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案 教学反思)将相和
2022-12-19 | 阅:  转:  |  分享 
  
6将相和[教学目标]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三个故事。3.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语文要素】4.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教学重难点]1.能尽
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2.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6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重点)一
、游戏导入1.组织学生做“词句快读”游戏。课件出示一些词语和句子(显示时间不超过三秒)从易到难地显现,让学生快速地读。每组词语或句
子闪现后,让学生说说刚刚看到了什么内容,并且自己是如何读到屏幕内容的。引导学生明确“连词成句地读”就是一眼过去,要尽可能多地看到词
语或句子,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二、实践方法,检测阅读效果1.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2.检测学生的实际阅读效果。3
.了解阅读效果,学生交流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使用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预设:连词成句地读,尽可能扩大视域,如,读“我愿意带着和氏
璧到秦国去”一句时,能一眼看到一整句话就比看到“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要快得多。再如,读“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
,叫和氏璧”一句时,如果按照逗号的间隔拆开来读,就比较慢,如果眼睛直接扫过一整句话,就快多了。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学生字新
词,通读课文。2.“将”“相”分别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和好,之前又为什么不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并有意
识地用学过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相完璧归赵 带璧换城;知道秦无诚意,送璧回赵。立功,官至上大夫。渑池会面以死相拼,让秦王为赵王击缶。
维护国家尊严。又立功,官拜上卿。负荆请罪 避免与廉颇见面,回车退避。与门客陈说利害。将带兵至边境,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居功自傲负荆
请罪和国家利益为重3.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
内容。讨论交流后明确: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第1~9自然段)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第10~14自然段)渑池会面;第三个故事(
第15~17自然段)负荆请罪。四、学习“完璧归赵”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各抒己见,教
师归纳整理:(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2.在文中画出描写
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学生讨论、交流:(1)出示句子:蔺相如看这情形……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以城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毛病,巧妙地把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地表现了他的机智。)(2
)出示句子: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
胁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以看出他机智过人。)3.看图讲述,训练表达。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发挥
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进一步了解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五、总
结1.总结学习“完璧归赵”的阅读方法。2.师小结: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
渑池之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请同学们预习第二个故事“渑池会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时◆课时目标学习“
渑池会面”“负荆请罪”的故事,根据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难点)一、复习导入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
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两个小故事。二、学习“渑池会面”1.读第二个小故事,
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整理:(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经过:蔺相如
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蔺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
句子,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出示句子: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1)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他
什么样的品质特点?(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在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而蔺相如为了维护赵王与赵
国的尊严,所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2)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
么样”?(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4.小结过渡:在渑池会上,蔺相如维护了赵国、赵王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很不服气,认为蔺相如只是靠一张嘴,
职位就能在自己之上,于是将相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个小故事。三、学习“负荆请罪”1.默读第三个小
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廉颇不服气,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结果: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2.画出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1)分析蔺相如的行动、语言。①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②语言:“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为的是我们赵国啊!”从蔺相如的行动和语言
中,你感受到了蔺相如怎样的品质?(感受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高尚品质。)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蔺
相如的行动、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2)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①语言:“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
他下不来台!”(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②行动: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
,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③想象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学生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符合情理即可。)④指导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描写廉颇的语言、行动的句子,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四、思维拓展,深化认识学完了课文,你知道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将相
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负荆请罪”是果,“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是因。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教学板书]
将?? 百战百胜(居功自傲)?负荆请罪(知错就改)6.将相和 相???智勇敢(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不畏强暴)和 (以国家利益
为重)[教学反思]本课主要学习用“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在阅读课文之前我先让学生做
游戏,体会如何扩大视域。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在游戏中初步明白了“连词成句地读”的阅读方法,紧接着,我通过交流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使用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让不少同学在掌握本课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还同时运用了前面所学的“注意力集中”和“不要回读”等阅读方法,这令我很欣慰。在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时,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带着问题,记录阅读时间,并提醒学生继续有意识地用学过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也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