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怎样教现代文阅读
2022-12-18 | 阅:  转:  |  分享 
  
怎样教现代文阅读很早就听过一句话“教学是艺术”,但在现实工作中,看到把教学工作做成艺术的并不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也不能避免,
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点:一是教师本身与教材文本对话不足,没有热情,机械照搬教参,课堂上义正辞严地讲着自己也不甚了了的东西。再者是过分
注重语文逻修知识的传授,片面地强调“咬文嚼字”,极尽考据、训诂之能事,将文章简单肢解,做为艺术品的文学作品在课堂上就再没有什么艺术
的美感可言。三是忽视对学生的研究,淡化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思考,简单归结为教材选文不能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进而忽视学生的感受,使学生处
于阅读客体的地位。这一点不仅是我们的一线教师,就是很多编教材的大家、指导教材编写的大家也是一样,主张砍掉鲁迅文章的人不就是这样的么
。其实真正的经典都是历久弥新的,而且可以跨越高山远洋,不是我们未曾生活过的生活我们就不可能感受,不是我们不曾经历的时代我们就不可能
理解。阅读真正的经典,读者要负起责任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就要负起责任来,就会使那些本就永葆青春的艺术品接近了师生的生活,并
永放艺术的光芒。这使我想到了“厨子”,他们的工作被叫做“厨艺”。那真的是艺术。几个紫黑发亮的茄子放在案头,在厨师的眼里,却是皮、瓤
、蒂,而且他还在看到皮、瓤、蒂的时候已经在舌尖上感觉到了它的味道、软硬,不同方法加工后的口感。在一阵煎、炒、烹、炸后,端上桌的是烧
茄子、酱茄子、地三鲜、茄子盒、鱼香茄子条。因为没有多少人单爱吃生的茄子,所以凭着厨师的艺术加工,赋予了茄子令食客们想象不到的色、香
、味,使食客们可以大快朵颐了。从未见哪个厨师将生茄子洗一洗,剁两刀就端上餐桌的,也未见哪个厨师嫌上好的生茄子没人想吃就弃之不用的。
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要想把教学变为艺术也至少要这样做。读透文本,明确有什么教师要教学生现代文阅读,教师首先要会现代文阅读,要先
进行深入的阅读,而且要形成完整而理性认知,这是教现代文阅读的前提。(一)读懂文本“是什么”即是对文本进行判断,准确的判断。作品的文
体是什么,作品写作的材料是什么,主要文学形象是什么,结构手法是什么,是什么样的语言,主题是什么。作者是谁,写作背景是什么,写作目的
是什么,作品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等等。(二)读懂文本有什么一个作品,正常情况下应当具有文学作品所有应当具有的东西,但教师必须明晰地了解
它具体有些什么。除“是什么”中已经明确了的,还有文本提供了哪些知识与能力要教师传授和培养,或提供了训练哪些能力的素材;文本蕴含着哪
些思维是要学生来学习和培养的,文本自身约定的哪些过程是要学生体验和感悟的;文本中哪些态度、价值观是值得借鉴、培养的,哪些是需要认真
厘清的,文本中哪些情感是在文本所载之道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生成的;哪些情感是可以付诸实践,形成学生行为的。这一切都成为确定教学目标的第
一手材料。用好文本,明确教什么“用教材教”的思想不仅是使课堂高效的核心意识,也是使语文课堂成为快乐课堂的核心意识,更是使现代文阅读
课堂教学成为艺术的核心意识。其实质是关照教学各方面因素对教材进行扬弃的过程,是根据实际对象确定教学目标过程。这是教现代文阅读的关键
。真正做到“用教材教”,教师必须做到课前与教材、与学生、与生活的“对话”、(一)与教材对话,要我教什么对于教材的研读,不仅仅是读懂
一个文本,这仅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更该读懂文前的导读、文后的练习、文下的注释,还要读懂这一文本在一个单元、一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这种读是一种教师与教材编写者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使教者不孤立地看待一个文本,使一节阅读教学始终处在整个学生阅读素养提高的链条上,最
大程度保证教学的针对性、连续性、可持续性。这种意识下的对话就会使教师明确阅读文本和教材编写者要求我们教什么。当然并不是要求我们教什
么,我们就一定要教什么,还要综合考虑其它因素最终确定我们要教什么,但要我们教什么必须清楚。(二)与学生对话,我能教什么教育不是万能
的,教学也不是两个移动通读终端,一个发出信号,另外一个就一定接收到信号那么简单。教师能教什么,不能教什么,就取决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
面了,当然主要还是取决于学生已有基础、人生经历、思维习惯和未来发展。教师能教什么。1.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语文知
识,是语文教学能做而且是必须做好的第一件事情。至少要将教材中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每位语文教师都要将语、文、逻、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
在传授时一定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为前提,遵循知识的科学系统性进行了取舍、延迟。2.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里所说的
