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4798五春第13讲知识清单
2022-12-17 | 阅:  转:  |  分享 
  


女侠老师独家 资料, 未经允许 严禁外传。 五 春 第 13 讲 知识清单











【课程体系】



【 学习 目标】

1.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积累文言字词。

2.了解分析标题含义的题型。

3.能够联系情节和主旨分析标题的含义。

【知识清单】

一、 书海泛舟

【 参考译文 】

吴王 已经 赦免了越王, 越王 勾践回国后, 过艰苦的生活,焦急地思考,把苦胆

放 到座位上,坐卧 就 仰头 看看 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 (对自己) 说:“你忘记 (被

围困在) 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 自耕作,夫人亲自 织布,吃饭 不吃肉,穿衣不穿

华丽的衣服 , 放下身份亲附贤能的人 , 对待宾客非常好 ,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

百姓共同劳作。 ( 越王 ) 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

文 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 文 种。”于是把国家政务 托

付 给大夫 文 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

【 故事背景 】

公元前 496 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

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

第 13 讲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女侠老师独家 资料, 未经允许 严禁外传。 五 春 第 13 讲 知识清单

攻打越国。 过 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

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 :"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

"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 :"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

恕他。 "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 :"人常说 ''治病要除根

'',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

报仇的 !"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

投降,把军队 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

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

准备复仇。

【 故事后续 】

勾践灭吴后,范蠡出逃,文种见诛,落下个兔死狗烹的结局。

【 通假字汇总 】





二、 阅读精讲

1.题型分析

三四年级的课本、试卷中已经出现了理解标题的题目,问法基本相同,只是

难度上有所区别。



女侠老师独家 资料, 未经允许 严禁外传。 五 春 第 13 讲 知识清单

与人物 /物品有关 与事件有关 与主旨 /道理有关 有几层意思

三年级 √ × × 1

四年级 √ √ × 1-2

五六年级 √ √ √ 2-3

2.答题思路

( 1)通读文章,把握文章情节与主旨。

通读文章是必要的,标题一般总括全文,可能和文章的任何一部分有关。

( 2)定位与标题有关的情节或内容。

“有关的情节” 即事件 ,“有关的内容” 即人或物 。“有关”,可能是标题

直接出现,也可能是与标题相关的词语。

( 3)联系主旨,思考标题的深层含义。

主旨一般是人物的品质 ,也会 涉及人物情感 。主旨一般有中心句 /主旨句提

示, 大多文章中多出现在结尾处 , 找到和标题中相同的关键词 。

3.注意事项

( 1)注意文中与标题有关的语句,可能有提示。

( 2)概括相关内容要简洁,联系文章主旨要准确。

( 3)标题的含义一般分两层,有时会更多。

【 文段讲解 】

烛光

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 笃、笃、笃 ” ,

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 “ 阿姨,你家有蜡烛

吗? ”

怎么?刚搬进来第二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这怎么行?今

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

地转着。

“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 ” 说完就准备关门。

“ 阿姨,你看,我妈妈叫我送来的。 ” 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

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女侠老师独家 资料, 未经允许 严禁外传。 五 春 第 13 讲 知识清单

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她倚着门框,双手捂面,似乎被

眼前的烛光刺到了,也被心灵的烛光温暖到了。

例题:你怎么理解标题“烛光”?









































答: “烛光”既指小男孩手中拿着的蜡烛的光,也指小男孩一家乐于助人的

美好心灵所发出的光彩。

“烛光”首先指涉文中一个重要的物品,第二层意思则是文章的主旨,即人

物的品质。

注意:文章最后一句有明显的提示“ 也被心灵的烛光温暖到了 ”,这句话特

意点明了标题的双重含义,是特意让读者注意“烛光”的象征义。

献花(0)
+1
(本文系昵称691798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