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软件吞噬世界

 九把叉 2022-12-16 发布于上海

在上周的蔡钰老师《商业参考》课程中,连续两天推荐了陆奇最近在针对创业者的一次线下分享,主题是《技术驱动下的创新前沿——新环境下的创新创业机会》。而且,蔡钰老师特别强调,哪怕你不是一个潜在的创业者,也不是一个理科生,也可以从陆奇的分享中有所收获。因为你可以借着陆奇的思考框架,以及他对未来技术发展的系统梳理,至少可以思考一个问题:我的行业和专业,可以如何加持这个新的技术世界?

于是,我赶紧把陆奇的分享视频和PPT找来,认认真真的看了两遍,确实获益匪浅。好东西不可私藏,在这里也试着把我的收获分享给你。

在陆奇的分享中,他反复强调,让我也印象最深的一个观点,就是——软件必将吞噬世界。这一点,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把陆奇这一个半小时,信息量极大的分享,做一个串联。

为什么说“软件必将吞噬世界”呢?让我们沿着陆奇的分析框架来看一看。

01

组织信息,转化能量

(图片来自奇绩创坛公众号)

首先,技术的发展路径,主要就是两条线索,一个是信息,一个是能量,简单来说,就是围绕“组织信息,转化能量”来展开的。关于这一点,吴军等其他老师也发表过类似的观点,看来这是大家已经形成的一个共识,同时也确实是一个特别好用的,用来观察和预测技术发展的视角。

既然是要“组织信息”,那么就要更多的收集信息、储存信息、处理信息。显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软件来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我们常说的“万物互联”,本质上,就是将现在不具备软件功能的一些东西,加载上软件,让它融入到未来的信息世界之中。

或者,用现在更为流行的一个词来描述,那就是——数字化

正如蔡钰老师在她的课程里所说:数字化恰恰能帮助人类更好地追求能量和信息。因为数字化的核心就是把现实中的现象或者物体用信息给抽离出来,再用更高效的形式去表达和处理它,来形成可获取的知识。

在陆奇的分享中,未来15-20年的所有技术创新领域,都是数字化相关领域。比如在他重点分析的移动互联网/云、人工智能、元宇宙、web3、脑机互联、量子计算这六大热门技术中,前五个技术领域,本质上都是一个物理世界数字化的过程。而最后一个量子计算,则是为这个数字化世界提供更为强大算力的基础设施建设。

02

结构、动力、体系

图片来自绩创坛公众号

信息和能量这两个线索,是帮助我们在宏观上理解技术发展的基本路径。那么当面对具体的问题,比如在分析某个产业未来机会的时候,应该如何思考呢?陆奇所使用的思考框架,是从结构、动力、体系三个方面去分析,具体来说,就是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 一件事如果必然发生,它的驱动力在哪里?

第二, 这件事的内部结构是怎么样的?

第三, 如果它发生,它未来会朝什么方向走?

比如说针对数字化这件事,它的驱动力就是人类自我发展的需求,包括在知识方面,人类想要知道的更多;在能力方面,人类想要做的更多;在财富方面,人类想要成为更多。因此,数字化,其实是对人的一种延伸。这就是数字化的驱动力所在。

数字化的结构,则是围绕人类的需求,与通过数字化手段所得到的信息之间的组合,分别有获取信息、表达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交付信息六个方面。围绕这六个方面,数字化通过软件,来完成数据、任务、算法、算力等方面的部署。进而通过最外层的硬件来进行具体执行相关的操作。

至于说数字化的发展体系是怎样的呢?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化是以软件为核心的,其最宝贵的资源自然就是数据。因此,在数字化的发展体系中,平台和生态是目前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们是数据的掌控者。

说到平台,陆奇说他所知道关于平台最准确的定义,是微软给出来的。这个定义是这样的:一个平台由前端和后端组成,平台的前端是完整可延伸的体验,后端是完整可拓展的能力。

比如说对于数字化平台来说,它的前端又可以分为系统和应用两个方面。在系统中,有属于硬件设备的,比如手机、汽车、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等;也有属于体验容器的,比如当下非常火爆的元宇宙和脑机互联。在应用方面,陆奇又把它分为ToC、ToB、和ToP三种。其中的这个P,是producer,指那些个体创造者,比如设计师、开发者等等。

数字化平台的后端,则包括负责提供计算基石的量子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以及负责能力供给的云和web3等技术。其中,云+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就是云+手机,是跨前端和后端的一项技术,也是当下几乎所有人都拥有的一项体验。因此,陆奇说,这个赛道,也是当下数字化领域创业的最宽的一个赛道,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和供应链。当然,这也就意味着这个赛道,是最拥挤的一个赛道。

03

软件吞噬世界

图片来自绩创坛公众号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很清晰地得出这个结论: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一个软件主导的世界,也就是说:软件必将吞噬世界。比如说现在,软件就正在吞噬汽车。陆奇对创业者的建议是:你可以去观察一下,哪一个行业正在被软件所吞噬,你可以尽早进入这个行业。进入的越早,拿到的船票越贵。一开始,你可以做软件的生意。站稳脚跟之后,还可以沉淀数据,做数据的生意。

即使你并不打算成为一个创业者,从陆奇的分享中,我觉得至少也能收获三点:

1、一个系统化观察和思考技术发展路径的方法论;

2、可以学习这种系统化思考的方式,把它应用到对自己所在行业发展前景的思考当中;

3、思考一个具体的问题:我的行业或者专业,可以如何加持这个新的技术世界?

尤其是最后这个问题,是蔡钰老师提出来的,值得每个人都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

陆奇的分享,信息量很大。我这里提到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很粗浅的一些理解。所以,强烈推荐你亲自看一遍他的分享视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