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我五岁的时候就知道的秘密

 莘野耕夫 2022-12-17 发布于江苏

读者都知道,我对疫情的态度很简单,十个字:没必要紧张,没必要主动。

你不需要自己吓自己,但是你也没必要主动去阳,以免回头变成王重阳。

这个话有些读者听不进去,比如有人跟我说,他反正失业了,也不想去找工作。想家里蹲三个月,储备了足够的物资,打算到疫情高潮过后,再出门。

好么,这是要学金庸小说里的武侠人物,闭关修炼了。

我个人觉得没啥意义,因为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你只是家里蹲,又不是真的上终南山找了处活死人墓,把自己埋在地底下。

当然了,执意要这么做,我有个建议,可以让你这段时间,在日后回忆起来,变得有价值一些。

我们经常有读者来问我一个问题,他说自己时常在两种状态之间摇摆。

间歇性的精神内耗,或者持续性的如驴拉磨。

这意思是什么呢?是说自己要么就是每天被老板把工作安排的满满的,成天被鞭打着埋头拉车,就算想抬头看天,也没这机会。

这种日子下,充实是充实的,但是没有成果。俗称我活干了很多,但好像回报很少。

你看那个驴子拉磨,好像总共也走了十万八千里,结果人家唐僧修成了正果,驴子修成了阿胶。

那么每当自己想要跳出这种无效循环的时候,又会落入另一个陷阱。满脑子胡思乱想。

要么想象着自己某一天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要么沉溺在立反馈的游戏,或者龙王传奇之类的短视频里面不能自拔。

总结起来,一工作就忙碌但无效,一闲下来就堕落且迷失方向,回头总结,时间总是浪费掉。

怎么办呢?怎么从两个极端的摇摆当中跳出来呢?

要解决这种问题,需要契机。这个打算在家里闭关的读者,从时间的角度,倒是符合契机。

一整段的时间你有了,问题在于,你打算怎么过?

如果你为了躲避疫情,待家里混吃等死,每天打游戏看球刷短视频昏天黑地,那这段时间就白耗掉了。

如果你反过来,倒有可能点亮一个技能点。这就是我们的今天的标题,我五岁的时候无意间点亮的。

这个技能点叫什么呢?叫什么也不想。

每个人都可以试试,你让自己静下来,不需要打坐,你躺着也行,站着也行,坐着也行,趴着也行。随便你。

你什么都不要想,但是不要睡着,你试试看。

未经训练,人是不太可能做到的。正常来讲,越安静,你的内心就越乱。你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你安静十分钟,脑子就会开始胡思乱想,神游太空。如果把大脑看作电脑,我让你学会什么也不想,就是让你找到关机键。

有本很老的描述码农世界的美剧,里面有个梗。做IT的接到其他员工的报修电话,通常第一句话都是问,你重启了么?

剧中总结说,重启能够解决80%的问题。所以对于一个外行来说,找到重启键是你了解电脑的第一步。

人脑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学不会什么也不想,你就没法很好的应用你的大脑。

我并不是什么天才,也没有人教过我打坐入定那一套,我上小学前只是很好奇人脑的开关在哪里,于是摸索这件事,就是怎么关掉大脑。

这一点在小孩子身上很常见,每个小男生小时候都对自己身上的某些器官很好奇,只不过我好奇的是脖子以上的部位。

我想知道怎么关,因为我发现了,它关不掉。

这个过程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尤其你成年以后。人脑是个多进程的处理器,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加深,你开启的进程越来越多,你想关它就越来越难。

就像你成年以后会胡思乱想迎娶白富美,我5岁的时候显然不会想这个,我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白富美,什么是CEO,什么是龙王传奇,我都不知道。

所以越小的时候练这个越容易练成。即便如此,也非常难。

我讲过我小时候,为了控制自己的身体,时常把手指头都磨出血了,十指连心。

很多人看到这一段,他们是用成年人的视角去理解的。

成年人做事,总是有目的的。《金枝欲孽》里面后宫妃嫔不惜自我伤害都要讨好皇帝一定是为了得宠,得宠之后要么自己有钱,要么家族有权,总之是为了某个好处。

人只要有目的,你就无法真正调动你的潜能。

马未都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如果一个赝品的造价50万,它冒充的这个真品的市场价值只有30万,那么这就不是赝品。

理由很简单,谁会花50万,只为了卖30万,做赔本买卖呢?

