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远杜氏鑑公徙居及生年考

 君子剑兰 2022-12-19 发布于湖南

安远杜氏鑑公徙居时间,在现有杜氏族谱中有二种不同的记载。一种是1992年编修的江南杜氏联修族谱记载,杜衍三世孙经德公生于宋嘉佑二年即1057年,经德公五世孙鑑公六岁随祖父宝公于嘉佑三年即1058年徙居安远。另一种是清代编修的万安谱,有鑑公建炎三年1129年徙居安远,绍兴四年1134年牵头七望族建无为寺塔塔的记载。如按第一种记载推断鑑公生年时间,鑑公生年比太祖经德公还早,显然不合常理,也不合逻辑。按第二种记载,鑑公徙居安远时已不是懵懂少年,而是具备一定资历、能力、威望的成年或壮年。如果鑑公徙居安远时还是少年,牵头七望族建塔的应该是其祖父宝公或其父亲礼公。如果鑑公徙居安远时不是成年或壮年,建塔一事又从何而来,何从谈起?那么,鑑公生年保守推算应该从徙居安远的1129年往前推约30年,也即鑑公生年约在1100年。经德公至鑑公历五代,之间只有42年,平均代距10年多一点,同样不合常理。因此,在全国杜氏通谱的编修中,安远杜氏鑑公生年存在较大的争议。

之所以出现玄孙鑑公生年比太祖经德公还早及代距过短的问题,原因有二:一、是安远杜氏族谱一修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即1564年,离鑑公徙居安远有500年之久,期间因战争离乱、火灾焚毁,保管不当,以致资料散逸,无可考证,只能采信口传历史,错误在所难免。二是先人把鑑公生年与县志记载的无为寺塔建塔时间相联系,造成鑑公生年与太祖经德公生年相冲突。据安远县志记载,无为寺塔建于绍圣四年(万安谱为绍兴四年1134年),也即1097年,由鑑公牵头七望族劝缘兴建。族人可能由此推测鑑公当在四、五十岁许建此塔,其随祖父徙居安远应在1058 年左右,且取1058年的确数。之所以这么说,依据如下,保存至今的安远县志修于明弘治癸丑年,即1493年,而族谱一修于嘉靖甲子四十三年,即1564年,也即县志编纂时间早于族谱。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族谱采信作为信史的县志资料是常有的做法,也属正常。

但问题在于,县志对无为寺塔建塔时间采信的也是口传资料。安远县志《古塔记》第二段第一句:“然访是塔,建自宋绍圣四年。”开宗明义,指出了建塔时间是通过访问来的,并无确切的文献资料。《古塔记》一文作者邑增生欧阳威凤写此文时,也离建塔时间有五、六百年之久,民间记错时间也再正常不过了。如果建塔时间是错的,鑑公徙居安远时间及生年由此推定,显然也是不正确的。

自此,历次编修族谱对鑑公徙居时间及生年均采用一修族谱史料,再也没有做进一步的考究,更不要说更正。

非常幸运的是,同族同宗的安远长沙杜氏族谱对鑑公祖父宝公(与安远长沙先祖聪公是同胞兄弟)、曾祖父文公、太祖经德公的生卒年有明确而详实的记载。经德公生于嘉佑二年1057年,殁于元祐七年1092年;文公生于元丰己未1079年,殁于建炎己酉1129年;宝公生于绍圣丙子1096年,卒年不详;礼公生卒不详。由此可见,经德公22岁生文公,文公17岁生宝公,符合生育规律。

谱学家李道生通过多组数据测算,古人世代平均年率(亦称代距)为29.3年/代——36.1年/代,多组平均为33年/代,一般古代人代距多在30年/代以上,有的甚至为38年/代上下。而近代人一般为28年/代左右,现代人为25年/代左右。考虑到经德公至鑑公只有五代,对鑑公生年的推算暂且按多组平均为33年/代计算,礼公生年约在1129年许,鑑公生年约在1162年许。经德公至鑑公的代距(1162—1057)÷4=26.5年,符合代距规律。

那么,鑑公生年推定在约1162年许,与其后裔生年有无冲突呢?为保证验证的客观、公正,本考证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随机抽取不同房系,不同世序的7个后裔进行生年验证,看看他们的生年有无冲突。

例证一,大十郎公房系,民德公生于明洪武乙卯1375年,鑑公生于1162年,67世鑑公至75世明德公,历8世,代距(1375—1162)÷7=30.4年;

例证二、大十郎公房系,80世乔攀公生于明正德庚辰1520年,鑑公生于1162年,67世鑑公至80世乔攀公,历13世,代距(1520—1162)÷12=29.8年;

例证三、大八郎公房系,82世启吾公生于明隆庆辛未1571年,鑑公生于1162年,67世鑑公至82世启吾公,历15世,代距(1571—1162)÷14=27.3年;

例证四、大九郎公房系,75世千四郎公生于明元统元年1333年,鑑公生于1162年,67世鑑公至75世千四郎公,历8世,代距(1333—1162)÷7=24.4年;

例证五、大七郎公房系,91世湘棋公生于同治己巳1869年,鑑公生于1162年,67世鑑公至91世启吾公,历24世,代距(1869—1162)÷23=30.7年;

例证六,大七郎公房系,71世旻智公生于宋景定四年1263年,鑑公生于1162年,67世鑑公至71世旻智公,历4世,代距(1263—1162)÷3=33.7年;

例证七、大十郎公房系,78世五峰公生于明天顺壬午1462年,鑑公生于1162年,67世鑑公至78世五峰公,历11世,代距(1462—1162)÷10=30年;

经随机抽样验证7个鑑公后裔生年,与鑑公的代距最小的24.4年,最大的33.7年,均在谱学界认可的代距范围内,没有与鑑公生年冲突的现象,说明上遵下循的原则在鑑公的生年推断中得到充分体现,是科学的,合理的,应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杜伯裔孙伟雄敬撰

                      2021年12月24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