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就是职高

 浮世闲弹 2022-12-17 发布于内蒙古

周三那天我去产检做b超,快到9点20了还没有轮上。无奈和大夫解释能不能快点给我做,10点我得赶回学校上课。和我等在门口的还有一个准妈妈。也脱口而出:“也快点给我做吧。我也得回学校上课。”一细聊,才知道我俩是同行,都教英语。这位准妈妈在美国读了硕士,在呼和浩特乃至全自治区最好的高中二中教书,而我在一所职高任教。尽管自认为对学生和专业认真负责,但只是从国内一个三本毕业的我顿时觉得矮了人一截。这位自信洋溢的老师随后又告诉我她们今年补发了七万多块钱的绩效工资。这种“补发”待遇在呼和浩特能享受到的学校寥寥无几。

产检开始后,医生问我是哪里的老师,不好意思的感觉又一次袭来,我说是一职。负责做记录的女医生直爽地聊道:“今天咱们老师也在这儿,我也不怕直说,学生去了职高就是混日子去了,人们都这样说。”我解释了几句,便不再张嘴,因为从社会上人们对职高避之不及的态度,我说一万句也是白说。

我在学校代高一课程的英语,所教专业有两个,烹饪和工美专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他们最后的校园时光或者对口的大学对分数要求是很低的,没有考学的压力,又和专业毫无关系,英语课的进行举步维艰。大多数学生的英语中考分数超不过40分,也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参加中考。第一次批改作业,感觉得随时身边准备一瓶速效救心丸之类的急救药。

简单的一项抄单词的作业,两个都是男生的学中餐的班级中涌现出来众多“高人”。有的完全无视四线三格的存在,写的作业龙飞凤舞,算是很张扬潇洒的“草书体”;有的单词抄五遍,第一遍还是对的,从第二遍开始就是莫名其妙的拼写错误;还有的别出心裁漏写几个单词。我会用红笔标出所有错误和改正及补写建议,但任凭你再动真情,大多数学生选择“彻底无视”。

正当我心情灰暗之时,转机慢慢出现了。课程深入后,我们开始了写英语作文的尝试。同学们有的会用不太准确的句子畅聊自己以后当面包店老板的梦想,第一个提出这个梦想的人从此在英语课上的名字就叫做“boss”,有的同学本来调皮好动,但因为圆圆胖胖的很可爱被随意选做了课代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变成一匹勇往直前的黑马,不错过任何一个上课瞬间,作文写好后会发到微信上让我提意见。还有的同学,对英语一窍不通,这样的同学被我称作“外星人”,但他会把作业照抄得整整齐齐,央求我一定要打A。

中餐班的男生上课时有的睡觉,有的和同桌闲聊,但下课时会围到讲台上问东问西,表达他们对老师的喜欢。我和所有大小伙子们开玩笑要一份保证书来补偿我的精神损失,保证书里写:我当大厨后,欠英语老师一份大餐。

教学楼的二楼烹饪组开辟了一个“创客空间”,布置就是一个咖啡馆的样子。学习西点的同学会时不时做些甜点和咖啡奶茶请老师同学们品尝。受到同学们彬彬有礼的热情招待,看到他们熟练地调制各种饮品,从烤箱里拿出花样众多的蛋糕饼干,我的眼中分明已经看到这些孩子金灿灿的未来。

工美组有一些小伙子,文化课全部扑街,但可以操控无人机拍摄,可以后期剪辑,在学校的大型文艺汇演中常常担任重要的摄影,也代表学校参加自治区和全国的技能大赛。对于学习美术的孩子,熬夜画画是经常的事情,他们可以到企业中学习最新的动漫制作,可以和工艺大师学习皮画烙刻,也可以一心求学,到更高的学府深造。

天下本身就没有一直完美的人生,落魄过,失意过,跌倒过,然后终于找到一个支点,再重新来过。何况一个孩子学业不成功有太多种因素导致,除了自身没有钻研学习的刻苦精神,也有家庭因素。我教的很多孩子来自农村,从初中开始就在城里的学校住校,身边没有父母的陪伴和指引;或者来自破碎家庭,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也有的来自边远农村;大多数是本身就生活在城市里,但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管教。也有一部分孩子天生就在智力上稍逊人一筹,所以走得就比旁人慢一点。

但导致职高生在社会上被歧视,职业教育得不到应有的壮大和发展的根本在于我们僵化的应试教育体制,唯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标准和从古流传到今的“重知识,轻实践的”文化传统。

在这个千变万化的时代,在呼和浩特百分之八十的初高中家长会投资2.5万到3万元甚至更多到各种培训机构,有的不富裕的家庭甚至是借债帮孩子补习,所学内容就是各种不同形式的题海大战,把课本上的内容嚼来嚼去,直到各种权威正确去个性化的观点深深印刻在学生脑子里。和很多家长相处,家长的口头禅是:孩子再多背背,就考好了。而且我吃惊地发现,现在普高的一些学生还和十几年前我读书时一样,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学生不用学习任何生活技能,甚至不用洗袜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需出入各种补习班即可。 

我教过的职高生中,很多都和社会联系比较紧密,大部分学生要帮父母分担家务,而且时时刻刻想着经济独立,有去实体店做兼职的经历,更多的是从网络途径研究着赚钱,有做代购的,有做微商的。不能说想着挣钱就优于想着考试过关,但作为一群长期被边缘化的“差生”,这样积极的举动起码是一种自救和搏斗,从长远来看,比起一些只会掉书袋的同学,对于企业的实用性,宜人性会更高。

我见过很多为成绩不佳的孩子发愁的家长,很多家长面对中考失败的孩子手足无措,四处求人,动辄花费几万元择校费把孩子安置到普通高中。大家都最恐惧孩子会去职高,仿佛去了职高以后的人生就是死路一条。的确,让学生上大学不再是职高的首要目标,职高最重要的作用是让一个18岁的年轻人上社会后有门吃饭的手艺。我对门的邻居就是学习西点出身,18岁就自己开店,到现在30岁全凭自己的力量买房买车。形成极大反差的是,我的一个表妹出身农村,当初去了一所普通高中读文科,后来又考上一所专科院校。毕业后没有一技之长,找工作到处碰壁,现在想来职高学习一门手艺。

人生是残酷的,每一个选择职高的孩子好像被一把推入了社会的洪流,一眼望见了未来有限的天空(在内蒙古,职高生可以选择的好大学非常有限),职高的环境也并不如以往那么单纯,但职高托起了中等教育的良心和底线,教会了学生实实在在的技术,重塑了学生的信心,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上手就能用的蓝领工人。

如果有一天职高和普高的界限不再是那么坚如壁垒,职高生可以给二中的学生展示烤面包的技艺,二中学生可以教会职高生高效的学习方法,内蒙古的职高生也有更多大学的选择权,我们的教育能从根本上更讲究实用,有效,那么职高会是一片教育的乐土和蓝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