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痛悼念刘达临教授

 新用户7261osYC 2022-12-18 发布于陕西

刘达临教授生平简介

(1932.6.2—2022.12.17)

刘达临,男,1932年6月2日生于上海,2022年12月17日去世,享年92岁。

1949年9月,入学燕京大学新闻系。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系,参过军,获中尉军衔,1969年复员。1982年任上海大学《社会》杂志编辑,副主编。1988年任上海性学研究中心主任,创办《性教育》杂志。著有《性社会学》、《中国性文化史》、《世界古代性文化》、《世界当代性文化》等多部性文化书籍。上海大学社会系教授,亚洲性学联合会主席,中华性文化展览馆馆长。

从1989年至1990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地主持了全国两万例性调查,轰动了世界。许多海外报刊称他为“中国的金西”(金西是50年前的一位美国教授,曾成功地主持了17000人的性调查,当时轰动了世界,从而成为世界性社会学的奠基人);美国的《时代》周刊评价他是引导中国进入幸福的21世纪的六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四次被选为亚洲性学联合会的副主席,并被授予“赫希菲尔德国际性学大奖”。

从1989年至1990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地主持了全国两万例性调查,轰动了世界。许多海外报刊称他为“中国的金西”(金西是50年前的一位美国教授,曾成功地主持了17000人的性调查,当时轰动了世界,从而成为世界性社会学的奠基人);美国的《时代》周刊评价他是引导中国进入幸福的21世纪的六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四次被选为亚洲性学联合会的副主席,并被授予“赫希菲尔德国际性学大奖”。

深圳昨晚雨下个不停,今早还在刮风下雨。

看到刘达临教授夫人胡宏霞发出的消息:刘达临教授因脑出血医治无效去世。凄风苦雨中更多了伤感。

刘教援是世界伟大的性学家,在多个性学领域有开创性贡献,尤其是《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影响深远,也被译为英文在纽约出版。他后期聚焦中国和世界性文化研究与文物收藏,通过国内外性文化展和学术交流,让世界认识中国性文化,也让中国认识世界性文化。

他对深圳性学工作积极支持,应邀参加性文化节做展览和讲座,并参加深圳市社科联举办的性文化研讨会。

在世界华人性学家大会上他用黄遵宪的一首诗"黄人捧日撑空起,要放光明照大千。"鼓励学者们努力研究性学,为国争光。

他和妻子胡宏霞博士在同里建立的《中华性文化博物馆》是他的得意之作,性文化集大成者。

2005年中国人大副委员长、两院院士吴阶平教授亲自到访。这是对刘教授性文化研究的最高评价和坚强的支持。

刘教授举办中国性文化研讨会,也是他80岁生日,我应邀参加,收获巨大。后来他出版新书也寄给我学习。胡博士通过朋友圈看到我做"心理咨询诗扑克"告诉了刘教授,他就打电话,鼓励我坚持下去,这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学与古诗词的结合点。

他视力很差,但听力很好,思维敏捷,很健谈。后来上海疫情严重,我与胡博士通电话,他们家中食物贮存较多,平安无事,令人心慰。

他这两年行动不便,视力极差,有赖于胡博士精心照顾,也算是坚强地熬过疫情严峻阶段。本来说疫情过了去看他,这却成了一件憾事。

最好的悼念就是怀念,我将刘教授的部分书籍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感谢刘教授的长期鼓励和教导。

刘教授是我非常敬重的师长,他今年92岁高龄,人生圆满。

疫情期间我学习唐寅的《临终诗》,我觉得是生命教育的杰作,很乐观。

生在阳间有散场,

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

只当漂流在异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