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
2022-12-17 | 阅:  转:  |  分享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以下数据与生活实际符合的是(  )

A.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5m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0℃ C. 日光灯的额定电功率约为1000W D. 物理书的重力约为2N

大雨的天气,有时会有大粒冰雹从天而降,如图所示,某地区下的冰雹如鸡蛋大小,农户的房屋被砸得千疮百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雹是水蒸气吸热凝华而形成的 B. 冰雹从空中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C. 图中的冰雹每个质量约2kg D. 房间里的人听到室外一阵阵敲打物体的声音而判断出下冰雹了,这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 B. 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 C. 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 D. 寒冬,窗玻上冰花剔透

对下列谚语或古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云腾致雨,露结晨霜一一“露结晨霜”是说秋天早上的霜是由还水形成的 B. 下雪不冷化雪冷一一雪在降落的过程中温度降低 C. 霜前冷,雪后寒一一“霜前冷”是指气温骤降,水蒸气容易凝华成霜 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一一冰是由水形成的,但是一定比水的温度低

某同学在上学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0.8m/s B. 1.0?m/s C. 0.96?m/s D. 1.2?m/s

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

A. 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 B. 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 C. 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 D. 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得更大的清晰像,她常常这样做(  )

A.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些 B.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 C.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D.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

如图所示,三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煤油和硫酸,已知ρ酸>ρ水>ρ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杯中装的是水 B. 乙杯中装的是煤油



C. 丙杯中装的是硫酸 D. 丙杯中装的是煤油

下面的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 如影随形,形影相伴 C. 水中捞月,徒劳无功 D. 井底之蛙,所见甚少

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出现的像与不用纸遮住透镜形成的像区别是(  )

A. 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B. 像的下半部分消失 C. 像全部消失 D. 仍有原来大小的像,但亮度变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8.0分)

我们做物理实验时,常用______测量长度,用______测量时间。

图中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______g。

如图(甲)所示,寒暑表的示数是______°C。图(乙)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C。



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间教室内的空气质量约为2.6×102 ______ 。 (2)牛奶的密度大约为1.02 ______ 。

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______运动。

妈妈炒菜时,正准备向已预热的锅内倒油,在旁帮忙的张伟同学不小心在锅里滴了几滴水,他看到小水珠落到锅底很快就不见了.小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 ,这个过程是______ 热的.

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相同的两块砖平,现用竖直向上的力F1和F2分别作用在ab和cd的中点,使它们缓慢的竖直起来,当砖的边ab、cd刚离开地面时F1? ? ? ? ? ?F2(选填“>”、“<”或“=”),在ab边不断抬高的过程中,F1的大小将? ? ? ? ? ?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两块砖完全竖直时,F1,F2克服重力做功W1 ? ? ? ? ? ? ? ?W2(选填“>”、“<”或“=”).

如图甲表示某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需配戴______镜,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如图乙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的位置。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的、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琴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减弱噪声.

冰箱冷冻室里的食品如果不用塑料袋包装就会变干,这是______现象,冷冻室内四周有霜形成,这是______现象;用湿手摸冷冻室里的冰块会粘手,这是______现象。(以上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电影院里的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制成,表面粗糙,能使照射到上面的光发生______反射,而白色表面可以反射______光,可以使处于屏幕前不同位置的观众都可以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为了防止电影院偷拍制作盗版电影,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反盗版电影的装置,将装置安装在银幕后面,其发出的红外线通过银幕上的小孔射向观众席上的偷拍摄像机,在感光底片上感光,从而形成干扰亮点。此装置的使用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影响观众的观看。

如图,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 (1)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塔底部的水池中,利用水的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气团”是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2)长征火箭是以氢、氧作为燃料的,为了减小火箭的体积,采用______的方法使气态氢、氧______后储存在燃料室中.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画出甲图中入射光线大致对应的折射光线位置。



如图所示,试画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路图。

在如图中补充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如图给出了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在图中虚线框中填上适当的透镜.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40cm刻度线处,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看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在“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向______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实验现象如乙、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是______ (2)如图所示,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ABCD四个步骤的最佳排序是______。测得浮力大小等于______N.实验结论是:F浮=______。 (3)如图所示,在“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性能”的实验中,要保持水和煤油的______相同。用相同热源加热的目的是:用______显示吸收热量多少。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示数升高______的物质(选填“多”或“少”),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大。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小明家新买来一台容积为40L的天然气热水器。他把热水器注满温度是20℃的水后,开始加热,当水温达到40℃时,停止加热,共消耗0.1m3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q气=4.2×107J/m3,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求:(1)水箱中水的质量;(2)水箱中水吸收的热量;(3)该热水器的热效率。

