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四方面军的军事教育奠基者:一人授衔中将,另外三人结局很可惜

 逍遥书屋123 2022-12-19 发布于山东

说起黄埔军校,很多人都知道那是培养将军的摇篮,国共两党很多知名将领均出自黄埔。

其实早在红军时期,我党为了培养自己的军事干部,也创办了自己的红军学校,后来逐渐演变为红军大学、抗大。

文章图片1

红军学校创始人~陈东日

今天,笔者就说说红四方面军的军事学校。最开始成立的时候,当时叫鄂豫皖红一军随营学校,工作主要由李开达和张琴秋负责。红四军成立后,随营学校扩建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4分校,由曾中生任校长,刘杞任政治委员。后期的话,为了纪念彭湃和杨殷两位革命先烈,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4分校改称彭杨军事政治学校,这里主要涉及到四个人,分别是:蔡申熙、倪志亮、李特、何畏。

文章图片2

张琴秋

蔡申熙是第一个提出红四方面军正规化发展的军事将领,张国焘后来也评价他极具战略眼光。因此,作为一名具有敏锐眼光的军事家,他发现红四方面军基层指战员虽然作战英勇,但是却缺乏有效章法和协同作战意识。他本身毕业于黄埔一期,又有多年的作战经验,深谙“治军先治校”的道理,所以主动提出去彭杨军事政治学校任职,担任第一任校长。

文章图片3

蔡申熙(1906~1932)

军校一共主持了四期,共计培养了1000多名学员,他们后来大多成为红四方面军的团、营级干部。因此,蔡申熙为红四方面军的正规化、高质量建设可以说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他本人却不幸在1932年10月9日的湖北黄安河口镇战斗中中弹牺牲,年仅26岁。

徐向前元帅后来曾经对蔡申熙有过这样的评价,他说:“蔡申熙同志是红15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鄂豫皖红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具有战略家的胆识和气度,而且在历次战役战斗中机智果断,勇猛顽强,因而在红四方面军中有很高的威望。他的牺牲,是红四方面军的重大损失。”

再看一看倪志亮。倪志亮将军的一生很有意思,念过私塾,上过高小,做杂货店学徒,后来又在皖系军队和陕军中当过8年兵,这经历可以说相当丰富。

文章图片4

倪志亮(1900~1965)

1925年,黄埔军校第四期招生,因为看不惯旧军队的黑暗,倪志亮一下子离开了陕军,选择进入黄埔军校深造。第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还参加了广州起义。

1928年,倪志亮被派去鄂豫皖工作,这应该是党中央派去的一批较早的军事干部。因为他是黄埔科班毕业的高材生,又有较长的从军经历,所以他在红军队伍里升迁很快。

红四方面军成立时,倪志亮担任红军主力第10师师长,与陈赓、王树声、刘英并列。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扩编后,彭杨军校恢复,因为有较高的军事理论水平,倪志亮被安排担任彭杨军校校长兼任方面军参谋长,为红四方面军的正规化教育和干部的培养做了诸多贡献。

可能是由于具有丰富军事教学经验的缘由,倪志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是负责军校的日常工作。在1950年7月,他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大使,这也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军衔评定。很多网友说,倪志亮有元帅的资历,至少是上将,但是最后却只被评为中将,太冤屈了。在笔者看来,倪志亮将军只授中将应该是跟他长期不掌兵有关系,至于什么受“草地密电”事件影响,纯属扯淡。

文章图片5

倪志亮(右一)

1965年12月15日,倪志亮将军在北京逝世,终年65岁。

再说一说李特。李特在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件事就是奉命骑马追赶毛泽东,所幸后面没有发生人员伤亡。抛开这件事情,他应该说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为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军事教育和干部培养方面,李特可以说是呕心沥血,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文章图片6

李特(1902~1938)

李特是安徽省霍邱县白庙乡人,他参加革命很早。在1924年的时候,李特便被派到苏联学习军事,先后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乌克兰基辅军官学校、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这段丰富的学习经历充实了李特的军事理论,因此,后来派到红四方面军工作的时候,他一直担任军校教育长、副校长和参谋等职。

1938年年初,李特和黄超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被诬陷为托派分子,遭到秘密处决。他的死因至今是一个谜:到底是谁下的命令,何人执行的?尸骨葬在哪里?到今天也无从知晓。

红四方面军的很多高级将领对李特的评价颇高:“李特这个同志品质很好,理论水平比较高,平易近人,有学问,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拥护的,是非常忠诚于党的人。当时把李特当成反革命是冤枉的,应该平反,因为他是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

1996年6月27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委员会终于为李特平反昭雪,并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最后一个是何畏。何畏在红四方面军名气很大,他的经历也相当传奇。

文章图片7

何畏

他是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曾经担任过马来西亚共产党的负责人,后来又在厦门大学、黄埔军校学习过,可以说是枪杆子和笔杆子可以一手抓。

1932年,何畏被派往鄂豫皖苏区工作,不到一年便升任红12师师长。红四方面军扩编后,何畏又升任红九军军长,他的副手正是后来的开国上将许世友。

何畏虽然身居高职,但是往往作战时不惧枪林弹雨,抵近指挥,为革命负伤11次多,后面成为独臂军长。由于何畏作战勇敢,足智多谋,屡立战功,在红四方面军将领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便有了军中'小诸葛'的美誉。

何畏负伤后,由于他是黄埔毕业的高材生,更兼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被安排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政治委员,为红四方面军培养了一大批军事骨干。

何畏作战勇敢、指挥有方,但是这个人脾气暴躁,跟周希汉的矛盾也确有其事。不过至于“毛儿盖兵谏'这件事应该无从考证,因为何畏不是政治局委员,他是没有资格参加政治局会议的,那又怎么可能把枪对准毛泽东呢?

至于何畏的结局,网上流传着多种说法:一、1938年离开延安后尾随张国焘投靠了国民党,在中统任职,建国前被枪毙;也有的说他在建国前无处可去,只好投河自尽;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回到老家海南成为一个普通人,在1960年的时候因病饿而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