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家之主

 古磨盘州人 2022-12-17 发布于北京
中国人还是挺有意思的,随着感染的人数越来越多,网上的段子也就越来越多,由此可见,我们的同胞是多么的善于处理生活中的意外。
其中有个段子就说,奥密克戎挺通人情味的,一家之中,它总会留一个人不祸害,以便这个人在其他人生病的时候,买买菜做饭,确保其他人能“安心”生病。
这当然是个段子,可家庭就是这样的,不管处在多么风高浪急的时候,总得有一个人在撑着这个家,不然,一家人都倒下了,家也就彻底地完了。通过段子,我好像也慢慢地明白了“一家之主”的意思。
“一家之主”以前一直以为是当家理事的,是家里说了算的,是家里的财政大臣,或者是家里的户主。“一家之主”的地位和身份由方方面面的原因决定的,有户籍原因,有性别原因,有经济原因,还有别的原因。“一家之主”好像是家里那个说了算的,做决策的人。
记得以前有个领导,她说在单位里不会轻易地批评别人,尤其是单位里的男员工,因为,每个男人在家里都是丈夫和父亲,都是一家之主,他能撑起一个家庭,还有什么事比撑起一个家庭更有意义呢?既然人家都能撑起一个家庭,单位的领导还有什么资格骂一个撑起家庭的男人。我觉得领导说的话非常有道理,我非常尊重这个领导的观点。
说心里话,我不是喜欢做主的人,在我们家里,三个人历来都是想说就说,从来没谁感觉被别人管着。
小时候,我母亲说我,将来一定是个怕老婆的男人。我没有跟母亲争论,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属于胆小的人,真的把我惹急了,谁我都敢得罪,事实上,在单位顶撞了不少飞扬跋扈的领导,在学校顶了不少自以为是的师长。我在乎我爱的人,我爱他们,所以我不会跟她们要求过多的权威,我不希望她们怕我,因为我尊重她们。
自从组建家庭以后,我就是家里的运输部长、物资部长、后勤部长、餐饮部长,身上兼任的职务实在是太大了,可我好像就是这样去处理生活的,我觉得自己擅长这些,没事的时候,闲着也就是闲着。当然,我也有自己的原则,有些事,我是根本不会做的,即便我擅长。
有句话叫,承担的越多,责任越大,这也就意味着,权力越大。“一家之主”就是那个特别能做的人。
因为疫情原因,我度过了非常艰难的“7*24”小时。这段时间,我把一天当着一个月来过,每天都显得特别的漫长,在等待中,我恨不得一天的过不去。我当然不仅仅是害怕自己中招,更害怕的是,她们假如中招了,她们会怎么办?这个时候,靠外卖一定解决不了生活问题,何况还不一定叫得到外卖呢。
为了确保安全,她们两个在家时开始相互隔离,即便在一个屋檐下,她们也保持不见面,只有这样才能抵御超过50%的中招率。身边每天几乎都有人倒下,我也一次次地出现幻觉,感觉自己中招了,以至于我晚上睡觉都不敢睡得太熟。
每天早晚,我们都只能通过微信,简短地报一下各自安好,然后就是各自珍重。我在外一周,她们俩在家隔离一周。直到我回家时按下了门铃,她们才从各自的房间汇总到客厅,那是漫长隔离后的第一次聚会。
作为召集人,我第一次把三个人召集到了一起。三人成众,我回来了,就暂时解除隔离了,只要我在,谁也不担心中招了,因为,我有那个咬牙的能力。也就在这个时候,我突然明白了“一家之主”的真实意义。
刚放下行李,立即转身奔赴市场,赶紧买条我们都爱吃的鱼,一者犒劳一下一周的亏欠,再者也是要“有点余”庆,庆祝我们平安地度过这一段艰难的时光。
当晚餐端上桌的时候,端坐在主席上的我,自然就给自己整上一盅,以示地位的尊卑。据说酒精杀毒,不仅饮者自享,且可以荫及家人。也许就这个时候,端起酒杯时,心里那么踏实,那么从容,那么自豪!
当一家之主的感觉真好!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常务)兼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7部,累计出版和发表3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2部):《一车一世界》《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