是语文能力,目前来看,至少应包含听、说、读、写的能力。至于更好一些的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最好的
教师也不过在前面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思维方法的能力。3.语文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语文教师的审美情趣、审美技术结合
教材和课堂教学中美的元素,都在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培养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操的濡染。4.语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人格完善语文教学
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只能是促进,而不能完成。文本中因“文以载道”而自然包含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理想观、爱情观等等,在语文教师传
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作为语文教学的内涵而促进学生人格完善。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是流而不是源,能做但是“做一些,起
一定的作用”,故曰促进。为使教师能教的更多,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心中有一个整体的布局,并在接手学生之初开始打下坚实的基
础,循序渐进,逐步加深。教师教不了什么新课标中加入了体验、过程等重要的字眼,但语文教学在这一方面能做到的极其有限,甚至符合课标本意
的某些东西根本做不了。1.语文教学增加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只能是间接体验文本中的生活语文教学只可能增加学生生活中语文学习的经验,只
能使他们体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体验文本中的生活。而间接的可谓之经验吗?恐怕还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吧!2.语文教学培养不了“灵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成具不确定性3.语文教学培养不了真正的合作能力新课程下,语文课堂上四人一组,讨论、探讨,如这样便是合作,那么
师生间的问答,学生之间的争辩都是更真切的合作了,甚至同桌、同班同学间的和睦相处、同用一部饮水机都是合作了。这些方面,即使语文教学有
责任也有作用,但却微矣。其实这只是一种形式的对话,而非合作。(三)与生活对话,我要教什么对话教学生活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已有知识和体
验,对话自己设计的语文教学整体思路,对话我们生活的具体时代和环境,对话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综合教材和教材编写者要求我们教什么,实事
求是、面向未来、专注意义生成地确定我要教什么。关于教学参考书,个人认为,它对文本的解读未必具有连续性,也未必都很恰切,教学建议也未
必都科学,更何况我们每名教师的教学都有着不同的过去,我们的学生便有着不同的基础,加之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的教学特长和不足。因此
我要教什么,是一个必须要明确的问题。教材和教参要我们教的我们不一定全教,没有要求我们教的而有必要教的我们就要教;文本中所有的东西我
们不一定全教,文本没有的,在教学目标和教育目标指导下有必要教的我们也要教。这样淘洗后产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
,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活动不是为活动而活动。抓住文本,明确怎么教“怎么教?”,这样一个问题,恐怕是一线教师一直以来最爱追问的一个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对这一问题的求解更加迫切,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经常有一些教师对神奇的教学模式趋之若鹜。的确这是
教现代文阅读的核心。然而,我们也总是在说“教学有法,法无定法”,怎么教还是要看一个老师的个人素质、学科素养和敬业精神如何了。这里只
谈几点一般规律。(一)紧扣文本,以文解文1.语文逻修知识的传授是文本中语文逻修的知识。咬文本中文,嚼文本中字,理文本之结构,悟文本
之道,2.教师在备课之时可以网上查找资料,教参分析资料,而课上,学生却应集中注意力到文本本身,只是必要的参考一下文前导读、文下注释
和文后习题,不应过多插入资料。3.在课堂文本解读、赏析过程中,学生产生的一切疑问求解,对一切新发现的求证,一切争论的依据都要来自文
本。4.在文学对象的认识、分析、评价,以至于对文本中文学对象产生的情感、态度,都应当尊重文本的评价、态度和情感。这是对文本、对作者
的尊重,但不意味着学习阅读的最终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都与文本一毫不差,但客观真实地把握文本是华文本的基础,是育人的基础。(二)整
体设计,巨细相顾像设计一篇文章一样设计一节课,要有整体意识,要有全局观念。在整体意识之下,确定细节的目的、操作方式方法、生成的度。
各个细节、环节在以最恰当的方式在最恰当的时间出现在最合适的地方,并形成相互照应,保证思维的连续顺畅,就保证了一节课的整体性。因此,
一节课的成功,一定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制约关系,切不可将某一环节割裂开来,走新课程的形式。课堂总结,应
