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四大中兴名臣,后世对他们有什么样的评价?从谥号分出高低

 逍遥_书斋 2022-12-18 发布于河南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对满清朝廷并没有多大的震动。当时认为,夷狄只是船坚炮利,在海上很牛逼,但是大清是骑在马背上得的天下,在陆地上,夷狄不是悍勇的八旗铁骑的对手。

然而,十几年后太平天国起义,朝廷派出的绿营、满蒙八旗纷纷败下阵来。若不是洪秀全贪图享乐,占了南京后不再起大军对北京发动总攻,那么满清朝廷早就该早早逃到冰天雪地的老家去了。

太平天国还未剿灭,捻军又起,紧接著还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面对装备了洋枪洋炮的英法联军,朝廷紧急从草原上征召来蒙古骑兵,但是只八里桥一战,蒙古骑兵全军覆没。

如果穿越到那个年代,没人会认为大清又能多活50年。

所以,就有了晚清四大中兴之臣的说法。确实,如果没有这四位能干的大臣,大清不可能坚持这么久。

曾国藩,湖南长沙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

太平天国刚举事的时候,一路高歌猛进,攻城掠地。绿营败了,八旗也败了,甚至八旗军有时表现还不如绿营。朝廷这时候终于明白,二百多年的养尊处优,当年“满人不满万,满万莫能敌”的八旗早已腐朽堕落,不堪使用了。

这时候朝廷上想了一招:让各地兴办团练。所谓团练,说白了就是乡里自行组织的民兵自卫队,连地方军都不如。

朝廷的旨意下来时,曾国藩正在老家守孝,遂奉旨组建起民兵武装。一个不小心,竟然发展成让朝廷都害怕的湘军。

文章图片1

曾国藩的办法很简单,他只负责选将,被选中的人自己回老家招兵,招来500人就给你一个营长干。当然后面配备武器、补充给养、严格训练、研习战法、严明战场纪律什么的都对湘军的成军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曾国藩选将、将选兵这一条。

你可以想一下,这选来的兵都是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战斗中如果叔叔被包围了,作为侄儿能不奋勇冲杀去救叔叔、舅舅吗?如果战死的是哥哥,弟弟能不掂一把大砍刀去把敌人砍了给哥哥报仇吗?中国的古话说得很明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这一番操作下来,再加以曾国藩结硬寨打硬仗的战法,太平军只能节节败退。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是曾国藩身上最大的标签。

平定太平天国后,放眼四海,没有一支武装力量能够敌得过勇悍的湘军。如果,大胆假设一下,曾国藩此时振臂一呼,虎狼般的湘军杀向朝廷,那么,也就不会有几十年后的武昌起义了。然而,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曾国藩没有这么做。

曾国藩一生官至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死后谥号“文正”。从谥号看,朝廷给他的评价很高,但是从官职看,并未把最重要的官职给他。

文章图片2

在满清,最重要最关键的实权位置是直隶总督,其次是两江总督,再其次是两广总督,然后才是湖广总督,至于陕甘总督、云贵总督就排得更靠后了。对照现在,大致就是北京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昆明军区。

后世对于曾国藩的评价两极化。很多人非常推崇曾国藩,比如蒋介石,天天抱着一本《曾文正公家书》看。后世曾对曾国藩有这么一段评论:“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至于谁说的,你猜。

由于湘军剿灭了太平军,课本上自然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反派角色。而且,在曾国藩的默许下,曾经发生过许多次的屠城、滥杀,他因此在民间也被称为“曾剃头”。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世称“李合肥”、“李中堂”。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晚辈,属于曾国藩的学生,在曾国藩的抬举下,李鸿章得以创建了淮军。从作战勇猛来说,淮军不如湘军,但是,由于李鸿章在上海,可以从洋人处得到最新式的武器,所以淮军的装备要好于湘军。

文章图片3

李鸿章历任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封一等肃毅伯。死后获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

大臣死后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后面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僖、荣、愍、思。

曾国藩的“文正”是顶级谥号,历史上得过的人极少。唐朝的魏征,是第一位获得“文贞”的大臣,宋朝的范仲淹得到的是文正,所以被称为范文正公。岳飞未能获得“文”字谥号,只得到了武将里的“武穆”,还有文武兼备的“忠武”,在忠字谥号中排第二,未能获得排第一的“忠文”,可见古代重文轻武。林则徐也只是得到了文忠,与李鸿章得到的一样。

谥号上曾国藩高于李鸿章,可是李鸿章的官职却是直隶总督,这个前面讲过,论重要性高于曾国藩的两江总督。而且,李鸿章是文华殿大学士,这个可比曾国藩的武英殿大学士高。

文章图片4

殿阁大学士在清初多有变动,乾隆时由四殿二阁固定为三殿三阁。三殿中排位是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张廷玉曾经在雍正四年任文渊阁大学士,雍正六年升为保和殿大学士。最后一位保和殿大学士是乾隆的小舅子、大将军傅恒,而傅恒的儿子福康安虽然最后也得到了大将军,但也只是武英殿大学士。

李鸿章的一生争议很大,他历经讨伐太平军、平定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等,代表清廷签订了无数个丧权辱国条约。

征讨太平军,平定捻军,这无疑是残酷地镇压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由曾国藩、李鸿章发起,因曾国藩不久后就去世,因而洋务运动中起到最大作用的还是李鸿章。虽然洋务运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走了很多弯路,但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奋起直追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有益尝试,建立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化工业,装备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化陆海军,其积极的一面不容否认。

李鸿章被诟病最多的是其签订了一大堆丧权辱国的条约,被称为卖国贼。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打不过列强,如果你是当朝宰相,皇上让你去谈判,战场上打不过得不到的你能从谈判桌上得到吗?

