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V篇年度精选歇后语的句子

 秋琰 2022-12-19 发布于辽宁
 

1、 鹅卵石掉刺蓬——无牵挂;无牵无挂

2、 【好马须得配好鞍】(谚)指有了好马,还得有好鞍搭配。泛指事物的主体好了,还得有好的陪衬才显得谐调。 也作“马好还得鞍子配”。

3、 山鸡吃着黄连子——苦在心窝不敢啼(提)

4、 老太太吃奶豆腐——尽挑软的

5、 穿上航空衣——要飞了

6、 【一个将军一道令,一个和尚一套经】(谚)每个将军都有自己一套指挥的号令,每个和尚都有自己一套常念的经文。比喻谁掌权谁说的话就算数。也比喻多层领导,各自发号施令。 也作一个将军一个令,一个和尚一个磬。 一个和尚一本经,一个将军一道令。

7、 初学剃头遇到络腮胡——不知从何下手

8、 爸爸是教师。前天,我在他抽屉里发现一张荣誉证书,是今年教师节市政府刚发的。我拿起就跑,在爷爷奶奶面前夸耀。爸爸知道后批评了我,他说:“花开不是为了凋谢,而是为了结果;结果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奉献。”(河南·项城)

9、 【不图三分利,不起早五更】(谚)五更:天色未明的时刻。指人不是为了生活,为了谋利,谁也不肯起早睡晚,辛勤苦干。 也作“不为谋利,谁肯早起”。

10、 【藏了和尚藏不了寺】(谚)和尚: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指和尚能躲藏起来,寺院却无法躲藏。常比喻躲避不是个办法,事情终得要解决。 也作“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寺”。

11、 【大意失荆州】(谚)荆州:在湖北,三国时期刘备政权的军事重镇。刘备取西川,关羽镇守荆州,只因骄傲大意,被东吴袭取了荆州城。指麻痹大意,必定遭受失败。

12、 【神怕敬,鬼怕送】(谚)旧指神怕对它敬奉,受到敬奉便不好降灾;鬼怕对它祝送,得到祝送便不能作祟。比喻对邪恶的人,消极的态度便是敬而远之。

13、 【破巢之下,焉有完卵】见“覆巢之下无完卵”。

14、 【跟着狼吃肉,跟着狗吃屎】释义:比喻跟着能力强的人吃香享福,跟着能力差的人吃苦受罪。例句:郑书记,原来大伙儿还不觉得您怎样,龙书记这么一来,大伙儿还是觉得您亲。跟着狼吃肉,跟着狗吃屎。

15、 人上一百,五颜六色;人上一千,样样都全。

16、 【热心招揽是非多】(谚)热心:有热情,肯尽力。指热心人常会落得麻烦缠身,苦恼不断。 也作热心招是非,冷眼无烦恼。 冷眼:冷漠地看待周围的事物。 热心闲管招非,冷眼无些烦恼。 热心闲管是非多,冷眼觑人烦恼少。

17、 【千金难买心中愿】(谚)指人的内心愿望最为重要,最不易得到满足。 也作“干金难买一个愿”。

18、 【老王的拳捣老王的眼】(惯)比喻自己人内部发生争斗。

19、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惯)从前的人没有做过,以后的人也做不出来。形容成就卓越,空前绝后。 也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0、 【找门路】(惯)比喻寻找能够达到个人目的的途径。

21、 船开才买票——错过时机

22、 【黄梅雨未过,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开,黄梅雨不来】释义:冬青:常绿乔木,夏季开花,花小呈淡紫红色。在黄梅雨时节,冬青树一般不会开花;如果开花,便是旱象的征兆,黄梅雨便停止。例句:冬青花占水旱。谚云:“黄梅雨未过,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开,黄梅雨不来。”

23、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谚)从前发生过的事能够牢记不忘,便可作为以后行事的良好借鉴。指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可以总结经验,接受教训。

