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搞的白粉虱,让农民吃尽苦头,预防“密码”来了

 佰秀农业 2022-12-16 发布于安徽

白粉虱虽小危害大

泛滥起来没办法

2022年秋季的白粉虱爆发,至今依然让人记忆犹新,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城市街道,白粉虱的身影仿佛无处不在。

白粉虱,农民俗称小白虫,或小白蛾子,属同翅目粉虱科害虫,成虫体长仅有1-1.5㎜,虽然属于世界级农业害虫,但还没有危害人类的报道,不过,当大面积泛滥爆发时,会影响行人的呼吸道和眼睛,为生活带来较大困扰。

白粉虱的一生,可分为卵、若虫(四龄)和成虫三大阶段,在北方温室环境下,可发生10代,尤其喜欢危害黄瓜、西瓜为代表的葫芦科作物、以茄子、辣椒、西红柿为代表的茄科作物,以大豆、豆角为代表的豆科作物、以大白菜为代表的十字花科作物,以及烟草、花卉、果树和中药材等多种作物。

据统计数字表明,当前白粉虱可危害的作物已多达112个科,653种植物,几乎可以用无处不在来形容,在城市中,冬青树是白粉虱喜欢聚集的植物,在防治时,尤其要重点照顾。

提起白粉虱,很多农民都用头大来形容,这种难搞的害虫,让种植户吃尽了苦头。

在很多经济作物种植区,有农民朋友反映,如今防治白粉虱,每亩用药成本已经高达百元左右,而且还不能保证持久防治,在高成本防治下,每周施药一次,已经成了常态化操作。

白粉虱为啥难防治

①迁飞性

白粉虱具有迁飞性,施药时会转移阵地继续危害,等田间药效降低,又重新回来危害。

②超强的繁殖能力

白粉虱每年可发生10代,甚至更多,一头雌虫可产卵100多粒,最高可达500粒,具有世代交叠特性,其产量速度往往超过农民的施药次数。

虽然白粉虱不耐低温,但随着温室大棚的兴起,为白粉虱继续危害提供了温床,待到室外气温合适后,又继续外出危害。

③生活特性

白粉虱危害作物时,一般聚集在嫩叶背部吸食汁液,数量众多时,白粉虱分泌的蜜露,会严重污染叶片,如不及时防治,将会增加病毒病和煤污病的风险,两害交替,更加让农民束手无策。

所以,在施药防治白粉虱时,一定要重点喷施叶片背面,这是减少虫体基数的关键。

如何掌握“预防密码”

白粉虱虽然难治,但预防得当,还是能起到相对理想效果的,至少可大大减少白粉虱危害程度。

预防措施主要有三点:

①轮作换茬

对于白粉虱重点危害的田块,若重茬年份较久,建议和禾本科作物轮作,或种植大蒜、菠菜、油菜等对白粉虱适口差的蔬菜作物,经过连续倒茬,可使白粉虱危害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

②在土壤内做文章

在作物移栽前,可采取撒施、沟施或穴施的方式,采取噻虫胺颗粒剂、呋虫胺颗粒剂进行预防,新烟碱类杀虫剂不仅可以防治地下害虫,还能通过根系吸收,持效预防生长期植株害虫,尤其是像白粉虱、蚜虫等刺吸式害虫,效果非常出色。

但要确保用量的把握,如防治露天辣椒白粉虱,每亩采取1%噻虫胺颗粒剂要达到5公斤以上,才能确保较好防效,同时采取噻虫嗪或吡虫啉悬浮种衣剂进行蘸根,效果会更好。

这种通过新烟碱类杀虫剂处理土壤或种苗的方式来预防白粉虱危害,已经成为当前农民朋友搞定白粉虱的“预防密码”。

③根部施药

对于多年生植物预防白粉虱危害,如城市冬青树等,可采取根部填埋噻虫胺颗粒剂或呋虫胺颗粒剂的办法,同样能取得非常不错的防治效果,如采取1%噻虫胺颗粒剂处理,每株可埋药50-100克,每次浇水或下雨,噻虫胺就能发挥一波功效,从而达到内吸持久杀虫的功效。

无论是处理土壤、蘸根或根部施药,都是以最小代价,发挥最大防治效果的理想手段,采取以上三种预防方式,虽然不能一劳永逸,但预防的作物和未采取预防措施的作物,白粉虱发生程度对比非常明显。

本文为佰秀农业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2生机大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