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败军之将”们的台湾岁月

 [南国风] 2022-12-18 发布于广东

1949年12月,蒋介石与其子蒋经国逃往四川成都。曾经的国民政府“独裁者”,要与中国共产党“划江而治”的蒋介石没了往日的锐气。

他匆匆看了一眼故土后,与蒋经国和工作人员走上一架军用飞机。随着引擎的轰鸣声,他们逃往了中国台湾省。

有道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作为叱咤风云几十载的国民党的一众高官,突然沦为败军之将,逃往中国台湾省,其身份与地位还有心情的落差巨大。

图片

这群败军之将跑到台湾省后,他们的生活相较于以往有哪些不一样的变化了呢?

先来说说何应钦,他被蒋介石视为心腹,从黄埔军校建立开始,何应钦就誓死追随于蒋校长身边。

“西安事变”爆发后,也是他带头第一个要带兵去攻打张学良、杨虎城,营救蒋校长。作为最亲日、最媚日,与蒋介石思想高度保持一致的何应钦,显得有些既来之,则安之。

到了台湾省后,何应钦接受了失败的现实。早在1949年8月起,他就将自己的家用物品与资产全部转移到台湾,从基本生活上满足了一家老小。
图片

其次,何应钦迅速适应了在台湾省的生活方式,除了继续在国民党当局担任高官,处理好日常工作外,他还把精力用于打听八卦和参加一些民间组织。

据说,何应钦曾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参加了一个名为“国际冷战”的反对共产国际的组织。当何应钦把这件事向蒋介石进行通报后,“蒋委员长”非常高兴,连连夸赞他干得不错。

得益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迅速,何应钦在生活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吃穿用得全部都是高级货,自身情绪和思想保持着较为平和。

到了晚年,何应钦慢慢退居二线,他寄情于山水,最终何应钦在台北病逝,享年98岁。
图片
胡宗南,此人与何应钦一样,同为蒋介石的左膀右臂。虽说打仗与军事指挥能力摆不上台面,但胡宗南就像是蒋介石肚子里的蛔虫,能敏锐捕捉到“蒋委员长”的情绪波动,从而给出针对性意见,这样他才能连续升官。

1947年2月至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调集30万重兵进攻延安。最后,胡宗南被毛主席、周总理、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耍得团团转,不仅赔了夫人又折兵,还让“蒋委员长”脸面扫地。

可即便如此,胡宗南还是能得到蒋介石的信任,由此可见“蒋委员长”到底有多器重他了吧?

不过刚到台湾,胡宗南就被弹劾。原因不复杂,国民党内部那套“狗咬狗”从大陆转移到了台湾,一些政见不合的人攻击胡宗南的理由,就是他为何在拥有30万重兵,且飞机大炮的掩护进攻延安时,却还是无法抓到朱德、毛泽东、周恩来;甚至连一名共产党的干部都没有捉到?

可见,胡宗南肯定私底下“投共”。
图片

蒋介石起初对自己这位“爱将”有所怀疑。转念一想,或许胡宗南真的就是“菜”,对此事算作冷处理。胡宗南却不这么认为,他本身就是败军之将,心情没有何应钦那么平稳,贸然遭到同僚弹劾,揭起了自己那段不愿提及的往事,以至于心情非常差。

甚至胡宗南还对身边的学生说过这么一句话:“我真的想去自杀,活在这里真的没有意思。”

兜兜转转,胡宗南被蒋介石调任“澎湖防卫司令”。名义上是平调,其实胡宗南已经远离国民党政治权力中心。没了油水可捞,据说胡宗南家里的沙发都是从大陆带过去的旧货,已经摇摇晃晃。

1962年,66岁的胡宗南因心脏病发作,病逝于中国台北。他应当是带着极度郁闷的情绪,才会使得自己的身体一直不佳,此番心脏病发作,对他而言算是一种解脱了。
图片
除胡宗南、何应钦这两个嫡系外,诸如“山西王”阎锡山也跟着蒋介石逃往了中国台湾省。

阎锡山此人不用多提,统治山西省几十年,被当地人称为“土皇帝”,早在中原大战时期就曾经与蒋介石、冯玉祥各方势力虚与委蛇。

离开山西前,阎锡山还装模作样地对手下人说:“你们一定要守住,我此次只是和“蒋委员长”商量大计,不多日还要回来。”

结果就是阎锡山与桂系的白崇禧一起到了台湾省。1949年12月初,刚刚来到台湾山的阎锡山身份还是“行政院院长”。不过既然连胡宗南都能遭到弹劾,更何况阎锡山这样一支杂牌部队的司令长官?
图片

1951年3月初,蒋介石没有与阎锡山商议,就把他的“行政院院长”一职给了CC系陈诚,阎锡山被迫领了一个闲差,担任“总统府资政”。

远离故土的阎锡山时常怀念家乡的一草一木。20世纪50年代初,阎锡山带着40多名部属和家眷搬到了阳明山旁的菁山。

来到山上后,阎锡山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他亲自用水泥在山上接了两个窑洞;开辟了一块农场,养鸡养猪、种橘子。

阎锡山起初身边还能聚集着几十名部属,但大家都不愿意待在山上过着隐居世外的生活,渐渐离开了他。到了1960年5月,蒋介石突然想起了隐居山上的阎锡山,热烈邀请他参加自己“就职总统12周年庆祝大会”。
图片

阎锡山因为正患重感冒还有哮喘病没有参加。庆祝大会第二天,即为1950年5月21日,阎锡山被紧急送往台北医院,两天后病逝,享年78岁。

阎锡山到达台湾后,有人把《道德经》的两句话送给他“绝圣弃知,大盗乃止”。阎锡山不气不恼,反说这句话正合自己心意。

其实,这些都是他的一厢情愿和嘴硬罢了。若是心情顺畅,阎锡山怎可能放弃人间豪华,前往山上隐居呢?

总而言之,这些逃往台湾省的败军之将,其个人结局大多分为两种。

第一种就像何应钦这样,能快速调节好心理状态,继续和老蒋周旋,混个一官半职,更不在乎什么故乡之情,方能落得善终。
图片

另一种就是像胡宗南、阎锡山,贸然前往一个陌生的环境,加上身份地位落差极大,出现了不适应,从而郁郁而终。

反观在大陆的这些“败军之将”,诸如杜聿明、王耀武,甚至连康泽、周养浩都有了圆满的结局。

到底是共产党政策宽大,还是国民党政策宽大,高下立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