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瘤腺叶下珠(锡兰叶下珠)

 一帆csp 2022-12-17 发布于广东

说真的,我很不喜欢瘤腺叶下珠这个名字,尽管它非常学术,我还是喜欢称之锡兰叶下珠。

近来某些专家们为了植物更贴切特征或者分类,把它们的中文名改了,可很多人跟我一样,对于一些早就约定俗成的名字,或者朗朗上口叫了几年几十年的名字还是挺怀念的嘛。
就像有人说,我们看到的柳叶榕,其实是瘤枝榕一样,我不否认“瘤”的贴切,可是,在这些年,看到带病字偏旁的名字,难免让人不寒而栗呀……

或者,我还是叫它锡兰叶下珠(Phyllanthus myrtifolius吧。

锡兰叶下珠,叶下珠科、叶下珠属灌木。
锡兰,是指斯里兰卡,是模式种采集地。如今,它的中文正名是瘤腺叶下珠,说的是的花盘裂片呈瘤状腺体。它扁圆形的果实很像珍珠状,别名叫珠仔草。
以前的分类法将叶下珠科分到大戟科下,为一个亚科—叶下珠亚科(Phyllanthoideae),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中非洲核果木族分出单独成立一个非洲核果木科。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单独列为一个科,放在金虎尾目中,我们熟悉的白饭树、余甘子、土蜜树、守宫木等等就是这个科的。
锡兰叶下珠的拉丁名是Phyllanthus myrtifolius (Wight) Müll.Arg.,其属名Phyllanthus由希腊语phyallon(叶子)+anthos(花)组成,指该属植物的花朵生于叶柄状的枝的背面,种加词myrtifolius是“番樱桃叶的”,说的是它的叶片形态像番樱桃的叶片。

原产斯里兰卡。我国很多地方有栽培。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喜欢按科属去收集植物,因为这样,常年能保持一个探究之心。其实,并不等于我对某个类群会有多大的研究,多了一份了解罢了。
比如,今年的任务就是关注叶下珠科,对这个类群从无到有的收集,也是挺好玩的。关注后我才会发现,原来熟悉的秋枫、白饭树、余甘子、土蜜树、算盘子等等,都一起从大戟科分出来了。
其中,叶下珠属无疑是其中的大哥大,这是个大属,叶下珠属约600种,主要分布于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为北温带地区。中国33种,4变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在我认知里,叶下珠属的大都是野生的草本或者灌木。当然,也有乔木,比如我们常见的余甘子,之前我以为是野外分布的灌木,后来看到它也能长成高大的乔木,整个认知过程非常有趣。后来更是知道,余甘子并不仅仅是潮汕地区街头卖的小果子,它还叫印度醋栗,作用大的很,其果味甘酸,可生食或渍制,根有收敛止泻作用,叶可治皮炎、湿疹,树皮含单宁达22%,可为鞣料和染渔网用。
除了余甘子,原来它家还有一种乔木,也能吃,那就是西印度醋栗,它原产于东南亚、印度、马达加斯加,它是原大戟科中少有的一种可以食用(果实)的植物,西印度醋栗在国内不多见,柬埔寨、越南、泰国等地种植的比较多,一般都是作为野果出售,所以有个别名叫泰国余甘子,翻下相册,我居然有它的花与果,再加点故事,可以记录它了。
在我的推文里,我记录过越南叶下珠和海南叶下珠,越南叶下珠虽说是野外常见植物,可在盆景界,它化身“山格木”,名义也挺大,而海南叶下珠,算是本土植物,颜值也很高,可是园艺圈很少用到。

这些年,园艺圈用到最多的叶下珠属物种,那一定是锡兰叶下珠了。

我有个非常大的弱点,不是自己关注的类群,假如没啥颜值,或者说没有显著的花或果,我是不会留在我的相册里的,锡兰叶下珠就是其中的一种。
锡兰叶下珠的叶片好看,这是全世界认可的,很久就见到它了,就在华南植物园温室外的的大路边,那一丛锡兰叶下珠一直长得很茂密,样子也好看,犹如把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的美少女。
今年关注叶下珠科植物后,才认真把镜头对准它们,才去摸摸它柔弱的叶片,才拨开它去探究里面的花,或者果。

也突然发现,它这两年在园艺圈,它早就闪光了,早就出圈了。同样在华植,在广州第一村的一个湖边,这里有几丛锡兰叶下珠,它们估计很久没“修边幅”,却长得特别的茂密与整齐,与湖水相映成趣,自成一景。

