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某公司被罚款一万元,结果在一番自作聪明的骚操作后,又被追加5000元罚款!网友直呼:罚得漂亮!

 老杨不老 2022-12-16 发布于上海

2022

今天老杨要跟你聊的事情,就有意思了,看完让人直呼过瘾,绝对是大块人心!相关新闻还一度登上了今日的网络热搜榜单,我们先来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

说是在湖南长沙有一家公司,招了一个新人,按照约定,试用期每月工资7200元,可是人家才做了十几天,公司就无缘无故把人给辞退了。

这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劳动者也不傻,将情况反映到了劳动仲裁机构,结果这家公司被判罚需要向劳动者支付薪酬及赔偿金共计1万元。

按理说,判都判了,你把钱给人家就完了呗,偏偏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某某自作聪明,想要故意刁难一下收款人,提前找人跑了多家银行,兑换了整整1万元的硬币(重122斤),以这样的奇葩方式来支付罚款。

当申请执行人和陪同前去的执行干警看到满桌满地的硬币后,瞬间傻眼了,我猜当时他们心中一定在暗骂:这TM是人干的事吗?

生气归生气,钱还是要收的,纸币和硬币都属于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境内的法定货币,任何人都是不可以拒收的。

单从支付角度上讲,貌似没毛病,但是从态度上看,就有问题了。

法院认为,硬币并不是这家公司日常经营中经常使用的货币,他们的这种行为,属于明显的消极对抗,是对司法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劳动者尊严的践踏。

然后呢,法院给公司又加送了一张5000元的罚单。(小样儿,还治不了你了?)

这家公司,真是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自讨苦吃啊!

网友们看到最终的处理结果后,直呼痛快!

在老杨看来,这样的公司,这样的领导,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将来注定干不成大事,借用现在我们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叫做“格局小了”。

再结合老杨平时谈论的反诈主题,如今社会上确实有不少类似的小公司,打着招聘的幌子,在试用期内拼命使唤新人做事,等试用期满后,又以各种理由拒绝签约,并且周而复始地使用如此低劣的小伎俩获取廉价劳动力,以为能够为自己节约经营成本,这与诈骗有何区别?

如果我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一定不要轻易向对方妥协,尽量保留好所有凭证(包括纸质版的、电子版的、各种聊天记录等),及时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诉,为自己争取应得的权力,就像今天文章中提到的这位劳动者一样,结果一定不会令我们失望的。

我还注意到,有位网友脑洞大开,建议公司在支付第二张5000元的罚单时,也可以给硬币,然后法院再罚他们,这样就可以一直无限循环下去,真是笑死老杨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