至于李鸿章主政时的一些所作所为,有其历史的局限性,甚至也可以说他有私心或者能力不够,但不能极端地说他就是不想让国富民强,他就是不想打胜仗。中法战争,福建水师全军覆没,虽然在陆战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假如换你是当朝宰相,不趁此议和的话,你知道后续法国还会不会再继续派遣大批军队过来,那时候还能再打出一个镇南关大捷吗?

1901年11月7日,已经穿好寿衣的李鸿章忽然双眼睁大,久久不愿咽气,嘴唇嚅动似乎要说什么,并且眼角开始流眼泪。下属哭着说:中堂,还有什么心思放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经手未了事,我辈可以办了,请放心去罢。

此时的大清国,刚刚经历八国联军入侵,李鸿章代表大清国刚刚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李鸿章的眼里,看不到希望。但是,他已经无能为力,他也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救中国。

听到下属说完那番话,史载:“其目遂瞑,须臾气绝。”

张之洞,贵州兴义府人,祖籍直隶南皮

张之洞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气。”辈份上他比另外三位中兴大臣要低,年岁也小一些。

文章图片5

张之洞历任教习、侍读、内阁学士、山西巡抚、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的代表作品就是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就是到了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手中的武器最多的就是汉阳兵工厂生产的老套筒、汉阳造。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现在是重要的驱逐舰生产基地。所以说,洋务运动虽然有各种不如意,但是对于我们民族,功莫大焉。

张之洞喜欢夜晚办公,而且是通宵达旦,天亮了后再睡觉。他的这种习惯让下属苦不堪言,但是从此也能窥见张之洞工作的积极性。

后世对张之洞的评价颇高。谭嗣同的评价是:“今之衮衮诸公,尤能力顾大局,不分畛域,又能通权达变,讲求实济者,要惟香帅一人。”官方的评价也多正面,请看《清史稿》:“公忠体国,廉政无私。提倡新政,利国便民。”

张之洞临终前留下遗言:“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生平学术治术,所行者不过十之四五,所幸心术则大中至正。为官40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

文章图片6

1909年10月,晚清最后一位重臣张之洞去世。作为慈禧钦点的探花,谥号第一个字肯定是文,但是,他在临终前出于忧国忧民的心态最后上了一道折子,这道遗折开篇就说:“臣平生以不树党援、不殖生产自励,他无所恋。”这句话让当时的首席军机大臣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觉得浑身不自在,认为是在影射自己。张之洞的谥号本可以是文忠以上,由于庆亲王作梗,被降到了“文襄”。

奕劻结党营私,卖官敛财,贪污受贿,据说他私吞的钱财达到上亿两白银,比当时清朝一年的岁入8000万两还要高。

文章图片7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1917年庆亲王死去,虽然溥仪已经退位,但还在紫禁城当他的小皇帝,在给他追谥的时候,溥仪本打算从“谬、丑、幽、厉”这四个“恶谥”中选一个,后经劝勉强改谥为“密”。按照谥法,“密”的意思是“追补前过”。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民族英雄

左宗棠一生参与过平定太平天国,镇压捻军,也兴办过洋务。清末,陕甘爆发了农民起义,至于是起义还是别的什么说法,不予置评,这个起义也是左宗棠带兵镇压的。

文章图片8

曾国藩创建湘军后,左宗棠成为他的幕僚,也就是高参。受命前去陕甘时,曾国藩把刘锦棠率领的老湘军交给左宗棠带去。

左宗棠使用先陕后甘,剿抚并用的策略,加之老湘军将士用命,只用了数年时间就平定了陕甘。下一步就是收复被阿古柏侵占的新疆,为此,左宗棠与李鸿章就先疆后海还是先海后疆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争论。最后拉来了胡雪岩的资金赞助,左宗棠又拍了胸膛,成功劝说慈禧太后让他领兵西征。

收复新疆,左宗棠为中华民族立了大功!

曾国藩对左宗棠的评价是:“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而世人对左宗棠的最高评价是: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文章图片9

左宗棠很有才学,能力也很强,科举考试获得了乡试第一名,但是却没能考中进士,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古代,考中状元的门额上可以高悬“进士及第”,考中进士的可以挂“进士出身”,左宗棠只是个举人,虽然功劳大官职高,但是慈禧也只能给他一个“同进士出身”,怎么看都不是科班出身。

由于只是举人,本不可以追谥“文”,但是左宗棠的功劳太大,朝廷破例追谥“文襄”。虽然只是排在文谥的中间位置,但是如果考虑他的学历,已经是相当高了。如果左宗棠是进士,那么一定会与曾国藩一样追谥文正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