不同。瓜子的第三层护城河,我觉得得益于杨浩涌的互联网背景,因此他在一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就是用互联网的数据+算法的思维来打,着手开挖最深一个层次的护城河。因为他知道,最深的护城河,挖起来也就最需要时间。反观有些企业,没有这个数据意识,所以始终不能形成积累,表面上战果累累,但是不能形成更大更长期的效益,于是就停留在了小作坊形态始终无法长大。

杨浩涌关于护城河的思考,是一个结构化的思考,而不是散点式的灵感叠加。而且,这个思考结果不仅适用于瓜子二手车,也可以迁移到其他很多领域,这就是一个思考高手“能力强”的体现吧。

02

赵鹏

2013年年底,43岁的赵鹏开始在招聘领域创业,第二年,BOSS直聘上线。2021年3月,BOSS直聘的月度活跃用户数达到3060万,以这个数字来衡量,它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招聘平台。

虽然自从2021年7月以来,BOSS直聘被纳入网络安全审查,停止了新用户的注册,但是从对赵鹏的访谈中,我觉得BOSS直聘之所以能够迅速成功,的确是因为有其不同之处。

李翔在书里总结BOSS直聘与其他互联网招聘产品相比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它是名副其实的“移动互联网下的蛋”。BOSS直聘这款产品在2014年上线时,只有移动端的应用,而没有网页版。从一开始,它就是为移动互联网用户设计的产品。其次,BOSS直聘在进行技术路线选择时,舍弃了之前的互联网招聘公司推崇的职位搜索,坚定地选择了智能匹配——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字节跳动的产品“今日头条”和“抖音”选用的技术路线。除了产品形态、模式和技术路线不同之外,BOSS直聘的盈利模式也不同。赵鹏拒绝通过广告的方式盈利。他希望BOSS直聘的利润来自用户付费。他的逻辑很简单:如果你能够为用户提供足够好的服务,比如你能够为公司提供足够好的招聘服务,那么用户是愿意为你的服务付费的。用他的话说,“你有价值,这个世界就会打赏你”。

这三点不同,恰好对应了BOSS直聘的三个层面:第一个不同是“what”层面的不同,第二个不同是”how“层面的不同,第三个不同则是“why“层面。尤其是第三个不同,在赵鹏的访谈中多次被提到,它其实是很多优秀企业家在做一件事情的思考原点,那就是这件事是不是真正的对用户有价值。也就是说,你必须做一件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才真正有可能成功。这一点对于很多通过ToB来做ToC的生意的企业,尤其重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混淆了“客户”和“用户”的区别,而导致动作的变形和方向的迷失。

那么,当确定一件事情有价值之后,如何确定某种形式是否在商业上成立呢?赵鹏分享了他的一个思考方法,他说:“我有一个思考的模型,当一个人告诉我一个事情如何如何重要和伟大,我就倾向于去想想30年前、300年前、3000年前甚至3万年前,人类社会中有没有这件事。如果那时候就有这件事,它成为一个真命题的概率就比较高。”

这其实就是一种“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回到现实世界中,回到历史长河中,去寻找那个“第一性原理”。然后,用当前世界的最新技术手段,把它更高效的实现出来。

读赵鹏的访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经常会冒出一些关于规律性的总结和思考,而且特别喜欢打比方,这反映了两点:一是他平时非常喜欢对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总结,二是他对事物规律的迁移能力非常强,因为只有对A和B都有了深刻的洞察,才会想得到用A来类比B。我引用几个例子,你体会一下:

  • “企业只要不死,永远是攻的阶段,一旦进入守的阶段,它就准备死了。听说大象快死的时候就会离开族群,默默走到某一个地方,独自死掉。所以一个企业快死的时候就会进入守势,天天研究谁会挑战我。与其说它在进行战略型防守,不如说它是一只离开象群的大象,正在走向它的墓地。”

  • “坚决要干匹配,不会干也得干。不会大数据,机器学习用不起来,那你就用策略,策略+JAVA,硬怼,怼着怼着就怼明白了。在你一天只有6万用户的时候,高级科学家来这儿也开不了工啊。一台康拜因联合收割机开过来,一看二亩地,还没开呢,就离开了。那先用牛耕着。牛耕地和拖拉机耕地本质上是一样的,二亩地就用牛,两万公顷就用拖拉机,本质就是翻地。”

  • “你那个东西如果够犀利,能穷养出来,说明它是work的。养不出来,一定不是因为资源。所以儿子要先穷养,养出来再富养,不能说一开始先给流量,否则你都不知道是怎么养出来的。”



03

小结

把杨浩涌和赵鹏放在一起聊,是因为我觉得他们两个人身上的相同之处有这样几点:

首先,是他们在做的事情,都是把传统行业从线下搬到线上,用互联网的方式重新再做一遍。这个重做,并不是简单的从线下搬到线上,而是实现线下和线上实现融合互动,用数据来指导线上和线下,从而提高效率,使用户获益。因此,在一开始,他们就都把重点放在了数据的收集和理解上,采用各种方式来加快这个原始积累的过程。

其次,是他们都很善于思考。所谓“善于思考”,我觉得是善于从过往的经验中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并且进行迁移,在更多的场景中进行应用。而且,他们的思考都是结构化系统化的思考,因此就更加深刻和全面。

最后,在这两个人的访谈中,都反复提到了“给用户创造价值”的重要性。这应该也是所有优秀企业家的共通之处,就是始终以“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努力的方向,而不是企业如何盈利,如何占领市场,如何上市。因为如果失去了那个方向,后面的这些行为都将是短期和徒劳的。

所以,不管是杨浩涌的“大赛道”,还是赵鹏说的“正事”,都是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事,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大的赛道,更不可能成为一件正事。

同时,不管是瓜子二手车,还是BOSS直聘,其消费场景都是相对低频的。在这些低频的场景中,想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利用数据和算法来提高效率,都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积累阶段。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耐性和战略定力。因此,你必须“像个农民一样默默地”“持续迭代”。而这些,其实都是来自于入局者对这件事系统化思考,从而产生的对终局的笃定。

雷军说过:“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不管是哪一个行业,哪一个赛道,都不是简单的一路狂奔就能获取最终胜利。你必须在奔跑的过程中,思考自己需要积累的是什么。否则很可能在潮水退去之后,发现自己是在裸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