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边界感无需“获得”,只要做好这件事

 扎南 2022-12-19 发布于广东

近几年对于人际关系的限制,有了一个新说法:边界感。通过接咨询我发现,很多人对于边界感的理解只有字面意思。

包括我刚刚接触到“边界感”这词的时候,我能隐约感知到,这是一个描述人际关系行为限制的词,但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理解。

我相信很多人会对此抱有跟我差不多的困惑,有不少同学应该都看过类似“边界感是最高级的尊重”之类的文章。

但我相信仍然有很多人看完了之后,依然不知道,如何划定边界,树立自己的边界感。

其实边界感并没有那么玄乎,从心理学来说,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当你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时,边界就产生了。

而接收到你想法的人,随之也能轻易感受到你的边界感。在亲密关系中,边界感很弱的人,一般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表达别人想听的话。

我认为,边界感清晰的人,一定是个心理自洽的人。

我以前有个毛病,一群人在交流时,当我想要发表一些观点之前,我会考虑:这句话会不会让对方觉得尴尬,难堪。

如果会,哪怕这句话是我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都好,我都不会直说的。但是别人并不能理解我这是为了让他人不难堪,只会觉得我没想法。

比如,有一次前同事聚会,大家都在群里讨论说要去哪里吃东西。我本想说去吃广东潮汕的牛肉火锅的。

但是考虑到群里面有至少一半的同事是喜欢吃辣的,于是我就没提。但是群里另外一个潮汕人直接提议说去吃潮汕牛肉火锅。

让我惊讶的是,大家都赞成了这个提议。这个看起来似乎跟边界感毫无联系,但实际上,关系很大。

因为那位潮汕人同事敢于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大家会觉得,他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在遇到问题时,大家也会问一下他的想法。

而我成了默默无名,只能乖乖听从大家意见,说吃啥就吃啥。这不是过度反思,我在亲密关系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以前跟女朋友出去吃饭的时候,她很喜欢点菜。于是每次她都自己点完自己喜欢的菜,就直接下单了。

其实这件事会让我觉得有点不舒服的,但是我没直说,因为她点的东西我也不讨厌吃。

后来有一次,还是一起出去吃饭。不一样的是,坐下来之后,我先点了两个我很喜欢吃的菜,跟她说我很想吃这两个菜,然后再给她点。

有趣的是,自此之后,再出去吃饭,坐下来准备点菜时,她都会多问我一嘴,你要不要看看想吃什么。

我觉得这个就是边界感呀。

以前有想法的时候,我不直说,甚至我说的想法,和我真实想法并不一致,于是女朋友感知到我的边界感是:我无所谓点菜这件事。

后来我有想法,想吃啥,就直接说,也直接做了。于是女朋友开始能够感知到我的边界感是:我也是需要看看菜单点菜的。

而感知不同最终带来的就是行为的不同,如果我没有意识到我自己传递的信息是错误的,就贸然指责女朋友不尊重我。

她只会觉得一脸懵逼,觉得我在发神经。

我认为这是一个树立边界感更为简单,也更加灵活的方法。因为我不需要依赖外界的条件来树立边界感。

咨询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心理自洽。最起码的是,心里想,和嘴上说,手上做的一致的。

那么你就会呈现出自洽,饱满,自然的状态。

但如果你做的事情,所说的话,跟你心里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那么你就会呈现出别扭,纠结,摇摆的状态。

别人自然无法通过你的状态,来判断你的边界感到底是个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