这个用在鉴定上的经验用在人性上也是一样的。

你的付出一定小于你的目的,成本肯定小于售价嘛,否则你就亏了,你就不干了。

所以撇开这种成年人的思维模式,你就会知道,我小时候不会为了什么的。学龄前的儿童,能为了什么?

再早熟,也不可能在那个阶段诞生目的。所以那是无目的的行为。

我曾经说过,没有伞的孩子才会跑得远,这是句谎话。

你仔细想想,如果怕淋雨才跑,那么没有雨是不是就不跑了?是不是就知足了?是不是就满意了?是不是就达到目的了?是不是就功成名就了?

真要跑得远,一定是无目的的。无目的的意思就是任何情况下,都会跑,没有理由。理由都是成年人想出来的,你只是成了欲望的傀儡,所以以为非得有理由。

老子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你自己想想,你成年后取得的成就怎么可能和你1~5岁相提并论呢?

1岁的时候,你的智力还不如一只猩猩,5岁的时候,你都识字了。这是什么进步?

你5岁的时候比你1岁的时候的差距,远大于爱因斯坦和你之间的差距。

而你再想想,0岁的时候你是什么?你只是一只蝌蚪,1岁的时候,你已经是高等生物了。

这一年你取得的进步,超越了这世上所有动物过去数亿年的进化。

所以老子让你往回想,想想自己小时候,生命诞生之初,你真的是天天创造神迹的。只是后来你忘了,越发变得平庸。

言归正传,5岁的时候想要什么都不想,而且不睡着,肯定比你30岁的时候要容易很多,但也没有那么容易。

你还是会想吃东西,或者神游太空。

我有很多有趣的比喻,就是那时候自己瞎想出来的。比如瓜子吃多了,你再吃一颗糖,就会很好吃;糖吃多了,忽然吃一颗瓜子,也会很好吃。

但一直吃一样,就不怎么样。

这话其实富含哲理,如果你能产生联想。

再比如,我会想城市外面是地球,地球外面是宇宙,那么宇宙外面是什么?

就像一块石头,它再大再大,不可能没有边界。可如果宇宙有边界,那么边界外面是什么?

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恩格斯的那句话,无限是有限组成的,这很荒谬,但好像真就是这样。

这句话我11岁才看到,但是学龄前想了很久很久。

这种胡思乱想是无法避免的,当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也会烦躁,恼火,其实我弄伤自己就是因为发脾气,我发现无法控制大脑。

我可以控制手,可以控制脚,但是没有办法控制大脑。我想让它开,让它关,它不听我的。

我小时候花了好多个月,才做到什么都不想,而且不睡着。

正常情况下,你什么都不想,就会睡着。

练这个有什么用?很有用的。大脑就是电脑,开关按钮你都找不到,你不可能会用的。

你只有控制了大脑,才能不被欲望制约,这就是我说的跳出目的。

靠目的来驱动自己所谓的奋斗也好,努力也罢,效率是非常低的。你0~1岁,1~5岁时那种神迹一样的进步显然不是靠目的驱动的。

无目的式地驱动自己之后,你会获得一个很有用的技能点,就是专注。

你之所以要么持续性的拉磨,要么间歇式的堕落,本质上是因为你是被欲望控制的。

老板说给你发钱,你就动了,老板说不给你钱了,你害怕了,又动一下,你回到家,幻想着白富美CEO,动一下,发现累,被抖音吸引,又转移注意力了。

看到了么?其实你已经完全失去自己的控制权了。你早就变成了牵线木偶,你自己意识不到。

你找到那跟线的前置条件是什么?就是我告诉你的这个秘密。从寻找关机键开始。

我不认为好端端的要这么极端连续几个月躲家里,我觉得出门戴好口罩,勤洗手,不要摸眼睛鼻子就可以了。

但如果个别人执意要这么做,不妨试试我的提议。看看你多久能够什么都不想,而且不睡着。

不要总想着学会这个有什么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无,才会用。

那天很多读者看了后半篇,说实在看不懂,就像看到一堆源代码。喜不自胜,可是不知道怎么下口。

其实很简单,你找不到电脑的重启键,你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电脑的熟练使用者,又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码农呢?

我今天写这个小秘密就是告诉你人脑的重启键在哪里。如果说那天聊的是高等数学,今天聊的就是九章算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