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愈

 杨杨想吃糖 2022-12-16 发布于江西

​人是时常生病的,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所以说精神科的存在就很有必要了,甚至是灵魂层面,所以说病理也是有点玄学的概念混杂在。按理来说,人病了就得吃药看病,吃药也不能乱吃,普通药分处方和非处方药,人本身就是身怀毒性的,再说了是药三分毒,尤其是西医西药,当然这是后来引进的。中国早期有个美丽的传说,神农氏尝百草,自己去体验,于是被毒死,也于是出现的最早的药,所以后来衍生出了中药,草药……我想世界文明传承的一切源自于河流和植物,这么说也不无道理,论之。中药药材才是中医的精华之处,中草药有成千上万的品种,其复杂程度远超西药,相对于西药来说,伤害也小,容易吸收,但是不够纯粹,还掺杂着很多玄学的成分。

​据我所知,目前西医学研究和实践的领悟主要是物质、有型的层面,而中医主要是无形的层面,在此基础上再细分两个层面,一个是精神信息另一个是能量层面,因为层面不同,适合的病理性也不同,这是很自然的本质理解。毕竟在我看来,中医已经不是治病这么简单了,它讲究细、慢、根、愈,气、经,从内到外的复杂过程。中医,讲的不单单是疾病,生命更甚,而生命更接近养生之道——有病治病,没病养生润心,讲的是除根,或许是这样,毕竟老中医的都是这么说的,我姑且也信了,在中国传统里中医也是有一定的权威的,可是自中体西用,本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可现在看来是走极端了,成了主西体西用,中药的覆盖面就大大减小了,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也不知道中医在未来还有没有前途,中医需要的是悟性,再说中医不仅仅就是药草植株,还有动物矿物一切能用作中医辩证治疗的都叫中药,也不止中药,还有别的手法,针灸推拿,刮痧等等。我认为它背后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病理哲学,理论引导实践,必定有无数人实践过的。针灸我没试过,但刮痧我用过,以前好几次眼睛疼,长了石子,母亲就用硬币在肩膀上反复刮,直到刮出淤血,青红皂白混杂的颜色,那是很痛苦的了,还有更要命的就是用手拍打手臂,把毒性打出来,经历过一次就不想第二次,但是效果立竿见影,可能良药苦口,以毒攻毒吧。

小时候读鲁迅的文章,受过他的影响,小时候三天两头里病一次,只是小病,熬一熬就过去了,从小到大都是看的西医,从未涉及过中医,什么皮肤病荨麻疹也没用过中药,直接打针比什么都好用,小诊所不比医院,所以简单粗暴点,什么药是上等的就直接用,其他的一概不考虑。小时候不怕打针习惯了,大了反而愈来愈怕了,所以就算生病也直接挺过去,有的时候确实,生病了吃啥药都没用,反而出问题,只能自愈,只能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在意料之中就好了,人病了不一定得用药,前提是不是啥大病。头痛就去医院看西医,医生说可能看样子比较严重,不能确定,要你住院观察,天天打针;中医就是也是挺严重的,说虚不胜补,给你开十几种药材分比例混吃,过几天来把把脉,天天拿药,这病能不好吗,好了人能不再病吗。所以中西医都不能惹,惹急了看了在看,或者直接不接待,偏走两种极端,害死人不偿命。

如果非要说哪种好,我个人认为中医好,我没用过中药,甚至用了也模糊不清,所以我不知道它好不好,反观西药,谁没用过,谁还没生病过?西医西药成为了主旋律,渗透着我们的一切,改变我们的习惯。我对它没有好感的,我用过所以我知道它的不好,毕竟有很多病,明显的症状,用西医专门的仪器还检查不出来,这种无形层面的病还没发展的有形的肉体上,这时候就轮到中医了。不过话说回来,21世纪的中西好像结合了,尤其是医药学和现代生物学这一领域。我认为医学在微观角度都是一样的,像中餐西餐一样,虽然味道不同但原理都是一样的。中医西医印度医南美医等等所有传统医学都是以经验观察不断摸索而来的,由于古代无法调动大数据统计,有效的和扯淡的都揉在一起了。如果单纯以这样一个维度判断两种不同的医学多少有点以偏概全,事实上中医重宏观,西医中微观。

就目前的新冠来说,虽说医学界有了重大突破,但是实在是乐观不起来,要是阳了带来的不只是肉体上的伤害,更是一种未知的恐怖,因为听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心惊胆战的。貌似拼免疫力的时代一直存在,只不过人们被生活的压力给压住了,没时间锻炼,没时间吃早饭。人们的精神灵魂被打败过无数次,所以有人抑郁,有人精神出问题,所以存在的东西就变得更合理了,心理书籍也是为了对抗疾病。所以我在想不是中医西医的问题,而是人本身就是个问题。以前想人生理有病苦,心理总没有吧,现在看来,这两者是可以共存的。人有病,人还不以为有病,这就是人的最大的病。知道自己有病的人有多少呢?而自己的身体机能也不会高到哪里去,所以去医院的日子可能只多不少。

所以真心希望疫情赶紧过去,世界不再有疾病,少点苦难与悲催,医学界攻克各种难题,想想多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