24、 敲着饭碗讨吃的——穷得叮当响

25、 我抬头看天,说:“天上的云真漂亮,跟鱼鳞一样。”奶奶笑着说:“天上起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我问那什么样的云会卞雨呢?奶奶说:“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河南·焦作)

26、 【骑驴的不知赶脚的苦】(谚)赶脚:赶马赶驴的脚夫。骑在驴背上的人,体会不到随在驴后赶脚的人跑路的辛苦。借指幸运者难以体会到厄运者的苦愁。

27、 【担折知柴重】(谚)折(she):折断。指挑柴的担子压断了,才知道所挑的柴太多太重。比喻人承受过大的压力,才体会到责任的沉重。

28、 世界地图吞肚里——胸怀全球

29、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惯)本想打人,却伤了自己。比喻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也作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搬砖打人砸了自己的脚。 搬石头压自己的脚。

30、 我总爱向大人要零花钱,奶奶经常说我:“毛毛雨要淋湿衣裳,杯杯酒要喝完家当。你得注意节约啊!”(新疆·塔城)

31、 【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歇)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指争斗的双方都很强硬,互不相让。

32、 象棋斗胜——纸上谈兵

33、 【 天上掉下来的,地下冒出来的】指不可能,或意外出现,幸 运得到。曹禺《日出》:“您说这钱现在不从四爷身上想法 子,难道会从天上掉下来?”

34、 【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谚)比喻只有缺少智谋的人. 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35、 【自家掘坑自家埋】(惯)比喻自作自受,自讨苦吃。 也作自己掘井自己跳。 自个儿挖坑埋自己。

36、 【不怕慢,就怕站】(谚)指做事慢一点不要紧,就怕中途停顿。

37、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俗语用来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有时候会向反面转化,难以预料。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一句民间谚语。在古代,由于黄河河床较高,泥沙淤积严重,河道不固定,经常泛滥成灾,所以黄河经常改道,改道后,某个地方原来在河的东面,很可能就变到河西去了,所以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关于这个说法还有个小故事。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之孙由于挥霍无度,到中年时便将家产败尽,以沿街乞讨为生。某日,他来到河西庄,想起了自己的奶妈,便一边打听一边找。当问到一个农夫时,恰巧这农夫正是奶妈的儿子,郭孙到他家里一看,粮囤座座,牛马成群,很是惊讶,就问他:“你家里已经很有钱了,为什么你自己还要劳作呢?”奶妈的儿子就说:“家母在世时,领我们创业,才有了现在的家业。我们也得勤俭持家,否则金山也会吃空的。”郭孙听后很惭愧。农夫不忘旧情,给郭孙在家里找了活计,无奈他什么也不会做,处境非常尴尬。农夫见状不禁叹息到:“真是三十年河东享不尽荣华富贵,三十年河西寄人篱下。”

38、 【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谚)亏心:指对不起良心。指人即使在暗处偷偷做了昧良心的事,神灵的眼睛也会看得很清楚。劝人在任何情况下不要做坏事,不然,必将受到应有的惩处。

39、 【猴子下井捞月亮,想得美,办不到】释义:比喻空想,不能成为现实。例句:“只怕是猴子下井捞月亮,想得美,办不到!”头人女儿一撇灰色小嘴,心想他多年来出生入死,非要当那空牌位的国王不可,不便当众使他泄气,只好暂且依顺着。

40、 【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谚)三:多的约数。指井多淘上几遍,就能吃上甜水;人多向几位师傅学习,就能博取众长,学到高超的技艺。

41、 【 拨开乌云见青天】由昏暗转为晴朗。指情况好转,也指 醒悟明白。浩然《艳阳天》:“我保险,把押着的人一放,马上 就拨开乌云见青天。”

42、 【八两换半斤,人心换人心】(谚)旧制秤一斤是十六两,八两换来半斤,这是公平的交换。指只要诚恳待人,自会换取人们的信任。 也作“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43、 【卜一手穿针,一手捻线】(惯)比喻在双方之间联络,为双方接通关系。

