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赢家》:认真生活是拯救迷茫的最佳解药

 千刀君 2022-12-19 发布于山东

 这是千刀君的第155篇原创文章        


近期看了电影《大赢家》,虽是一部喜剧色彩并不浓厚的喜剧电影,但在特殊“影荒”时期也显得颇有趣味,本文是该电影的一篇影评,文章涉及剧透。

1.认真生活的人是赢家

主人公叫“严谨”,是一家银行职员。 银行与本地警方制定了一场演习计划,严谨扮演抢匪一角。

最初计划中所有人只想简略走一遍流程:抢匪抵不过英勇的人民警察,一着不慎被斩于马下,束手就擒。

但严谨的工作态度颇为积极,既然要抢钱就要认真抢。于是出现了意外:警察被杀,人质被绑,警察一方渐渐落了下风。

警察的态度也符合基本价值观:对面来真的,咱也不能搞形式主义。陪他玩,鹿死谁手凭能力说话。

结局不透露,只说给了个温情正向的底。最后也完成点题:

就算被家人冷落、被领导误会、被同事排挤,但我选择做好人,努力没有成果,那就更努力一点。”

被迷茫与自我怀疑笼罩的严谨,仍然用认真对待外界,施以善意。满满的正能量,不虚伪,不矫情。


2.以直报怨还是以德报怨

其实最后也没完全理解主角定义的“好人”是什么意思,笔者个人把其理解为“于人生中踌躇不定时,仍坚守做人基准线,不乖张作恶,不随波逐流”。

坚持做好人,以德报怨,看起来善意满满。但孔夫子会质疑你,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如若是我,打他丫的。

而博弈论又在讲,若不知对方虚实,可优先伸出橄榄枝,第一回合报以德,第二回合静观其变。

两难之间,如何选择?

看时机,看当权者,看社会法治状态,看人等等,顾忌特别多。

孔子系贵族之后,必尊崇更高阶层的道德水准。接受不了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式的道德,所以“以直报怨”才是行事标准。

而耶稣式的草根道德无非是粉饰后的虚荣:你打了我的左脸,我就把右脸贴过去。我占主动权,我是自愿的,唯自由不可辜负!

而聪明如主人公严谨,对“以德报怨”式的打法做了扬弃:按自己的标尺做事,相信对方存有善念并试图唤醒,并最终成功收获善意。一半原因是聪明,另一半则是幸运幸运之处在于没有阶层之分,每一个公民都遵守律法与道德。

人人都是利维坦的组成部分,人人都受到其信用背书,人人都容易被其吞噬与约束 。

3.基准线和最坏的打算

展示完幸运的一面,再思考最不幸的一面。若小社会中无权威信用背书,则律法无用,蝇王横行,自下而上的规则难免被恶性利用。

这时候行事的基准线就变了,此时想单纯的做好人,想用一厢情愿感化他人,想借用对方的惭愧心理减少报复,实则不可取。

倘若发生如此巨变,如何应对?
不管什么背景什么社会,都有君子、小人、伪君子三类,其中伪君子占大头。

小人好防,行与思一致。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躲。

伪君子难防,在暴露之前他就是个君子,当他暴露时自身必然损失较大,只能随机应变。

伪君子做事有序,小事做好,大事做坏。 自身打交道时,就要尽可能地把大事分解成小事,一步步来做。达不到合适的筹码阈值,他不会现身。

大概率下我自身也是一个伪君子,所以在心态上,能学会共存,就不要仇视。

感谢导演没有把最坏的一面展现出来。有的时候电影能吸引人恰恰是因为人未能达到这种超高的道德水准,又想在在这个虚拟世界中保持一份幻想,这是人之常情。

所幸剧中人物皆为正常思想市民/职员/民警/局长。唯一的“刺头”银行行长在高台教化下,也重整思想,刷洗精神,团结一致向前看。权力压迫抵不过正义之师,事物的流动和正向发展是人类津津乐道的事情。

很多年前在看电影《郭明义》的时候就在想,真可惜,我可能永远成为不了这么高道德水准的人。同时又在想,真庆幸,我周围还有这样的好人。


4.轻浮是点燃群众的火药

个人的思辨力永远是直面社会的利刃。主人公严谨做事是有自己水准和基线的,得力于其较强的思辨能力。

大多数走在迷茫路上的人没有主见,踌躇不得志,亦不想碰壁,连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活着好。

这样的工具人聚集,危险系数倍增。群众的力量最大,群众也最易被煽动。无法制包容的环境下,特立独行区分开群众又很危险,最后被热情群众抬到篝火上,切成片,撒孜然。旋转烤制十五分钟,刷油继续烤,七成熟给围观者,管解饱;十成熟给领袖,执笔添墨载入史册;剩下的骨架被某博大V叼走,刀砍斧剁做成笔,仍能继续做文章。

写到这里才发觉,一个人思辨能力越强,则越希望周围人有同样水平的见解。不仅出于道义考虑,也是利益考虑。

扯远了,跑题了,认怂了。就写到这里,下篇文章见!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