去年在深圳著名的设计师林俊英老师的引领下,去了一趟深圳的香蜜湖公园,她设计的花境中,锡兰叶下珠无疑是最靓丽的一抹。
锡兰叶下珠是一种耐水湿、喜光的小灌木品种,在园林中非常适合做地被使用。你看它的形态特征就知道,锡兰叶下珠的茎多分枝,枝条纤细柔软,嫩枝紫褐色,在侧枝呈羽状排列。它的叶序也是颜值担当,单叶,互生而排成2列,具短柄,倒披针状线形,叶基楔形。花梗纤细,紫红色叶尖,全缘侧脉不明显,托叶细小,三角形,先端尖锐。
总之,锡兰叶下珠一缕一缕纤纤细细,每次看到就想摸几把,质感特别好,偏细腻。非常适合用于坡地地被和观赏草下层衬底,特别种观赏草的时候可以试试这种效果。可在园林绿地、林带、公园、住宅小区、高架桥下种植,可盆栽,用于庭栽观赏及绿篱。
园林里受欢迎,除了颜值要高,好种好活成本低是不可或缺的,据说,锡兰叶下珠喜光,喜温暖气候,耐水湿,抗风抗污染,生长快,寿命长。
对园艺搭配特别有独特心得的好友@季候风也是非常推崇锡兰叶下珠在绿化带的使用,每次去她的苗圃,总能看见大丛大丛的它们,有些稍微“年长”的,还能找到茂盛的花与果。

嗯,我也是拍过它的花和果的嘛,虽然在叶子面前,它们反而成了配角。

话说,只要是引进的植物,甚少是关心药用价值的,何况是园艺圈引进的,因为我国的中草药太过于丰富,还没空去研究外来物种的药用价值吧。
只是,我也悄悄说下。
锡兰叶下珠含有没食子酸、卵谷葘醇、丁二酸、胡萝卜苷、山茶素、木脂素、生物碱、老鹤草素、短叶苏木酚酸等。其中没食子酸为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作用。

锡兰叶下珠茎多分枝,枝条纤细柔软,嫩枝紫褐色,在侧枝呈羽状排列。

单叶,互生而排成2列,具短柄,倒披针状线形,叶基楔形。花梗纤细,紫红色叶尖,全缘侧脉不明显,托叶细小,三角形,先端尖锐。

单性花,雌雄同株,花数朵丛生,腋出,雄花花被6片,基部合生,卵形,平滑,雄蕊3枚,花丝极短,花盘浅6裂,雌花花被片较狭,尖锐,子房平滑,花柱三枚,短而开裂。

▼花苞。

果实为蒴果,扁圆形,外具三浅纵沟,平滑。

锡兰叶下珠所在的叶下珠属(Phyllanthus Linn.)是个大家族,它是双子叶植物纲、大戟目、叶下珠属的灌木或草本植物,少数为乔木。
该属约600种,主要分布于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为北温带地区。中国33种,4变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下面把我认识的罗列一下,现在也在收集它们的兄弟姐妹,期待有朝一日跟它们熟悉了,再来个汇总。
▼叶下珠 Phyllanthus urinaria Linn.
叶下珠科 叶下珠属

▼越南叶下珠 Phyllanthus cochinchinensis Spreng.
叶下珠科 叶下珠属

▼ 海南叶下珠 Phyllanthus hainanensis Merr.
叶下珠科 叶下珠属

▼ 小果叶下珠 Phyllanthus reticulatus Poir.
叶下珠科 叶下珠属

▼ 苦味叶下珠 Phyllanthus amarus Shumacher et Thonning
叶下珠科 叶下珠属

▼ 纤梗叶下珠 Phyllanthus tenellus
叶下珠科 叶下珠属

▼ 红叶下珠 Phyllanthus tsiangii P. T. Li
叶下珠科 叶下珠属

青灰叶下珠 Phyllanthus glaucus Wall. ex Muell. Arg.
叶下珠科 叶子株属

▼ 余甘子 Phyllanthus emblica Linn.
叶下珠科 叶子株属

▼ 山黧豆叶珠子草 Phyllanthus niruri subsp. lathyroides (Kunth) G.L.Webster
叶下珠科 叶下珠属

▼西印度醋栗 Phyllanthus acidus (L.) Skeels
叶下珠科 叶下珠属

以下文字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灌木,高约50厘米;枝条圆柱形,上部被微柔毛。
叶片革质,倒披针形,长12-16毫米,宽3.5-4.5毫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浅心形;侧脉近水平升出;叶柄极短;托叶小,卵形。
花雌雄同株,直径约3毫米,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梗丝状,不等长,长3-5毫米;雄花:萼片5,长圆形;雄蕊3,花丝中部以下合生,花药2室;花盘裂片5,裂片呈瘤状腺体;花:萼片6,比雄花的略宽大;花盘杯状,顶端全缘;子房圆球状,3室,花柱3,短,顶端2裂,裂片外弯。

蒴果扁球形,长2毫米,直径约3毫米,3瓣裂,裂瓣壳质;种子表面具网纹。

中文正名     瘤腺叶下珠

拉丁学名     Phyllanthus mytifolius Moon.

别名             锡兰叶下珠、珠仔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蔷薇亚纲

目                 大戟目

科                 叶下珠科

属                 叶下珠属

种                 瘤腺叶下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