44、 【出门看天色,进门看眼色】指处处小心谨慎,按别人态度 行事。成语:察言观色。杜鹏程《保卫延安》:“拿我来说吧, 十四岁上就给人家熬活,一熬就熬十三年;那真是把脊梁骨 压弯啦!出门看天色,进门看眼色。”

45、 邻居二哥不务正业,昨天赌博赢了三百多元,就到处炫耀。爸爸严肃地教育我们说:“能看贼挨打,莫看贼吃饭。不劳而获,终不是存身立业的路子。你们可不能染上这样的毛病。”(河南·内乡)

46、 太阳地里点灯——不增光

47、 【爹娘亲,娘舅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谚)娘舅:母亲的兄或弟,即舅父。指子女跟父母和娘舅的亲情,任何外力都不能隔断。 也作“娘舅亲,骨肉亲,打折骨头连着筋”。

48、 【没出嫁的闺女做鞋子——不管女婿脚大小】(歇)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婚前男女双方不能见面。 指做事盲目,不知实际需要。

49、 树上的烂杏——数它坏

50、 数学测验完毕,老师让得90分以上的同学举手,结果只有三四个人举起了手。老师打趣说:“真是三个人两根胡子,稀少稀少。”大家都笑了。(河南·洛阳)

51、 【年三十放炮仗——响到一块儿】(歇)响:谐“想”。指彼此或众人所想的都一个样。

52、 【白的黑不了,黑的白不了】释义:事实不容歪曲。例句:“是白的,黑不了,是黑的,白不了;再多几张嘴,我也不怕!”

53、 海瑞见皇帝——拼着一死

54、 闭眼撕皇历——瞎扯

55、 八个人抬大轿——步调一致

56、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谚)指听人说话,要善于聆听他的弦外之音,明白话里的真正意思,就像听锣鼓一样,要听出它的节奏和音响。 也作听鼓听声,听话听音。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57、 【爬得高,跌得重】释义:官职攀得越高,招来的灾祸越大。例句:爬得高,跌得重。心越狠,命越穷。人心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58、 【放下包袱】释义:比喻解除思想上的负担和顾虑。例句:所谓放下包袱,就是说,我们精神上的讦多负担应该加以解除。

59、 【羊毛出在羊身上】(谚)羊毛是从羊身上剪来的。比喻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亏了本对自己无损失。

60、 【先来媳妇不怕晚来婆】(谚)媳妇虽然是晚辈,但先来;继母虽然是长辈,但晚到。先来的不怕晚到的。指资格老往往胜过地位高。

61、 【买田不买粮,嫁女不嫁娘】(谚)粮:钱粮,旧时交田税称“纳粮”。 买田地不能把赋税一起买下,嫁女儿不能把丈母娘也陪嫁出去。指凡事都有个限制,无限制就成了荒唐。

62、 【砸锅】“砸锅”这一俗语常用来比喻把事办坏了。如“把事办砸了”。 “砸锅”源自戏剧不同剧种的联合演出。清末民国初年,我国北方的京剧曾同直隶梆子(今河北梆子)同台演出,而剧目、表演等又仍旧各自保持原状不相混同。人们就将这种班社俗称“两下锅”或“双下锅”班社。后来,唐山地方戏评剧后来居上,登上京津舞台,成为北方影响力较大的剧种之一。有时出现了京、评、梆同台演出的场景,人们称之为“三下锅”。另外,京剧演员为了扮演自己所不会的角色而临时去钻研、排练,拓宽戏路,本行也俗称为“钻锅”。在这里,“锅”已经成了“戏”的代名词。旧时,人们常用“砸锅饭”来喻失业,而戏要是唱得不好演不下去,自然也就“砸锅”了。如果演砸了,两下锅也好,三下锅也好,自然又得另起锅灶。

63、 【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拣不好办的事说。赵树理《三里 湾》:“你小子真是茶馆里不要了的伙计一一哪一壶不开你 偏要提哪一壶!我费尽一切心机来对付你,都为的是怕你 要分家,你怎么就偏提出这个来?”