小明家最近安装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容积为80L,装满水.求: (1)热水器中水的质量是多少? (2)水温升高50℃需吸收多少热量? (3)产生的这些热量假设是由效率为60%的煤气炉燃烧煤气放出的,需完全燃烧多少煤气(煤气热值是4.2×107J/kg)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小明一家利用元旦假日到贵阳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 (1)从图1可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最快时速不能超过______km/h。 (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贵阳至少需要的时间是多少h? (3)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解答】 A、教室门的高度约2m;故A错误;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18℃;故B错误; C、日光灯的额定电功率约为40W左右;故C错误; D、物理书的质量约200g,故重力约为2N;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解: A、冰雹是水蒸气放热凝华而形成的,故A错误。 B、冰雹从空中落到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的重力大于空气阻力,所以冰雹向下做加速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每个冰雹的质量与1个鸡蛋的质量差不多,则每个冰雹质量约为50g=0.05kg,故C错误。 D、房间里的人听到室外一阵阵敲打物体的声音而判断出下冰雹了,这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1)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2)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变化,体现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方向的变化。 (3)根据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认识,可得出冰雹的质量。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知道凝华概念和凝华吸热,理解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间的关系,熟练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认识声传递信息的实例,可解答此题。

3.【答案】A

【解析】解:A、河流中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成了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 B、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C、固态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D、窗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是物体凝华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掌握熔化、液化、凝华几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基础。

4.【答案】C

【解析】解: A、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并不是水蒸气先液化成露,露再凝固形成霜,故A错误; B、雪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过程放热;而化雪过程属于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下雪不冷化雪冷,故B错误; C、霜的形成是凝华过程,凝华要放热,只有气温足够低,才能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而雪后要么熔化,要么升华,都是吸热过程,故C正确; D、冰是水凝固形成的,但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此时水和冰的温度是相同的,都是0℃,故D错误。 故选:C。 ①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②物态变化中凝固放热,熔化吸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化成气态叫升华; ③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由固态的雪变成液态水是熔化现象; ④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此题考查了我们对谚语或古语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读懂谚语或古语的意思,熟悉物态变化的概念和规律,是正确解答的基础。

5.【答案】C

【解析】解:设全程的路程是2s,则前半程与后半程的路程都是s, 因为v=, 所以物体的运动时间: t前==,t后==, 全程的平均速度:v===0.96m/s。 故选:C。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前半程的运动时间与后半程的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平均速度,要求平均速度,应先求出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速度,不要错误的认为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

6.【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视力表离平面镜为3m,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视力表的像离镜子也是3m,所以人离镜子2m时,视力表的像离人距离为3m+2m=5m,正好符合要求。 分析过程示意图如下: 故选:A。 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面对称,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依据数学知识计算。 熟记并灵活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大小相同; ②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③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虚像。

7.【答案】B

【解析】解: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所以为了看得更大的清晰的像,故应保持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故选:B。 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并且成虚像规律为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当物体离焦点近时,成的像较大。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特点和规律,真正理解凸透镜在做放大镜使用时成像的规律,才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

已知:三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其密度关系为ρ酸>ρ水>ρ油,由??? ? ??可得,密度越大,体积越小,因此硫酸的密度最大,体积为最小,即甲为硫酸;而煤油的密度最小,其体积最大,即丙为煤油;则乙为水。

故选 D。



9.【答案】C

【解析】解: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影随形形影相伴、井底之蛙所见甚少,都是描述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而“水中捞月,徒劳无功”,水中月亮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故选:C。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利用这一特点,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现象,例如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10.【答案】D

【解析】解: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故选D. 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 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无论遮住凸透镜的上部、下部、中间,都不能改变像的大小,但是像变暗,凸透镜遮住的越多,像越暗.

11.【答案】刻度尺? 秒表

【解析】解: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m,实验室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秒表。 故答案为:刻度尺;秒表。 根据我们对于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的了解来作答。 此题考查学生对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的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

12.【答案】63

【解析】解: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总=50g+10g+3g=63g。 故答案为:63。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注意标尺的分度值。 此题考查了托盘天平的读数,难度不大,主要是基本技能的考查。

13.【答案】22? 37.8

【解析】

【分析】 温度计读数时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液柱上面对应的刻度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并注意分清零上还是零下。温度计和体温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测量工具,需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解答】 由图知:甲温度计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1℃,并且温度在零上,故温度计的示数为22℃;乙体温计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7.8℃。 故答案为:22;37.8。??