当承载的是对整节课的一个总结,是对知识的梳理,对过程方法的一个回顾和强化,对学科思想、思维的理性认识强化,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
性概括。而许多课堂上,教师在将总结任务交给学生后,学生只是总结出了知识内容,即使能力、方法、价值观的内容已经写在板书里,学生也不予
总结,而教师也不置一词,总结就结束了。导入环节,其目的,不外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暗示教学目标、类比引入、温故知新等几种。可有的教
师在讲《斑羚飞渡》时,用草原蚂蚁团成球逃避野火的故事进行类比引入,教师运用多媒体洋洋洒洒用了十分钟,关于斑羚的介绍又用了两分钟,关
于作者沈石溪的介绍,又引了一长段关于其谈写作的话,还有别人评价其写作的话,学生理解起这些专业的文学术语来很困难,教师又加一段讲解又
用了近十分钟。缺乏整体设计意识的环节、细节设计一定是盲目和随意的,它使一堂课支离破碎,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教师跳跃,一节课下来热热闹
闹,师生疲惫,回头一想,所得甚少。缺乏环节、细节设计堆砌成的一个整体,也只能是一盘散沙。(三)以生为本,教师主导教师要做同学生一样
的初学者。虽然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将文本了然于胸,但在课堂上,决不要把讲台当成教师表演的舞台,本着对学生学习主体的尊重,对学生阅读感受
的尊重,对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尊重,要做同学生一样的初学者。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民主、平等的环境。明确走进文本的是学生,
分析、综合的是学生,教师就要把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把更多的机会给学生,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的对话和交流。教师关注的不仅是自己讲了什么
,学生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生成了什么,教学成果的体现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把握学生思考、思维的方向。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不是自由
地、随意的交流,教师要有一定的方法指导,布置一定的任务,提出一定的问题,在教师问题和任务的导引下,学生进行的思考与分析也要有教师的
指导和引导。在目的明确,任务、问题表述指向性明确的前提下,学生开展一切活动,就实现了教师对学生思考、思维方向的把握,而不致使学生的
思维成为“浮想联翩”,不致使学生的思维结果或“离题万里”,或“隔靴搔痒”,或“脑筋急转弯”。教师要掌控学生生成的结果。现代文阅读教
学不同于数学教学,在于学生从同一文本出发,却可以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一旦这种情况出现,教师切不可以以“尊生学生”为理由,简单加以肯
定,一定要根据文本和教学目标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四)匡正特性,培植个性阅读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新课程理念就是尊重学
生的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但究竟怎样尊重个性化阅读,操作起来恐非易事。1.对于一篇现代文,学生往往不会在知识和能力上
有个性化阅读,更多是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独特的感受。教师要鼓励真实的独特感受,要坚持基于文本理解基础上的生成,才是培养
个性。对于那些为哗众取宠、标新立异而生成脱离文本、妄加臆测、牵强附会、上纲上线、既大且空的虚假生成应毫不客气的给以纠正,这也是一种
科学精神和学科精神的体现。2.作为一门艺术,文学作品有其自身的创作、表现规律,遵循一般的美学、哲学规律,但初中生的是非观念还不完善,每个学生的人生基本体验和经验又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分析问题,思考现象容易简单肤浅、非黑即白、极端偏激,容易产生看似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这时教师必须加以纠正,这既是思维方式的纠正,更是世界观的纠正,是学生成长的搀扶。3.文学作品其写作目的一定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选进教材一定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在教学中,我们一定以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为核心,借助作品来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来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因此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成为教师匡正学生特性阅读的利器,虽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这一观点不太合时宜,但个人认为这是我们教师必须做的。会读乐读,提高素养
献花(0)
+1
(本文系太好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