64、 【发什么声,得什么音】(谚)音:音讯,信息。指说出什么样的话,就能让人看出他是哪个层面上的人。

65、 出头的鸟儿——先挨打

66、 【热汤泼老鼠——一窝儿都完蛋】见“滚汤泼老鼠——一窝都是死”。

67、 【女大不由娘】(谚)指女儿长大了,自有主见,很多事就不听母亲的了。 也作女大不由娘作主。 女大不由母,儿大不由父。

68、 【明月不常圆,好花容易落】(谚)落:凋谢。比喻美好的景象往往保持不了多久,称心如意的事情往往为时很短。

69、 外婆今年六十八岁了,可她还是闲不住,不是做针线活,就是学着使用天然气灶给我们做饭。我和妈妈都劝她要注意休息,争着从她的手中抢下家务活来干。外婆却微笑着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未学到。我要积极学习,发挥余热啊!”(广东·龙门)

70、 【人黄有病,天黄有风】(谚)指人的面色发黄,是有病的症状;天色发黄,是起风的预兆。

71、 【打碎的盘子敲烂的碗】释义:比喻关系彻底破裂,不可挽回。例句:她冷笑一声,说:“你别做梦挖元宝,想偏心啦!咱们是打碎的盘子敲烂的碗,扔到坑里,撒在道上,你拣不回来,也对不到一块儿。”

72、 【搞小圈子】(惯)指为了个人利益,互相拉拢利用,结成小团体。

73、 扁担挑下水[食用的牲畜内脏)——两头担心

74、 老师刚一进教室,就有人告状。老师才让这位同学坐下,又有同学站了起来。老师风趣地说:“你们真是按不下的葫芦瓢。”(河北·行唐)

75、 【满天要价,就地还钱】原指做生意讨价还价。也可指其他 交涉、谈判,双方条件相差很大。柳青《创业史》:“满天要 价,就地还钱嘛!买卖争分毫哩!就是这话,不争不竞,不 成生意喀!”

76、 【虎狼也有父子之情】释义:虎狼这样凶猛的野兽也有骨肉之情,人更应该有。例句:罪过,罪过!这孩子一难一度,投得个男身,作何罪业,要将他溺死!自古道:“虎狼也有父子之情。”你老人家是何意故?

77、 【鸡肚不知鸭肚事】释义:比喻这个人不知那个人的心思。例句:“不是不相信老三。你是'鸡肚不知鸭肚事’。我有我的难事,你可就无所谓了。”

78、 【老鼠养的猫不疼】(谚)老鼠生下的崽子,猫不会疼爱。比喻人只知疼爱自己的孩子。也比喻人对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关心,不爱惜。

79、 【三更半夜】“三更半夜”指人静夜半之时,按现在的时间是夜里十二点钟左右。这个词起源于宋代。宋太宗时陈象舆、胡旦、董俨、赵昌言是好友,四人志趣相投,常聚在一起谈论至深夜:“日夕会昌言之第,京师为之语日:'陈三更,董半夜’。”“三更半夜”一词由此形成。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鼓”或“更”,所以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击鼓报时,故夜晚说时间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还说“几更天”,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旧时一夜分为五更,中国有副传统春联:“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里就是用“五更”代指除夕一夜。第三更是子时,就是现在夜间十二时左右,已是深夜时分了。 “三更半夜”成为俗语,是与宋朝城市人民拥有夜生活分不开的。唐朝城市实行宵禁,北宋初年就完全解除了宵禁,宋人的夜生活开始丰富起来,改变了“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生活习惯,“三更半夜”也开始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时刻。可见,宋朝开夜禁是明智之举,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不然,就不会出现“陈三更、董半夜”了。

