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杯一等奖观察记录|《小蜗牛优优》【更多案例文末下载】

 当代学前教育网 2022-12-19 发布于北京

参赛作品名称:“小蜗牛”优优

参赛作者:徐健梅

省市+单位名称: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圆梦幼儿园

观察对象:优优

年龄段/班:5岁,大班

观察时间:上午集体活动时间

观察背景:优优平时在生活中是个慢性子.早上经常迟到,在吃饭排队等日常生活中经常拖后腿.

观察目的: 如何帮助幼儿改掉拖延的习惯

观察过程分析与措施

过程:

在进入CPM宝盒馆前,我给孩子们布置了这次活动的任务:每个小朋友要完成三盒宝盒.孩子们都大声回应:“好!”

在进入正式操作后,小朋友们都遵守活动规则,安静,认真,专注的操作.我看见优优打开宝盒,慢慢的把玩具拿出来,再一个一个慢慢的摆好,然后就坐在那里不动了.看看旁边的小朋友都在认真的操作,他才慢慢的开始玩起来.

活动时间快结束了,老师提醒小朋友们收拾玩具.其他小朋友完成了操作,陆续的收整玩具. 突然我听到优优大声哭了起来: “老师,我还要玩.”我来到他旁边,轻声问他:“怎么了?”他哽咽着说:“我只完成了两盒,我还要玩一盒.”这时,其他小朋友已经收整好并排好队等待回教室.下一个班级也排好队准备入馆.我跟他说: “我们班的活动时间已经结束了,下节课再玩吧.”优优一听,急得哭起来: “不,我要做,我就要做.”其他班的老师也跟他说:“现在轮到我们小班小朋友玩了.”我跟他说: “老师现在要带小朋友回教室喝水,你愿意跟小班小朋友一起玩吗?”优优犹豫了一下,含泪点点头,说:“好!”于是他停止了哭泣,继续完成了第三盒,才回教室.

分析:

1.  和妈妈沟通中了解到孩子生活作息时间不规律,做事缺乏主动积极性,凡事要别人多次催促.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5-6岁儿童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所以优优在活动中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却在责任感的驱使下,他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来完成.

措施:

1.我和他妈妈做了沟通.希望家长在生活中,分配孩子做事时不要一味的催促他,跟孩子做好约定,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如果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要对他进行适当的惩罚.比如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或者其他娱乐活动.如果他做事情提高了效率,要善用赞美和鼓励的力量,给予一定的语言鼓励或者物质奖励.如给他买他喜欢的玩具,外出游玩等,让他找到“快起来”的动力.

  2. 在活动中我也对优优进行了“限时”措施.在活动时间内要按时完成,培养他的时间观念.既尊重孩子的成长,也在成长中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本文为“当代学前教育网”参赛教师原创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当代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