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奇:绘画是一种行动

 wsyqn 2022-12-19 发布于江苏
国家画院画家赵奇先生创作了众多人物画作品,脍炙人口。对于创作,赵奇有独特的感悟:写生即创作,中国画总是讲笔墨,更得讲内容,内容即思想,没有内容的画面是空洞的。

在长期的教学和艺术实践中,赵奇坚持朴素的关注生活,对绘画不断追求,强调从人性和历史的视角来看待艺术创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


赵奇: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197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同年留校从事教学工作,2011年调入中国国家画院。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的重要展览并获奖,1996年被中国文联评为美术界唯一的“世纪之星”。

绘画不是我们立志想做的事业,真的不是。只是有些时候我们过分地投入把它给弄错了。为什么会是这样?以我的体会来说是因为孤单,人没有事情做就会感到孤单,碰巧有了绘画。

当我把看到的东西画下来,立刻就感到了兴趣——我觉得这是很值得说的一种事情。可是,我不知道它来自哪里,我只是相信,其实就够了。绘画是需要兴趣的,就是这样,否则那也是灾难。

尽管我不断地努力,我想画出我的看到,可总是难以做得满意。我不断地寻找,我在使用各种方法去寻找。随着画面的变化,慢慢地我发现,我的感受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这又是为了什么?绘画使我时常处于疑惑和不安里。

我拿着木炭,木炭在宣纸上画出了一些线条和深深浅浅的调子。我觉察到了某种神秘——那是素描吧?眼下画中国画的对于素描是反感的,我为什么却是从这里得到了乐趣?我很是留意那种感觉,我甚至认为,那是对中国画的一种救赎。遗憾的是,我没有办法走得更远。木炭过后,我还得用毛笔去勾勒,把刚刚见到的那些内容,又给毁掉了。

你看,我说出了这么多没有原由的话,是否可以证明我没有计划过绘画的结局?在我的认识中,绘画是一种行动,绘画过程呈现着行动的目的。画家不是打扮得花里胡哨在灯光下表演的演员,他所做的是没完没了朴素的生活。有人能说出每一天的日子都是怎么过的吗?我们所做的是克服一些干扰,这是一种状态。事实是,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统统地保存起来。

是的,绘画就是不断毁坏中的行走,我们见到的只是复杂关系中的最后一个画面。没有办法,事情的本身也在提醒我们,绘画创作,它所针对的是画家自己,这是一个人的事情。

现在,我似乎只能说出这些,如果按照今天的思路想下去,所涉及的问题可能就远了。或者我们谈及的像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它根本就是说不大清楚。那么,还是放下思考,我们拿起画笔,这样也就是一种真诚了。

文/赵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