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香暖寒冬-郑州日报数字报

 wps0321 2022-12-19 发布于河南

 ♣ 董全云

连续刮了几场冷风,气温随之骤降,路边的树叶飘落了一地,冬月就这样粉墨登场了。

街上的人越来越少了,即便偶有行人,也是将脖子袖子缩在羽绒服里,匆匆而过。路边的黑槐树的枝丫光秃秃的,一切都在寒意中笼罩着。在寒枝掩映的窗口,有黄色的灯光温情荡漾开来。

冬天最寒冷的时候是夜晚。不管是天晴天阴,到了夜晚,寒意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既然出不了门,在这样的冬夜,捧一杯暖茶,沉迷于一本厚厚的书中,便会有一份难得的宁静和美好。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里说:“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张潮认为,读经书适宜在冬天,因为这时人的精神容易集中,可以进入深沉的思索。的确,读书需要沉下心来,冬夜很静,比较适合读书。冬天的夜读,既是增加知识的过程,更是净化心灵、升华思想的过程。

古人读书讲究“三上”——马上、车上、枕上。对我们来说,“在马上”读书已经没有机会体验,“在车上”读书的时间也少得可怜,唯有冬天,桌前枕上,读书最为安逸。窗外寒风凛冽,室内安静温暖,一杯热茶,或一杯香浓的咖啡,静静地读书,偶尔发一会儿呆,然后沉浸书页之中。

穿梭书海,从古至今,从中至外,上下五千年,东西南北中。疫情反复无法远行,躲入静室乐此不疲地从字里行间读出鸟语花香、潺潺流水,那自书中流淌而出的真情,滋润着我的心田,诗意从每个文字间袅袅升烟。

于谦在《观书》中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与晨昏相对的是好书,与日夕相伴的是嘉文,这样的日子怎能不让人分外留恋呢,尤其是爱书惜阴之人,对此爱惜更甚。

汪曾祺的作品是轻松写意的,生活是富有诗意的。所以,在烦恼缠绕的时候,不妨坐下来读几段汪曾祺的文字,回味一下自个儿有趣的过往。正如这位可爱的老头儿说的: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噗噗”笑出声来。

冯骥才在《读书是为了心灵生活》中写道:读书是为了心灵生活,我们需要的读书,是一种发自心灵的、对读书的本然喜爱。室外北风萧萧,室内书香袅袅。拿起书本,内心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安静平和。

冬夜静读,书中有岁月的宽厚绵长,有温暖时光的回味与流连。一本书,静静读,慢慢品,人就在书里起伏,掩耳不听那尘世喧嚣,便是世间极致的美好。

寒冷的冬月,书香氤氲中,让心回归宁静。一本好书、一杯清茶,四下俱静,嘈杂远去,一颗心也变得波澜不惊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