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扬文字 千古奇葩:从中山篆到清河崔氏弓箭尾翼篆浅析

 mengk4fz0yyf5h 2022-12-16 发布于海南

在没有发现中山篆之前,总以为小篆源于秦朝李斯。

文章图片1

中山篆发现以后,有人把中山篆被归为前秦小篆类。中山篆对秦朝统一文字的借鉴作用很大。

中山篆篆书中的瘦筋体

中山篆用刀的变化特点是:尖入尖出,由浅入深,再由深出浅的篆刻手法显著。能在青铜器上,如此娴熟地把握线条深浅,真是千古奇葩。

中山篆笔划之间留气充足,清扬激发,筋骨毕现。

中山篆是篆书中的瘦筋体。不媚不妖,气韵生动。

百种篆书之中,中山篆是风骨气质之最上乘者。

观中山篆,令观篆文者锐意进取之志,生于心底。

中山篆是所有篆书中最元气淋漓一个种类。

中山篆对后世的影响

中山篆对秦朝小篆影响巨大

秦朝统一文字后的小篆,在结字面貌或者说间架结构上,把中山篆笔划的两头尖尖改造成了首尾平平。

虽然现在考古和历史文献可证明的资料还不太多。

仅从现有的考古发现的中山篆的铭器上,可以发现,中山篆的简洁、干练、飘逸、清奇的风格,对秦朝小篆的影响很大。

中山篆是诸多篆书中,最不啰嗦的一种。在前秦篆书中,中山篆是最便于快速书写的。这也是后来秦始皇统一文字采用小篆的根本原因。

中山篆可以说是柳叶篆的鼻祖

后世写篆书的大书法家和篆刻家中,晋卫瓘柳叶篆,隐隐约约有中山篆的影子。

文章图片2

晋卫瓘的柳叶篆

柳叶篆保留了中山篆两头尖尖的特点。但在总的结构上,柳叶篆间架结构偏紧。不如中山篆飘逸。

柳叶篆笔划间衔接过于紧凑,缺失了中山篆的灵动和元阳之气。

中山篆的艺术风格对三国黄象篆书的影响

三国黄象的篆书,起笔类似国画中的钉头,结字以方笔为主,部分收笔类似中山篆的悬针。

文章图片3

黄象的书法,线条上没有了中山篆书原有的清奇飘逸。因为线条更加密实粗重,所以黄象篆书突出了两个字:雄奇。

黄象的篆书《天发神谶碑》以方笔作篆,影响到了齐白石的书法和篆刻。

中山篆与唐李阳冰的铁线篆

唐以前,篆书渐衰,到唐李阳冰铁线篆,篆书经又一次演变,再次大放异彩。

李阳冰铁线篆在灵动上,输中山篆太多太多了。相对于中山篆,李阳冰的铁线篆更突出了硬朗,而缺失了秀美。

清河崔立信自创的清河崔氏弓箭尾翼篆

清河崔氏篆的创始人是崔立信先生。崔先生潜心书法研究几十年,曾发表多本专著。他的清河崔氏篆是当今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文章图片4

崔立信先生与李涵教授

初读崔立信先生的篆书,感觉刚健之气十足。字里行间,有杀气、有锐气、有祥和之气、有厚拙之气等等。可谓气象万千,不一而足。

文章图片5

左起:崔立信先生、李涵教授、本文作者

崔氏篆书写上笔划特点是尖入尖出,这是和中山篆有异曲同工的艺术追求。但崔立信先生的入笔和出笔更注入了自己的个性,入笔和出笔突出了直与曲的变化。

文章图片6

崔氏篆书兼顾骨肉呼应,注重肥瘦相间。集庄重、厚朴、清扬、锐意于一身。

文章图片7

崔立信先生篆书的行笔部分,更加大开大合,视觉上更加气势磅礴。入笔、行笔、收笔的变化巨大,胆气十足。

文章图片8

崔立信篆书,有时结字如引而不发的弓箭,气势如虹。有时结字粗细变化婉转自如,如大川绕山、似灵蛇出洞。有时收笔似燕之翼变化多端,如燕之尾,俏皮伶俐,是穿着燕尾服的篆书。

所以,有人称赞崔立信的篆书为:弓箭尾翼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