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与竹,不解之缘

 好大水 2022-12-18 发表于陕西

图片

元 赵孟頫 自画像

文人与竹,向来有不解之缘。竹有非同一般的气质,宁折不弯,傲立风霜。一丛竹,婀娜多姿,清丽映日,也似风雨丽人、江南才女。竹有非同一般的用处,削竹作简,韦编成书;还可以做成笙箫琴笛,丝竹之乐给文人带来写作灵感。

图片

宋代-夏圭梧竹溪堂图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爱竹成癖,每到一个地方,即使是暂时的居所,都会叫人在宅旁种下青青翠竹,有人问他:“暂住何须尔?”他则指着刚种下的竹子回答:“何可一日无此君?”后来王徽之因此被称为“竹君”。

图片

吴昌硕 竹林七贤图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出了名的文人墨客,他们七人,或主张老庄之学,或融老庄以儒术,或主张与自然合一,但无论观点如何,他们都是生活上不拘礼法之士。七人常常聚集在当时的山阳县一片竹林之下对酒当歌、促膝长谈,因而得名“竹林七贤”。

图片

张大千 东坡居士像

苏东坡在炎炎夏日,“暂借藤床和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苏东坡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而其诗作“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更是流传千古。

图片

清 郑板桥 风竹石图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酷爱画竹、写竹,竹在这位“难得糊涂”的画家心中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他画的竹子,神秀、挺拔、飘逸,别具一格。郑板桥在自己两间寒房的南面种满了许多竹子,没事时就凝视着那些竹子,细心观察,渐渐这些竹子从入眼到入心,他提笔一挥,青竹跃然纸上:“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图片

唐寅 修竹茅亭图

蒲松龄亦爱竹如命,他植竹于院内,朝夕与之相伴。他在《斗室》诗中吟道:“短榻信抽引睡书,日上南窗竹影碧。”他的窗下,白日翠竹摇曳,晚上月泄清辉,窗上还印着斑驳婆娑的竹影。这让蒲松龄颇感惬意。

图片

明代 仇英梧竹书堂图

中国人依竹而居,杖竹而行,几千年来与竹朝夕相处,风雨沧桑,自然养成了竹的文化精神。而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寄托着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

图片

明代-钱榖竹亭对棋图

图片

明代司马光归隐图

图片

金城 竹荫静读

图片

吴昌硕 山林幽聚图

图片

张大千 寻梅图

图片

张大千 蕉荫避暑图

图片

傅抱石 竹荫仕女图

图片

胡若佛 翠袖未须依修竹

图片

溥心畬 竹石仕女图

图片

徐燕孙 秋思图

图片

张大千 仕女图

图片

张大千 白衣观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