14.【答案】kg? g/cm3

【解析】解:(1)空气的密度在1.3kg/m3左右。教室的空间容积在200m3左右,教室中空气的质量在m=ρV=1.3kg/m3×200m3=2.6×102kg左右; (2)水的密度是1.0×103kg/m3,牛奶的密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02×103kg/m3=1.02g/cm3左右。 故答案为:(1)kg;(2)g/cm3。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

15.【答案】车? 西

【解析】解: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而树木本身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故所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地面是向西运动的。故选取火车为参照物。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向西运动。 故答案为:车;西。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有两种方法:①告诉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确定参照物。②告诉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确定运动状态。此题全面地考查了这两方面。

16.【答案】汽化;吸

【解析】解: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小水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时需要吸热,使体温降低; 故答案为:汽化,吸. 解决此题要知道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是吸热的. 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变化名称,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态变化.

17.【答案】=;不变;>

【解析】试题分析:(1)砖不滑动时可认为砖是以触地点为支点形成的一种转动,因微微抬起所以可以看做为转动的动态平衡;在逐渐抬起的过程中,动力始终向上;动力臂大小不变;物体的重力和阻力臂也保持不变,从而可知动力的大小变化. (2)根据公式W=Gh可以比较出克服重力做功的多少. 解:左图以与地面接触的下边为支点转动, F1克服重力才能将砖抬起,即F1×cd=G×cd;F1=G; 右图同理有: F2×ab=G×ab,F2=G,所以F1=F2; 在 ab边不断抬高的过程中,动力臂始终等于阻力臂的2倍,所以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不变,因此在ab不断抬高的过程中,动力的大小不变; (2)当两块砖完全竖直时,h1=cd;h2=ab; ∵ cd>ab, ∴ h1>h2, 拉力 F1克服重力做的功W1=Gh1,拉力F2克服重力做的功W2=Gh2, ∵ F1=F2,∴W1>W2. 故答案为:=;不变;>.

18.【答案】凹透? 小于? 缩小

【解析】解:图甲中像成在了视网膜之前,这是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造成,说明该同学的眼睛近视了,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需配戴具有发散光线的凹透镜; 第一种情况,要用它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则此时的凸透镜就作为一个放大镜使用,放大镜是利用了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工作的;因为焦距为10厘米,故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小于10cm的位置。 第二种情况是用这个凸透镜去观察窗外远处的景物,此时的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大于该透镜的2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凹透;小于;缩小。 (1)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像会成在视网膜之前;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像成在视网膜之后; (2)题目中给了两种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分别利用每种告诉的已知条件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来确定:物距的范围、像的性质。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19.【答案】音调? 空气? 声源处

【解析】解:(1)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用手指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2)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调;空气;声源处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防止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

20.【答案】升华? 凝华? 凝固

【解析】解:(1)冰箱冷冻室里的食品如果不用塑料袋包装会变干,是因为冰升华成水蒸气; (2)冷冻室内四周会有霜形成,这是水蒸气直接凝华为小冰晶; (3)用湿手摸冷冻室里的冰块会粘手,是由于手上的水分凝固为冰,与冰块粘在一起;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凝固;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21.【答案】漫? 各种颜色的? 不会

【解析】解:电影银幕和教室里的投影屏幕都是用粗糙白布制成的。是为了让光线射到上面发生漫反射,让各个地方的人都能看到画面或者黑板上的字;荧幕做成白色,因为白色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可以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由于人眼看不到红外线,因此此装置的使用不会影响观众的观看。 故答案为:漫;各种颜色的;不会。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表面粗糙的反射面,光线射到反射面上时,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②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颜色的色光。③由于人眼看不到红外线,因此不会对观众观看电影产生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漫反射的特点,物体的颜色的认识和红外线的了解,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22.【答案】汽化? 液化? 压缩体积? 液化

【解析】解: (1)当火焰喷到水中时,水汽化成水蒸气,同时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保护发射塔;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变为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色气团. (2)使气体体积减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温、一是加压,长征火箭中的氢、氧燃料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氢、氧液化后储存在燃料室中.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压缩体积;液化. (1)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水会发生剧烈的汽化,而“气团”正是汽化后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据此可完成该题. (2)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根据题目中告诉的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状态,即可确定物态变化的种类.

23.【答案】解: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过入射点先画出法线,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解析】由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 特别强调不仅要会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由入射光线画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而且要会根据反射或折射画出入射光线。

24.【答案】解:先通过平面镜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即为S的像;连接S′A交平面镜于点O,S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S的像;再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反射光线所有的反向延长线都会过S的像;连接像点与A点,则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即可。 本题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原理来完成光路。一定要注意物与像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25.【答案】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过焦点; 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即: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过焦点; ②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③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6.【答案】解:如下图所示:?

【解析】

【分析】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根据图示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可以确定经过透镜折射后是发散了还是会聚了,从而可以确定透镜的种类. 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学特点的了解及应用,属于基础性的知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判断出光线经透镜后变得发散还是会聚,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解答】 根据左图可知,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一些,即该透镜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根据右图可知,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远离主光轴一些,即该透镜有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如上图.??