80、 【一不做,二不休】(谚)指要么就不干,要干就干到底。

81、 【花架子】“花架子”比喻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行为或中看不中用的用具。现在的机器为什么用“架”来表示,如一架飞机等。这和古代的纺车、织布机有关,它们的形状都像“架子”,时称一架织布机。“花架子”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在元朝时,松江纺织家黄道婆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远近闻名。而和黄道婆同在一个镇上的李秀才,他不愿意从事认为低贱的体力劳动,生活不下去,就到浙江湖州乡下当私塾先生.以此维持生活。这个秀才教书的地方也是个纺织之乡,大家听说李秀才是黄道婆家乡的人,就纷纷找他请教纺织新技术。李秀才对纺织技术一窍不通,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懂,就撒谎说自己是读书人,没动手亲自纺织过,但他可以把黄道婆的织机图纸画给乡亲们,让他们改进工具,提高技术。乡亲们拿着秀才画的图纸,请木工做_了一架织布机。织布机看起来很漂亮,很新颖,但是却不好用,根本没法工作。大家去问秀才,他却说你们的手艺不行,对最新的机器理解不透,所以才织不出布来。后来,黄道婆发明的织机传到这里,人们才知道李秀才画的织布机只是样子好看而已,根本不具备实用性,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花架子”。

82、 【兵无强弱,将有巧拙】释义:兵:士兵、军队。军队无强弱之分,将领有智愚之别。指选择带兵的将领,要重在智略。例句:古语有之:“兵无强弱,将有巧拙。”故选将以智略为本,勇力为末。

83、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三国时谋士,曹操把他骗到 曹营,他决计不发表意见。事出《三国演义》。借指不说话。 老舍《骆驼祥子》:“他必审问我,我给他个'徐庶入曹营,一 语不发’。”

84、 【管山的烧柴,管河的吃水】(谚)管山的有柴烧,管河的有水吃。指掌管哪一行业,就靠哪一行业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也作“管山吃山,管水吃水”。

85、 【无病赛过活神仙】(谚)指人只要身体健康,无病无灾,就是最大的幸福。

86、 【豹死留皮,雁过留声】释义:人应该留下好名声或留下姓名。例句:俗话说,豹死留皮,雁过留声,人一辈子,能像鲁班爷那样,在世上留下几座悬空寺、赵州桥,为后代景仰,被同行推崇,也算没白到人世上走一遭。

87、 【好马比君子】(谚)比:比得上。 指好的马性情温驯,通人性。

88、 【跌跟头】见“栽跟头”。

89、 我一起床就追着妈妈,为一些小事嘴里一直说个不停。妈妈生气地说:“好了好了,话多不值钱,汤多不入盐。少说两句吧!”(河南·许昌)

90、 【六一儿童节】“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六月一日举行,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共同节日。每当此时,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其实,“六一”是一个悲惨的日子。 “六一儿童节”源自“二战”的一个悲惨的事件。在“二战”期间,1942年6月,捷克利迪策村十六岁以一上的男性公民和全部婴儿遭到德国法西新的枪杀。他们还把妇女和九十多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并烧毁了这个与世无争的村庄。为了纪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也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的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把每年的6月旧定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91、 【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谚)只喝酒不吃菜肴就容易醉倒。

92、 【拿着皮肉往外人身上贴】(惯)比喻把好处白白送给外人。

93、 【 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上轿即出嫁,泛指初次经历。大姑 娘,也说:新媳妇。郑义《老井》:“多少辈儿来,用科学看井, 到旺泉子这儿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94、 【 不登大雅之堂】谓粗俗之物,不能与高雅的并列。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们看惯了绘画史的插图上,没有连环图 画……便以为那是一种下等物事,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

95、 【百病可治,相思难医】(谚)相思:专指男女爱情上的彼此思念。 各种各样的病都可治疗,惟有相思病无药医治。

96、 红布包柑橘——里外都红

97、 爸爸让哥哥去喷农药,哥哥说:“我不会。”爸爸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能当师傅了。”(河南·内乡)

98、 【当家三年狗也嫌】原指当家三年会变得吝啬。谓主持事 情时间长了,难免别人有意见。明代《金瓶梅》:“饶费了心, 哪个道个是也怎的!常言道,当家三年狗也嫌。”

99、 【挑刺咂骨头】(惯)比喻故意挑别人毛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