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继承和发展荀派艺术尽力 毕谷云 图13-1 1985年纪念荀慧生先生诞辰85年,毕谷云演出《十三妹》 我的老师荀慧生先生(艺名白牡丹)是著名的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派艺术的创始人,生于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卒于1968年。他不但青衣、花旦演得好,由于早年演过梆子花旦、绑过跷,功底扎实,还兼擅刀马旦、武旦,可称文武不挡的全才。他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特别是他的创新精神,突破了原来旦角行当的程式框框,把唱腔和表演,做了大胆的革新,在京剧旦角表演上独树一帜,为我国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音配像《红娘》,荀慧生1961年录音,孙毓敏配像。 荀老师一贯关心人才的培育,对青年学生毫无保留,倾囊授艺,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1956年,我在北京演出全部《十三妹》首场的前一天,去荀老师家,请老师给说说戏。荀老师看了我的排练后,问我:“这戏是谁给说的?”我说:“是赵桐珊先生(艺名芙蓉草)教的。”荀老师噢了一声说:“桐珊这出戏是学自王瑶卿先生,我也是跟王先生学的。你的表演倒有那么一点王派的意思,不过你只学到形似,没有神似,应注意十三妹虽然性格豪爽刚劲,但究竟是个女子,豪爽过了头,就流于粗野,失掉女性的妩媚了。”接着他给我指点了几个地方,使我真正领悟到前辈艺人苦心孤诣地钻研而取得的艺术精髓。临别出门,他还谆谆地嘱咐我说:“演戏要演人物,学流派不能光学表面形式。”这几句话至今犹在耳际,终身难忘。 图13-2 1982年,(右起)毕谷云与荀慧生夫人张伟君、宋德珠、刘雪涛在后台合影 1981年,我在北京演出《红娘》,张伟君师娘看戏后,我见到她,涨红着脸不好意思地征求她意见,我说:“真对不起,根据我的条件,我大胆把荀老师的走步改了。”荀师娘笑着说:“你已五十多岁啦,应该有自己的表演风格,根据你的条件,可以改嘛,你师父当初不也是这样吗。”听到她的鼓励,我这才安心。 《悦来店》(《十三妹》中一折)片段,毕谷云饰演何玉凤
图13-3 纪念荀慧生先生演出活动合影,左二为毕谷云,左五为俞振飞先生,中为吴素秋,右三为陈永玲,右四为童芷苓,(1985年) 图13-4 毕谷云(左)与师娘张伟君(中)、荀令莱合影 本连载,毕谷云老师授权发布,并同意其学生翁思虹提供图文资料及协助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