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刺刀不能磨得太锋利?老兵的经验:磨得越锋利,死得越快

 炫叶楓雪 2022-12-18 发布于广东

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工农游击队等抗日力量,在武器装备方面远不及日军。火力不足的情况下,白刃战是极其常见的情况,影视剧中也会表现出相关的镜头。

最开始,抗日武装用自己一切能用的譬如大砍刀、菜刀甚至锄头去和敌人拼命。后来抗日武装缴获了非常多的日军装备,其中就有配备了刺刀的步枪,这些刺刀,成了此后白刃战的最主要武器。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刺刀的某些地方并非越锋利越好。为什么呢?有些老兵曾经分享过自己的经验:刺刀磨得越锋利,死的就越快?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具体又有那些表现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冷兵器在抗日战场上的重要性

如果翻看影视剧名单,但凡和现代战争相关的电影题材,莫不是会出现大批我们闻所未闻的新式武器。然而,在上个世纪的抗日战争中,热兵器可并不普遍。战场上最常见到的不是弹药,而是短兵相接的冷兵器之战。

抗日战争伊始,我们在最开始的游击战争中,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武器,除了缴获的枪支和老旧的汉阳造之外,抗日部队只能用大刀了。同样地,日军在实际操练中,也非常重视白刃战。

日本陆军普遍都配备有刺刀,双方战斗至最后,弹药不足之时,只能近身搏斗拼刺刀了。同我国军民早期配备的大刀不同,日本刺刀是由枪杆和刺刀两部分组成的,通常刺刀大概两个手掌的长度,装备在枪头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的时候,各国都非常重视白刃战,那时并没有国家能将部队全副武装。各个部队的武器装备、弹药全部都参差不齐,刺刀等冷兵器占比非常大。

同热武器相比,刺刀这样的冷兵器也有它自己的长处。有时候,部队在前进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视线问题,和敌人短兵相接。此时,相比于拔枪射击,刺刀偷袭有着明显的优势。

此外,在隐秘行动和暗杀计划中,刺刀无疑是最好的办法。可能有人要问了:不是还有消音器吗?其实,影视剧中对于消音器的作用完全夸大了。通俗来说,消音器只能将耳朵从100米外的枪声缩短为50米,并不能完全压制声音。

此时,刺刀之类的冷兵器,就非常适合了。尤其是在战场上,每每需要摸敌人的暗哨,刺刀就能够出其不意,还不会惊扰其他的敌人。

此外,刺刀相比于其他武器弹药,衰减速度、消耗速度非常慢,随身携带也方便,虽然杀伤力度有限,但优势依旧非常明显。

最典型的白刃战

抗日战争中,乃至整个反法西斯战场上,创下最大规模白刃战记录的,就是我国抗日军队同日军进行的石牌保卫战。这场战斗异常惨烈,可以说是抗日战场上最经典的白刃战。

抗日战争中,我国的武装力量不仅在飞机大炮、人数上和日军差距悬殊,就连冷兵器,我们也差得很远。彼时日军不仅枪杆子长,连前端的刺刀都非常长,两军交战,相差十公分左右的长度,是非常致命的。

日军这群豺狼虎豹,在白刃战上并不像国民党反动派那些散兵游勇。日军训练有素,他们个头虽短小,但是刺刀修长、锋利,我抗日武装在石牌保卫战的白刃战中,同日军的伤亡比一度达到了5:1,这是非常惨烈的伤亡。

白刃战持续几个小时之后,抗日武装的伤亡超过了日军伤亡人数的两倍。即便如此,白刃战依然在进行,战士们也没有丝毫退却。西方人只知道惨烈的诺曼底登陆、列宁格勒保卫战,但是却鲜有人知道更为惨烈的石牌保卫战。

战后,八路军痛定思痛,也开始研究日本人在白刃战上的战术。慢慢地,八路军指战员们才明白,日本人身材短小,所以才用更长的枪杆和刺刀来弥补士兵自身的不足。

加之中国人本身身高就比日本人优越,结果这一优势到战场上却变成了劣势。因此,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于刺刀战也是同样重视,他们在战斗前期,一直依靠近身搏斗来消耗抗日武装的有生力量。

刺刀不能磨得太锋利?

既然刺刀的功用如此强大,那么按照我们正常的逻辑,那自然是将刺刀磨得越锋利越好了。然而,根据一些上过战场的老兵们的说法,刺刀磨得越锋利,只能导致一个结果——死得越快。

这似乎和我们的正常逻辑不一样,有何玄机呢?

根据老兵的说法,刺刀固然要磨砺,毕竟其锋利程度是杀伤效果的直接原因,太老的刀,可能连敌人的衣服都穿不透。然而刺刀也不能太过锋利,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第一种情况,太过锋利的刺刀,意味着被其使用者频繁磨砺,刀子本身的厚度会大大降低。这样一来,刺刀本身的韧性就会大打折扣,很可能在拼杀的时候损坏,毕竟杀敌过程中难免有兵刃的磕碰。

第二种情况,刺刀太过锋利,就意味着刺入人体后的深度更大。这样一来,刀子很容易就嵌入人体骨头中去了,往出拔的时候会异常困难。在四周都是敌人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会十分危险。

可能大家听起来觉得有点玄乎,然而抗战初期,很多新兵却不懂这个。老兵总是把刀头磨得非常锋利,至于刺刀的刀身,要让其保留原来的厚度和顿感,这样才能提高杀敌效率,减小拼杀过程中的风险。

结语

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虽然我们看战争题材的电视剧中,战士们只是一股脑的冲杀。但是真实情况要复杂得多,上了战场,任何小小的细节都有可能导致敌我双方的攻击和防御换位。

类似的经验,都是老兵们在战友们的流血牺牲中总结出来的。但愿世间再无杀戮,但愿我们再也用不到这些“技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