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译文白云飘来,山上的景致更佳。白云飘去,山上的景致依然美如画。山因为云的来去时暗时明,云随着山势高低忽上忽下。

 刘开曙图书馆 2022-12-19 发布于湖北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出自元代张养浩的《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白云飘来,山上的景致更佳。白云飘去,山上的景致依然美如画。山因为云的来去时暗时明,云随着山势高低忽上忽下。

我倚着手杖站立在高山云海之中,回头就看见山的那边:野鹿睡在草丛里,山猿在玩弄着野花。因这变幻迷人的云霞,我爱上了这山峰,它的美无价。我走走看看,那云雾缭绕的山峰,其实也是爱我的呀。



注释

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的宫调之一。

雁儿落带得胜令:双调带过曲,由《雁儿落》和《得胜令》两个小令曲牌组成。

晦明:时暗时明。晦,昏暗不明。

倚仗:即倚杖。

云沙:犹言云海。这里指苍茫空旷、云沙相接之处。

山家:山那边。家,同“价”。

行踏:来来往往、边走边看的样子。▲



创作背景

  这首曲子从曲词的内容来看,当是作者隐居历城时的作品。张养浩隐居历城是在公元1321年(元英宗至治元年),时五十二岁。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猜您喜欢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李商隐《板桥晓别》

始于文而卒于武,天地之道也。《黄帝四经·经法·论约》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慢人者,人亦慢之。《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二回》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佚名《无题》

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杜甫《哀江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