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凡《马齿苋与宝塔糖》| 主播山妮 | 心香文艺

 心香文艺入驻 2022-12-20 发布于广西

心   香   文   艺


心 香 文 艺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

电台音频:喜马拉雅:心香文艺



伊凡作品,主编黄幼中




一、马齿苋

       我五六岁时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城市里各家各户的口粮都很紧张,孩子多的家庭更是这样。于是大家纷纷四处寻些野菜填补饥肠。记得当时吃的最多的野菜当属马齿苋,俗称马齿菜。

       马齿苋梗赤叶绿性寒,有清热解毒药用之功效,可吃多了容易脾胃虚寒发生腹泻。

       最初,马齿苋很容易采到,田间地头空闲野地随处可见,可是架不住采的人多,以后再想采就得走出去老远。我曾跟随十二三岁的大姐去市郊边上的尖山公园一带采过,也到过更远的铁道边上去采。有一回采的多,足足装了一大口袋,实在搬不动,大姐就在路边求助顺路的马车捎了一段脚。那年月人心善,彼此伸手帮忙的事很常见。

       把马齿苋弄回家用铁锅煮一下然后进行晾晒,晾好的马齿苋主要用来做馅,常常是放上一点猪油渣包菜团子。马齿苋吃一顿两顿还行,吃多了就难以咽下,甚至连闻一闻那味儿都烦。可不吃又找不到别的东西替代,只好忍着胃酸强咽,想必那时吃饭的表情一定不会好看。直到现在我们那拨五零后一提起马齿苋,几乎都有些敏感。

       前些年有一次我开车外出办事,在河北衡水一家饭店吃饭,老板慷慨地赠送了一盘凉拌马齿苋,说是当地的特色菜,尝一口味道着实不错,这才知道马齿苋还可以有这种吃法。此为题外话。

       如今和同龄人说起三年自然灾害,说起马齿菜,可以找到许多共同语言,由此看来马齿苋已成为我们这代人的一个集体记忆。

       在此很想说一句:感谢马齿苋陪我们度过那个难以忘怀的年代。

二、 宝塔糖

       小时候,由于生活条件不好,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周围有许多孩子都闹过蛔虫。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难治的病,可问题是本来身体就缺乏营养,肚子里再养一堆蛔虫,就使身体更加虚弱,有蛔虫的孩子脸色往往也不大好看。

       如果蛔虫老实本分随遇而安倒也罢了,可是在它们吃美了呆舒服了之后,常常在肚子里跳起街舞,扭来扭去的比那些缺少公德跳广场舞的大娘还令人讨厌。仅仅是讨厌也罢,关键是转筋般的疼。有时小孩拉屎会带出几条,蛔虫左右摆动挣扎着不肯出来,把拉屎的孩子吓得哇哇直叫,大人听到叫声赶紧帮着给拽出来。

       肚子里的蛔虫究竟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养得白白胖胖的,听医生说那是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就是,没有坚持饭前便后把手洗干净,使得虫卵趁机进入肠道繁衍。

       人们很快就有了对付蛔虫的办法。记得那时治蛔虫的主要有两种药:一种是白色的小药片,忘了具体叫啥名;另一种就是宝塔糖。宝塔糖用薄薄的纸裹着,形状如宝塔,个儿不大,呈淡粉色或淡黄色,不难吃,味道如糖,比较受孩子们的欢迎。宝塔糖不贵,一般药铺都有的卖。有时也有医生定期来居民区给孩子们分发一小块儿抹有打虫药的饼干。

       医生在发药时叮嘱说,为了保证药效,吃药后应尽量少吃油腻食物。其实这话完全是多余,在那个饥荒年月哪里还有什么油腻食物可吃。

       但凡吃过宝塔糖的孩子不出一两个时辰,肚子里的蛔虫就老实了许多,吃过一两次就被打下来了,此后蛔虫再也不能在肚子里作威作福了。至此,治疗蛔虫的战斗就算告一段落。

       现如今各个家庭的卫生条件都已更新换代,孩子们也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很少听说有孩子再闹蛔虫了。这些年,宝塔糖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再见了,宝塔糖。


以文会友,推广交流、相互促进,我在这里等您


郑重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