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秃头中年大叔的直白

 千刀君 2022-12-19 发布于山东


1

      从16年来到深圳开始,洗头的时候就会掉落数根头发丝,零零散散。头皮上也有类似创伤的东西,之前很在意去整理,后来开始自暴自弃。

      比起高中来白发渐消,想趁热打铁,买了黑芝麻糊,没有吃几顿;买了黑谷牛奶,口味怪异,至今留在箱底。

     休假期间回乡换了眼镜,两眼均涨了50度,右眼瘸得比较厉害,大学时坏习惯所致。

     如今连续几个月,早上6点多醒,在床上挣扎到7点半,洗漱上班。得一室友,清早呼噜响,夜里不关灯。

      近期体检,医生建议复查,说为了健康和工作,需要得到市级医院的结果。

      可能这就是咸鱼吧。

2

      开始留意植发的广告,看到比较靠谱的医院在台湾,植发一株在我一个月的工资水平上......假发也很好嘛,开始考虑那种假发好看,衬托得出我这张还算过得去的脸。网上有使用特效,把自己照片PO上去,就可以尝试各种假发的效果,这个风格......好像当年的惊险刺激网页小游戏“杨幂换装”啊.....

      之前传言:199X年之前的人已是中年,掐指一算,背后发凉,半个身子已经埋进中年了。赶紧检查微信,心疼的把所有装嫩的表情包删掉,把头像从阿猫阿狗换为成熟稳健风格——那是一张三天不刮胡子的自拍。

      曾想过自己中年的样子,头发勉强覆盖,胡子像个无赖,唯有身高平稳,跳起打人膝盖。不行不行,为了这句顺口溜,头发又要开始掉了。

      虽不及中年,但已经开始“养老”了。平时看看养生的知识,虽不执著于茄子绿豆,但也不敢吃新鲜的东西。 记忆力也不是那么准确,在写这句话的时候,把吃剩一半的苹果扔进垃圾桶,写完之后还找了半天,哎,我苹果呢?    

3

       你害怕老去和死亡吗。

       对于死亡,大多数人都是隐晦的。这个人没了、走了。换一种语言也是“pass away”。中国人的观念里,大人会叮嘱小孩子不要说关于死亡的丧气话,不吉利。

      除去“生命结束”这个狭义的概念之外,死亡也可以延伸到很多方面。工作不利,感情坎坷,对于人生自暴自弃,都属于这个范畴。一些人在困境中主动选择消亡,一些人在挣扎着爬出这个漩涡。

      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个概念会更加冷冰冰:死亡无非是分子层面的变化,机体分解,分子转移。世间能量守恒,死去的物体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再次存在。

      很多人清楚这个道理但却无法接受,还没有好好享受这个世界,怎么就离开了呢?在科学上到谈不上离开,但重聚而后的自己,已经没有现阶段的自我意志了。 

4

      人需要直面老去和死亡,支持这个观点的原因有太多了。

      一直以来人都是“怕死”的。努力挣钱是为了不让自己饿死,坚持锻炼是为了不让自己病死。有了基本健康,才敢建立梦想。当解决不了最基本需求的时候,自身所有的血糖都用来对付饥饿时抽搐的胃,或是肥胖到难以走动时,心脏的不断抽泣。

      参照上面的条件,很多人已经“死”了,它们好吃懒做,得过且过。它们的价值观是“反正人都是要死的,努力又有什么用”。这条价值观真的十分有用,它免去了人的真实痛苦,不用再为赚更多钱去“搬砖”了;也免疫了精神痛苦,就算不努力,也不会“焦虑”。

      真正残酷的是,你在努力奋斗,他在得过且过,但当前状况下俩人收入相差不大,何解?

      其实你也注意到了“当前”这两个字,毕竟未来的事情,谁都不好说不是吗。

      郭德纲在相声里说过一段有趣的话:四个说相声的对着骂街,你把他们仨都熬死,你就是艺术家。所以比起它们“早死”,你实际上是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狭义上说,我们眼光要看向以后;广义来说,我们要坦然面对死亡,但不能主动选择死亡。

5

      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不禁的为其豁然而感到高兴,但语文书上节选的文章的确是有些“丧”气,难道没有更积极主动的了吗。更希望在某一天,人们指着棺材里的我说:看,这丫在动。

      人可以算着自己剩多少日子,然后去挑重要的事情去做;人也可以毫不在乎的过着混沌的日子,这是自由选择。这个时候,我臣服于生命,我承认自身有局限并接纳它,但我会选择多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因为长远看来,这是变相的“延长”生命啊。

      写到现在,眼泪不禁流了出来,下午没睡好,需要去补觉。

今日问题
  1. 想想过去,有没有成功对抗过“无力感”的经验。

  2. 你怎样理解“将军赶路,不打小鬼”这句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