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杀卵功效的吡丙醚,可防治白粉虱和介壳虫,使用起来有技巧

 佰秀农业 2022-12-16 发布于安徽

小虫带来的农业危害

小虫,并不是一只体型很小的虫子,而是对一个农业害虫群体的统称,这类害虫以体型小、危害大、难防治为特点,大有超过鳞翅目害虫之势,一跃成为危害农业的主要害虫。

白粉虱、介壳虫、跳甲、蓟马、斑潜蝇、稻飞虱、红蜘蛛、蚜虫和茶小绿叶蝉等,都是小虫界“臭名昭著”的代表。

它们大多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在减少产量和影响作物品质的同时,还能传播病毒病和煤污病,为农业的丰收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小虫为啥难防治?

①体积小,善隐藏

如白粉虱只有0.1-1.2㎜、跳甲约2㎜、蓟马约0.5-5㎜,红蜘蛛则更小,只有0.4-0.5㎜,本身就不利于肉眼发现,还喜爱在叶片背部危害,当发现植物出问题时,已经受到了较大的创伤。

②善移动

如白粉虱、稻飞虱、蓟马、茶小绿叶蝉、跳甲等,可以用迁飞性和跳跃移动性来躲避农药,如不进行统防统治,则很难确保防治的有效性。

③抗性大

所有的小虫,都容易对农药产生抗药性,这也是在防治小虫的过程中,要不断调整防治杀虫剂种类的原因,尤其是介壳虫,还有蜡质层护体,更是增加了防治难度。

④繁殖速度快

以蚜虫举例,一年可繁衍15-30代,考虑到气温影响因素,也就是说,在气温合适的春夏季节,每5天左右就能发生一代,繁殖的速度超过了农民喷药防治的速度。

一旦防治不彻底,又为下一波爆发埋下了隐患。

据农业数据统计,在小虫爆发状态下,如不能及时控制田间数量,可对农作物造成50%以上的减产损失,危害程度甚至超过鳞翅目害虫。

防治小虫,杀卵成为趋势

当前,防治小虫的成本越来越高,据南方某菜农透露,防治白粉虱的杀虫剂,每次都需要100元/亩左右,而且防虫持效期只有7天左右。

在这种前提下,提前喷施或在防治时添加具有杀卵功能的杀虫剂,就成了当前防治小虫的共识。

吡丙醚,也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据资料显示,吡丙醚是一种烷氧吡啶保幼激素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通过影响昆虫的蜕变和繁殖,既能使昆虫缺少产卵所需的刺激因素,导致产生的虫卵没有活力或抑制卵的孵化;又能使害虫在蜕皮时不能形成新的表皮,因而变态受阻,导致害虫畸形或死亡,从而达到减少危害的目的。

也就是说,吡丙醚的作用,是通过阻止害虫正常发育而达到杀虫的目的,并具有较好的杀卵作用。

当前,在我国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吡丙醚产品有92个,其中单剂58个(含原药),混配剂34个,剂型主要有水乳剂、悬浮剂、微乳剂、乳油、粉剂和颗粒剂等,单剂登记对象主要是防治蚊蝇幼虫,也有部分登记在白粉虱、木虱、介壳虫和姜蛆的防治。

混配剂主要有吡丙醚+噻嗪酮,用于防治介壳虫和木虱;甲维盐+吡丙醚,用于防治蓟马;吡丙醚+氟啶虫酰胺,用于防治蚜虫;螺虫乙酯+吡丙醚,用于防治白粉虱、介壳虫和烟飞虱;吡丙醚+呋虫胺,用于防治白粉虱。

吡丙醚应用技巧

吡丙醚最大的功能是杀卵,对低龄幼虫有效,但对成虫无效。

这是因为,当害虫体内具有保幼激素时,吡丙醚就难以发挥作用,而昆虫幼虫末龄期和蛹期,体内保幼激素尚未分泌或较少分泌,因此,吡丙醚和虱螨脲类似,都需要在害虫危害前期使用,也就是预防期使用效果较好。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合理应用吡丙醚,就能发挥其最大的杀虫功效。

如防治柿子介壳虫,应在若虫孵化期进行施药,如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柿子介壳虫第一代孵化期,在这个阶段,大家可将10%吡丙醚按1500倍进行稀释后均匀喷雾,间隔10天左右重喷一次,即可取得较好效果。

如防治时期较迟,可采取吡丙醚+噻嗪酮或螺虫乙酯配方进行防治。

防治白粉虱,由于存在世代重叠现象,因此不用刻意采取吡丙醚进行预防,大家可以选择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及时用药,如采取10%吡丙醚60-100毫升/亩,兑水60斤进行均匀喷雾。

在白粉虱爆发期,可采取和呋虫胺或啶虫脒混配的方式进行施药,即可达到杀虫杀卵、持久防虫的效果。

佰秀农业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评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