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守住一个吃瓜群众的底线

 千刀君 2022-12-19 发布于山东

上周四推出一篇文章《我这二十多岁的日子,过得可真不怎么样》,收到了朋友的留言:

正好与我在文中的观点相重合:

在这个有风便是雨的媒体时代,每个年纪、每个阶级都可能在被动地接受强加观念。

许多小的呼声被放大,就影响了一些判断力和决策力弱的人。比如“跳出体制”就一直困扰着这一代人。

体制

之前觉得“体制”可能只存在于政治圈子中的人和关系里面,但最近被告知自己的工作性质也属于体制内的,有点吃惊。

回头想想工作的这一年内,也没有享受到什么特殊的待遇,这种体制内给人的感觉明显不如别人吹起来那么棒。参照自己的工作,可以罗列出“体制”的特点:

  • 公认的稳定(X险Y金)

  • 收入随时间呈线性增长,但增长速度慢

  • 等级氛围严重

  • 社会分工不明显,能代替自己的人一大把,可能引发价值感缺失

最吸引人的就是第一条,稳定;最折磨人的也是第一条,太过于稳定。这可急坏了一群人,每天都在想着到底要不要跳槽。

这些着急的人,有一部分是真的在左右摇摆,难以抉择;还有一部分人仅仅只是吃瓜群众,由于喜欢瞎凑热闹,最后被被媒体牵着左右摇摆,最后忍不住出坑了,看似潇洒,但实际未能认真权衡。

关于要不要走出体制这个话题,我自己也没有想好,所以不敢在这里妄下定论。我想在考虑成熟后写一篇推文,来解释自己的观点。

吃瓜群众瞎凑什么热闹

本文旨在解释“别人跳不跳跟你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因为很多人都是在别人跳坑之后,才慌乱之间做出不认真考虑的决定,其结果只能凭概率和运气。

首先要了解一个前提:一个人可以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想法。一个想法是源自内心的,还是由环境决定的,他都很清楚,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选择。

你看,人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选择的。我们可以把一个人选择的所有内容放在一个圈内,叫“关注圈”,见下图。

你看这个圈里全是喜欢的东西,不喜欢的都在圈子外面。

在关注的事情里面,有些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于是单独划出来,叫做“影响圈”,也就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看,别人跳槽就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由于人喜欢凑热闹,会把精力放在“别人跳槽” “XX明星轶事”这种控制不了的事情上,做自己事情的精力就会减少。

久而久之,“影响圈”就会变小,很多本来可以做成的事情也就扔掉了。

而另一些人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力所能及事情上,就是上图中的“影响圈”。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去做一些圈外的、可能失败的事情,努力把手伸得更长。

这也是时下比较流行的说法:走出舒适区。久而久之,很多做不来的事情也能学会了,自己的圈子会越做越大。

但走出舒适区不太容易,有可能存在错误的选择。对于无法挽回的错误,要尽快承认这些事情超出了能力范围,改正并吸取教训。

吃瓜群众要想避免陷入“凑热闹”的坑,请把眼光和手专注于自身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把不会的学会,而不是试图操控能力之外的事情。

铁饭碗

你有没有发现,铁饭碗的含义已经从一个岗位,渐渐地演化为一个人的核心能力了。

很多人想跳出体制,除了受到别人影响,也有可能没认识到这一点,始终把岗位当作铁饭碗。

关于跳体制,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要判断自己的能力和职位的匹配度,吃瓜可以,但无脑跟风不可以。

番外篇

上面的那几个圈圈还有分析方法来源于一本书,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这本书几乎可以被称作是神书了,关于它的评论两极分化。看过的人觉得它是“朴素又容易实践的方法论”,没看过的人把它当成《人性的弱点》《你若安好》等“鸡汤文学”。

比如我现在的室友每次都会拿这本书开玩笑:我不爱看书,最烦那些什么《XXXX的几个习惯》这种垃圾书......

在这里必须拍着胸脯跟你推荐,这本书我完整地读过三遍,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上面的几个圈圈来源于书中的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意味着,先做好自己的事,再去尝试危险的事。承认失败不丢脸,再爬起来战斗就好。送你一句海明威的话: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请向朋友推荐一下,或者转发至朋友圈,有更多的人支持,我们才更有动力。也欢迎你提出意见或者建议,更欢迎共同交流对文章的看法和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