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谈》系列丛书学习体会(三):学习的力量

 九把叉 2022-12-16 发布于上海

这次我们来复习《详谈》系列的第三本和第四本,分别是沈鹏和饶晓志。

01

沈鹏

沈鹏在2016年,也就是他29岁的时候,创办了水滴公司。短短五年后,这家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了数十亿美元。不过,沈鹏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给这家公司设定的长期愿景,是成为中国版的联合健康集团(UnitedHealth Group)。后者是一家总部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医疗与保险巨头,拥有超过32万名员工,年营收超过2400亿美元,在2020年的《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15位,市值在3500亿美元左右。

沈鹏身上还有另外一个标签,那就是他在创办水滴公司之前,曾经是美团的第十号员工,也是美团的第一个实习生,也是美团外卖的联合创始人,是美团培养出的最杰出的人才之一。因此,李翔说,相比于沈鹏目前所作的事业,他更感兴趣的是,像沈鹏这样的一个优秀创业者,是如何“长”出来的?在李翔看来,“这就是沈鹏的故事中最打动人的地方:一个人可以通过怎样的自我训练,让自己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沈鹏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可以先看一张表:

(图片摘自《详谈》)

这是沈鹏自己总结的一张表,标题叫做“关于沈鹏”。他在这张PPT里列出了自己的人生信条、自驱成长要素、当前能力圈和方法论。李翔说他被这张表“打动”了,当我看到这张表的时候,我的感觉是“叹为观止”。因为这张表看似简单,朴实无华,但是却有着非常大的威力。首先,要想列出表中的内容,就要对自己的过往进行一个清晰的提炼。这个过程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深度思考的过程,中间有回忆,有总结,还有筛选。相应的,就需要有筛选标准,而这个标准的制定,本身也是一个深度思考的过程。这样一连串的深度思考,本身就是一个锻炼和成长的过程。其次,这张表一旦写出来,他就拥有了一个可视化的工具,不仅在今后的行动中可以参照执行,也可以在成长中不断迭代。这既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把尺子,简单的格式背后,是一个高手对自我要求的凝练。

不仅如此,沈鹏在具体行动上,也体现出了一个学习高手的高明之处。李翔总结出沈鹏的学习三步走,分别为:

第一步:当你自己仅仅有一个目标,但是却不太知道如何去实现的时候,加入一个跟你目标相近、同时似乎很清楚该如何行动的团队,有时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沈鹏当时还是个在校大学生,由于被王兴这些新互联网创业者的故事所吸引,因此主动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美团。他把自己放置到一个他所欣赏的人创造的一个高速增长的组织中,开启了训练自己的第一步。

第二步:让自己完全沉浸在这个环境中,真正地作为一个初学者,去吸纳和学习这个环境给他的内容。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首先你要有一个开放和好奇的心态,去尽可能多的吸收信息,但实际上很多人并不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李翔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在美团早期,王兴会仿照硅谷科技公司的习惯,定期做CEO面对面活动,谈论公司的战略,分享他的思考并且回答提问。尽管这个活动是开放给所有员工的,但是每一次CEO面对面,会议室都没有坐满过。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其实并没有那么迫切地想要知道当时的王兴在想什么。把与高手直接面对面交流的大好机会,就这么轻易放过了。

沈鹏训练自己的第三步,就是在美团内部开始一个新的创业项目,也就是美团外卖。如果说前两步,是跟着高手身边,边看边模仿高手的做法,到了第三步,就是开启了自己的主动探索,把前面学到的东西独立的用于实践。在实战中检验所学,是所有学习方式中,最有效的一种。

其实沈鹏训练自己还有第四步,就是在他自己离开美团,开始自我创业的时候,他仍然没有停止向别人学习的步伐。他的方法就是报名很多创业者的训练班。沈鹏说这些训练班除了能够学习专业知识和强化创新方法论以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接触更多优秀的创业者,看到他们身上的奋斗精神和一些长板,同时可以近距离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东西,包括他们走过的弯路,掉过的坑。

可以看出,沈鹏对自我的训练,对学习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

02

饶晓志

饶晓志在《详谈》系列的前六个人物中,属于比较特别一个。因为他不像其他那五位是商界人物,而是一位导演。他的作品包括电影《你好,疯子》、《无名之辈》、《人潮汹涌》,以及一系列的戏剧作品,比如《你好,打劫》、《咸蛋》、《蠢蛋》等等。

为什么会选择一个非商业人物进入《详谈》系列呢?李翔的其中一个理由是“世界并不是单纯由CEO和创业者构成的。在商业领域之外,同样存在着大量的价值创造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了饱含价值的作品、产品、服务、体验、场景、模式,等等。”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不管是什么领域什么角色,他们的身上都有很精彩的故事,我们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李翔对饶晓志的评价是:“饶晓志身上有一种普通又典型的特质。他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出生于一个小城,却抱有一种想要创造些什么不同的心态。是这种心态,以及坚持,让他从贵州到北京,一直留在这个行业。用他的话说,他正是一个典型的小镇青年,随着经历的丰富,眼界被不断打开,想要做的事情的高度和他能够达到的高度,也在不断抬升。这也是今天很多做事情的人的共同经历。它不是一条精心规划的路径,而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自我训练、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不断抓住抛给自己的新机会的过程,是一个调整、试错和渐进的过程。”

饶晓志说,“小镇青年就是短视的,但他为什么短视?因为我们只能计划眼前,没法计划长远。但是我们当然会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只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可能)会(短视)。”我的理解是,由于资源上的限制,你必须踏踏实实的做好眼前的事情,才有可能达成更远大的目标。因此,”短视“并不意味着只图眼前利益,因为”短视“并不等于停止成长。当你认认真真的做好眼前的事情,并且有意识的进行积累和成长的时候,当更多机会和更大的舞台来临,你才有可能抓得住。饶晓志能够成长为一个成功的电影导演,也是得益于他早年做戏剧导演所积累的丰富经验。

“小镇青年”身上还有一个特质,那就是一股不服输的斗志,一股韧劲儿。饶晓志说:“这个韧劲是野草似的,得疯长,它得有这个劲。蹂躏一下,还是得长;这条路断了,在那儿也得长。这种东西也是我们的一个特点。”有个例子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电影《人潮汹涌》上映的时候,第一天票房表现并不如意。饶晓志就待在酒店里三天哪都没去,各种打电话、发微博等等,呼吁院线多给机会,最终的票房成绩超过了7.6亿,在同期电影票房排名第二,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因为他坚信自己的片子没问题,只是缺乏让观众认识的机会。这就是“小镇青年”的特点:不轻易放弃,抓住每一个机会展示自己。

03

小结

从沈鹏和饶晓志身上,你大概都看到了共同的一些关键词,那就是“自我训练,不断学习”。无论是沈鹏,还是饶晓志,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一步步从一个“新人”成长为“大佬”。而且从学习方法上,他们也都有一些共通之处。

比如说,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主动接近自己的学习对象,把自己浸润在学习的环境中。沈鹏主动加入了美团,饶晓志则离开家乡小镇,来到了北京。可见,让自己处在一个正确的学习环境中,对于促进学习,增加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再比如,他们都非常善于借助于工具来让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有迹可循。沈鹏有自己的一张表格,饶晓志则有一个本子,本子上记录了每一场排练或者拍摄的效果和总结。这样,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场景,就有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所以,不管是哪个领域,不管是做什么样的事业,高明的学习者,其实都有一套类似的学习方法。只要你能够不断的自我训练,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无论你是一个“实习生”,还是一个“小镇青年”,你都会走向更大的舞台,创造更大的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