27.【答案】10.0? 能? B? 远视

【解析】解: (1)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0cm-10.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cm; (2)由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10cm处,u=15cm,2f>u>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55cm-25cm=30cm,根据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当u=30cm时,即凸透镜移动至40cm刻度线处,在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此时u=16cm-10cm=6cm,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 (4)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提前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会聚的凸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远视眼的。 故答案为:(1)10.0;(2)能;(3)B;(4)远视。 (1)图中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亮点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由此可以确定其焦距是多少; (2)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据此进行分析; (3)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远视眼。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考查了实验的探究过程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此题看似复杂,其实只要用心,仔细审题,并不难。

28.【答案】右? 2.42 g/cm3? BADC ? 1 ? G排? 质量? 加热时间? 少

【解析】解:(1)指针偏左,说明中侧质量偏大,因此要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石块质量m=20g+20g+5g+3.4g=48.4g,石块体积V2=V-V1=40cm3-20cm3=20cm3, 石块密度ρ石===2.42g/cm3。 (2)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是: B、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力; 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固体的重力; D、在溢水杯中盛满水,将固体慢慢浸入水中,同时使溢出的水流入小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C、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溢出的水的总重力。即正确的实验步骤是BADC, 测得浮力大小F浮=G-F=4N-3N=1N,排开水的重力G排=2N-1N=1N,由此可得实验结论F浮=G排。 (3)根据控制变量思想,在“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性能”的实验中,要保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 用相同热源加热可以保证相同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因此实验中是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实验过程中,煤油温度升高得快,水温度升高慢,说明了水吸热能力强,即水的比热容大; 故答案为:(1)右;2.42g/cm3;(2)BADC;1;G排;(3)质量;?加热时间;少; (1)调节天平时,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哪一侧,说明哪一侧的质量偏大,应将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 左盘中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将石块放入水中前后量筒读数之差就是石块的体积;石块的密度可以用ρ=求出。 (2)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得到固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溢水杯、小桶和弹簧测力计可以得到固体排开的水重。两者比较,可以得到浮力等于什么。(3)应用控制变量法,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可以保证相同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比热容小,煤油的温度变化量大。 本题考查了测定密度的常规实验题,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步骤,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转换法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9.【答案】解: (1)则水箱中水的体积: V=40L=40×10-3m3 由ρ=得水箱中水的质量: m=ρV=1×103Kg/m3×40×10-3m3=40Kg; (2)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t-t0)=4.2×103J/(kg?℃)×40Kg×(40℃-20℃)=3.36×106J; (3)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Q放=qV气=4.2×107J/m3×0.1m3=4.2×106J, 该热水器的热效率: η===80%。 答:(1)水箱中水的质量为40kg; (2)水箱中水吸收的热量为3.36×106J; (3)该热水器的热效率为80%。

【解析】(1)知道水的体积,利用ρ=求水的质量; (2)利用Q吸=cm△t求水箱中水吸收的热量; (3)利用Q放=qV求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该热水器的热效率等于水吸收的热量与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之比。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吸热公式、燃料燃烧放出热量公式、热效率公式的应用,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1L=1dm3=1×10-3m3。

30.【答案】解:(1)根据ρ=可得,水的质量: m=ρV=1.0×103kg/m3×80×10-3m3=80kg; (2)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4.2×103J/(kg?℃)×80kg×50℃=1.68×107J; (3)由题知,Q吸=Q放×60%=m′q×60%=1.68×107J,则 需要煤气的质量: m′==≈0.67kg. 答:(1)热水器中水的质量是80kg; (2)水温升高50℃需吸收热量1.68×107J; (3)产生的这些热量假设是由效率为60%的煤气炉燃烧煤气放出的,需完全燃烧0.67kg煤气.

【解析】(1)由题意知水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ρ=计算质量; (2)已知水的质量、比热容、温度的变化量求热量,利用热量公式Q=cm△t计算热量. (3)然后根据吸热等于放热,利用热量公式Q=qm计算出煤气的质量.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6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即Q吸=Q放×60%,再利用Q放=mq求需要完全燃烧多少煤气.

31.【答案】解:(1)从图1中可知汽车此时的行驶速度为100km/h; (2)从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为t===1.2h; (3)图2所示的速度是80km/h,所以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vt=80km/h×1.5h=120km。 故答案为:(1)100; (2)1.2h; ?(3)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120km。

【解析】此题是一道关于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应用的计算题,难度不大,从图片中读懂里程表、限速表、速度表的含义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从图1中可知汽车此时的行驶速度为100km/h; (2)已知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和路程,利用公式t=可以得到所需时间。 (3)已知汽车行驶的时间和速度,利用s=vt计算通过的路程。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